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鮮花,愁死全家。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的沉重的養老壓力下,生兒育女,已經成為青年一代的巨大負擔。三鹿毒奶粉事件發生後,國內家庭出於安全考慮,紛紛加大對於國外奶粉的需求,更是推高了育嬰成本。
鑑於中國當下財政收入已早已超過10萬億級水平,財力雄厚,羅天昊特提議,今後中國哺乳期的嬰兒,奶粉應統統由國家供應,同時,從0歲至2歲,每月提供撫養費,以及免費醫療,以減輕家庭負擔,。
據2011年人口統計,當年新生人口,大約為1600萬,而隨著計劃生育的貫徹推行,未來的新生人口,將逐步下降,因此,以2011年新生嬰兒為基準,中國每年新生嬰兒,假定以一年為標準哺乳期,按照一般縣城的消費水平,每年的平均撫養費用為2萬人民幣,則全國所有新生嬰兒在哺乳期的總費用,約在3000億。不到全國財政收入的3%,三公消費的零頭。政府完全有足夠的財力負擔。
在國外,法國和瑞士,都有對於新生嬰兒的補助,鄰國的日本,補助是從0至3歲,每個月給予補助,考慮到中國人口基數龐大,補助兩年,非常合適。
補貼嬰兒的政策,在國內只有河北,內蒙等少數地區推行,未來需要大規模普及。
目前,由於中國特殊的生育政策,已經導致了人口結構的逆轉,老年人口劇增,中國人口最集中的區間,不是在青年段,而是在中老年段。中國3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近70%,數量驚人。至2010年,中國有60歲以上老年人1.69億,佔總人口比例為12.5%,而到2050年將達到30%。比例非常驚人,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中國的青少年人口,亦即將步入全球最低行列。
前年,北京發布徵兵令,規定適齡青年,大學生如逃避兵役,將面臨高額罰款。以前紋身者不進入軍營的慣例亦被打破。北京徵兵困難,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青年人口的劇減。
此前,中國軍隊戰無不勝的一個隱秘武器,乃在於兵員充足,士氣高昂,縱使犧牲一個,家中還有眾多兄弟姐妹扛起家庭責任,並且給長輩養老送終。無後顧之憂,自然視死如歸。
當下中國人口比例嚴重失調,軍人犧牲不起,國防力量削弱。據《南方周末》報導,中國目前一線兵員,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倘有犧牲,在社會保障不健全的情況下,一個青年軍人的犧牲,幾乎等於斷絕全家未來希望。留下即將失去勞動力的父母,更為年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不僅是在軍事領域,青年人不足嚴重製約著有效兵員。就是在一向被引以為豪的製造業領域,中國未來也危機深重。
由於無法招到足夠的國內員工,廣東已經出現大規模的「洋黑工」現象。大批來自東南亞及非洲相對落後國家的境外黑工,在珠三角遍地開花,。在長三角,也逐步有大批來自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非法勞工。
隨著出生人口基數的下降,18歲到22歲適齡大學生青年數量的減少,很多中國大學將有破產的危險。
「民工荒」、「學生荒」和「兵員荒同時出現,表明中國已非「少年中國」。
依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0-14歲人口佔16.60%,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0-14歲人口佔人口總量的33.6%,不到三十年,竟然降低一半以上。未來形式非常嚴峻。
我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巨大轉變。這種轉變即,年輕人少,老年人多,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將徹底變為「白頭之國」。
這種對比,意味著將來中國人口達到峰值之後,將急劇下降。據《大國空巢》一書作者,中國湖南籍美國科學家易富賢研究,今後五年,20至60歲的總勞動力將達到頂峰,此後將出現大規模下降。
未來,因為人口減少帶來的消費市場的大幅萎縮,以及勞動力市場的不足,將重創中國經濟,未富先老的現狀,亦將嚴重製約中國的民族生機與活力,勞動力不足。
而沉重的撫養負擔,使青年人對生育孩子,產生了恐懼感,由此,更壓抑了中國青年一代的生育願望,很多人拖到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之後,才開始生養孩子,而其時已經錯過了最佳生育期,對於提高嬰兒質量,產生了巨大負面影響,同時,也延緩了整個社會生產人口的歷程。
由此,由國家負擔新生嬰兒的撫養和醫療,可以給予適齡婚育青年以強大信心,起到鼓勵生育的作用,適當緩解中國深重的人口危機。對於生育二胎者,每個家庭直接給予10萬元鼓勵金。並仍然享受其他補助。
養育嬰兒的成本,確實與供養官員的成本有衝突,不過,一個有品性和智慧的國家,應該少養官員多養孩。
中國絕不可有錢造鳥巢,無錢築嬰巢。一個有遠見的國家,應善待嬰兒。不要欺嬰兒不會語,公道自有天知。不要怕嬰孩不報恩,長成即是國家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