央視網消息:見到趙靜時,她正在為20多名國外主要醫療機構的臨床醫生講授中醫針灸的課程,流利的英語表達、嫻熟的針灸針法演示、有趣的中西醫比對案例,娓娓道出中醫藥學中蘊涵的「大道理」。
作為中國科技部發起並資助的某中醫國際培訓項目負責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副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門診部內科副主任醫師,18年的臨床與研究經歷,使趙靜對中醫藥「走出去」有了一個相對理性、客觀的認識。「中醫講究辨證論治,用證候分型;西醫則是辨病論治,以疾病分型。而每個醫學都有可上升和提高的空間。向世界介紹中醫藥,應該中西醫並重,也就是用大家都能聽懂的表達方式去傳播。」趙靜說,實踐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對於中醫藥的作用和價值,甚至她自己都曾彷徨過。
2000年,趙靜大學畢業後進入醫院,成為了一名中醫大夫,並在之後的近十年間完成了碩士、博士學位的學習。她當年報考中醫院校是想能夠對西醫治療不佳的某些傳染性疾病,從祖國醫學傳承下來的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醫藥尋求解決方案,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她發現想要實現最初的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知道,醫學模式經歷了「經驗醫學」時代、「實驗醫學」時代,現在走向了整體和系統醫學的時代。而偏重「經驗醫學」的中醫,相較於看重實驗室結論的西醫,在某種程度上被誤讀甚至曲解。
拿麻黃為例,麻黃在中國是風寒感冒用藥。而21世紀初,在美國和歐洲,麻黃是用來減肥的保健食品。2003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發布消息稱,含麻黃的減肥食品有損害心臟、血管等危險,全面禁售含有麻黃的保健食品和藥品。趙靜說:「中醫在用麻黃時有精準的判斷:麻黃只能用於風寒感冒;煎煮之後需要去『上沫』;且對麻黃有嚴格的用量限制,正是基於這三點才能很好的治療風寒感冒。」
中藥西用能不能確保療效、中藥副作用缺乏定量分析以及中醫藥的價值何在……也正是在這些不斷的質疑聲中,趙靜潛心學習中醫藥學的辨證思維,找準前進方向,逐漸走出迷茫。
2010年,趙靜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做訪問學者。這個中心是美國西海岸排名首位的醫療中心,在2015年美國醫療系統的排名中位列第三。在這裡,有一個東西醫學中心,是美國重點大學中最早專注於中西醫結合的機構,趙靜主要在這裡開展相關研究與交流,同時承擔一些中醫課程的教學工作。「在深入了解結合醫學之後,我感觸最深的是西醫的開放和包容。我可以質疑你,但是不會輕易否定你。」趙靜逐漸意識到,用好中醫,必須掌握現代醫學對人體疾病的認識,再回過頭結合中醫的診斷,特別要尊重中醫自身的內核。
趙靜為國外西醫醫生解答問題
「在美國,有很多體系內的醫生會向東西醫學中心推薦患者,這些患者大多病情複雜,西醫治療效果不佳。」趙靜說,中醫的整體觀,多靶點、多層次的作用和條件,對一些複雜的慢性病治療有很大優勢,這也正是中醫藥價值的一種體現。訪學的經歷更加堅定了她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實踐和研究的決心。
來自波蘭亞蓋隆大學醫學院的臨床醫生海倫娜是趙靜培訓班上的學生。10年前她就開始接觸中醫了,她的母親在當地開辦一所中醫學校,她對中醫有著濃厚的興趣。海倫娜說:「此次的培訓課程設置很有意思,最感興趣的還是針灸。我們了解了中醫一些最新的臨床實踐和研究進展,通過學習能更加系統地了解中醫藥。對我們回國後的臨床工作也有啟發。」
趙靜說:「醫學臨床和研究就像爬山,一個從東面山腳爬起,一個從西爬,但是終點是一致的。我們從不同角度看這座山,觀點匯聚到一起就是它的全貌了。」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祖國醫學不僅是關於治病的科學,更應該是關於預防的科學。中醫藥學背後的人文思想、哲學思想,也是「關乎生命健康的科學」。接下來,趙靜將進一步聚焦結合醫學對傳染病、慢病等的防治領域,為中醫藥走出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文/張恪忞 視頻/楊兆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