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一個消息特別引人注意,
那就是人大代表建議國家每月發放育兒補貼,
這位人大代表建議,從孩子出生到滿6周歲,
國家財政每月發放一定金額的育兒補貼,具體金額參考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消息一出瞬間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再加上網絡上前段時間吵的沸沸揚揚的國家幫養孩子一事,
這不禁讓人聯想,難道國家幫養孩子真的要來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年輕人生娃的意願明顯降低了,
現在不少年輕人都成為所謂的「丁克一族」,
說白了也就是,有生娃能力卻又不想生娃。
而且根據數據來看,2019年全國出生人口比2018年減少58萬人,
要知道這可是在全面開放二胎以後,我國出生人口連續第三年下降了,
種種跡象都表明,現在年輕人生娃的意願大大降低。
要說起來原因,無外乎是錢和看管了,
可以這麼說吧,從開始懷孕到孩子出生上學這都是需要一大筆錢的,
再加上現在有些年輕人花錢大手大腳,自己都不能保證衣食無憂,
更別提再養育一個孩子了。
儘管現在都有生育保險,但是這並不能刺激到年輕人生娃,
而這位代表建議每個孩子從出生到滿6歲,由國家財政發放一定的補貼,
是實實在在從根本出發解決問題的。
咱們再來說一下另一個原因:無人看護的問題,
現在新婚家庭基本上都是雙職工吧?
雖然有產假但是也是有時間限制的,產假過後孩子又該誰看護?
也不能兩個大人都去上班,把孩子自己放在家裡吧?
於是這位代表還建議,建議各級政府根據當地實際,
統籌各類資源,興建能滿足當地需求的託兒所和幼兒園,
入園費用由家長和政府財政各承擔一半。
不知道各位老鐵對此有什麼看法,小編的觀點是,
建議是個好建議,但是真的能按部就班的執行下去嗎?
因為各地實際情況差異過大,而又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在實施的時候難免會有些矛盾出現,這又該如何解決呢?
同時現在也有一個實際的情況擺在眼前,
那就是現在的新婚家庭生了娃以後,絕大多數都是由老人帶孩子吧?
這種現象可以說在各個地方都比比皆是,
有一說一,相較於外人和自己家人帶孩子,怎麼選擇各位也都心裡有個數了。
隨著人口逐漸進入老齡化,所以就急需年輕的力量,
但絕大多數家庭擔憂的問題就是,就算生的起能養得起嗎?
現在一罐奶粉少說也要幾百塊,一罐奶粉又能夠孩子喝幾天的?
上學又是一大筆錢,如果沒有學區房恐怕還要交錢才能上好學校。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全面開放了二孩政策,
但礙於這種種原因,不少家庭在有一個娃後就不願再生了,
甚至年輕家庭連一個娃都不願意去生。
所以這位代表還建議,對生育家庭進行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
比如說減免個人所得稅、生育一條龍檢查費、提高醫療報銷教育補助的標準,
甚至對孩子的奶粉錢,也要進行補助。
可以說,這位代表的建議真是句句入人心啊,
抓住了現在年輕人不願生娃的根本原因,還給出了解決辦法,
不過說句難聽的,實際情況能有想像的好嗎?
就像評論裡有網友說的,現在年輕人婚都不想結更別提生娃了,
房子車子這在一些地區結婚是必須的吧?能買得起的又有多少家庭呢?
結婚再生個娃,房貸車貸都要錢,養孩子更要一大筆錢,
久而久之,現在的年輕人就不想生娃了。
對於代表建議的發放補助,說真心話真是一個大好建議,
但是就按照實際情況,這筆錢能如實如數的發放到有需求的人手裡嗎?
各位老鐵你們有何高見?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本文是原創文章,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