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我討價還價!」在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中,董明珠與公司高管開會,氣氛嚴肅緊張。工作中的「鐵娘子」六親不認。突然接到了兒子的電話,剛剛還在指點江山的董明珠變得溫柔起來,對兒子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企業家和母親兩種不同的角色在她身上折射出了AB面:一面剛強,一面柔軟。
在商場,她是企業家,永遠像鬥士一樣去戰鬥、廝殺,弱肉強食的環境造就了她剛強、殺伐決斷的一面。而作為母親,面對自己的孩子,她又天然地擁有柔軟的另一面。
鐵娘子、霸道總裁、鬥士……這些帶有強硬色彩的標籤在過去20多年中一個個被貼在了董明珠身上。在工作場合,董明珠脾氣大,讓人畏懼。
2016年播出的《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董明珠專題節目裡,董明珠鐵娘子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面對主持人陳魯豫,她親切,笑意盈盈,但只要在員工面前,她永遠都是一副很兇的樣子。員工安排不妥當,她叉著腰大發雷霆;行程安排不合意,她一臉嫌棄;合影環節中員工關錯了燈,她毫不避諱地當著合作夥伴和節目組的面大罵。
一位格力高管曾對《中國企業家》記者說,董明珠發脾氣的時候很多,因為她的容忍度比較低,所以發脾氣的門檻也是比較低的。但在一位離職的格力員工看來,這也是董明珠的一種管理方法,用這樣的方式去摸清員工的脾氣秉性甚至抗壓能力——如果連這個壓力都承受不住,那麼也就無法得到重用。他把這叫做「暴君式管理」。
在這種暴君式管理下,員工很怕董明珠。只要董明珠在的場合,一旁的員工總是很緊張,不自覺地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大氣都不敢出。陳魯豫感受到了這一點,跟董明珠交流,董明珠理直氣壯地反駁:「緊不緊張取決於你工作做沒做到。做得好,你就根本不應該緊張,緊張就證明你一定是有問題的。」
前述離職的格力員工還向《中國企業家》記者形容過另一個場面:一次,當董明珠走入格力食堂的時候,原本聚集在一起聊天說話的員工,就像頓時被孫悟空的金箍棒劈開一樣,迅速散向兩邊,閃出一條通路,而幾乎與此同時,這些員工下意識地拿起手機裝作打電話——避免和董明珠直接交流。
董明珠不希望員工怕她,但這是一個她無可奈何的結果——一個稱職的企業領導人不可能是一個「老好人」。實際上,工作之外她挺喜歡笑的,與員工在電梯裡遇見也會笑著打招呼,但依然讓人望而生畏。
這種強大的氣場是在過去24年的鬥爭中修煉出來的,滲透進每一個舉手投足之間——從1994年成為格力電器的經營部長開始,她就已經是出了名的「六親不認」;而後,她以一名「鬥士」的形象進入公眾視野:與競爭對手交鋒、與渠道巨頭宣戰……
董明珠的強悍人生始於1990年。彼時,丈夫逝世已經8年,她獨自撫養兒子。36歲的她孤身去了珠海,加入海利空調,也就是後來的格力電器。
她第一次接觸營銷行業,既沒有機會學理論,也沒有經驗可借鑑,只能「硬闖」。憑著堅毅和「難纏」,連續40天追討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飽嘗冷落、戲弄和欺騙,終於追回了貨款。從此,吸取教訓的董明珠開始採用「先款後貨」的策略,「那時,我們當時所有人,都可以把貨拿走不給錢,我是唯一一個業務員,錢到才發貨的。」
兩年後,董明珠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佔了整個格力銷售額的八分之一。隨後被調往早就被「瓜分乾淨」的南京,初一上任就拿下了一張200萬元的大單,當年的個人銷售額上躥至3650萬元。
1994年格力遭遇內部危機,骨幹集體跳槽,董明珠臨危受命,回到珠海總部成為了主管銷售的格力經營部部長。當上格力經營部長後,同事們口中的「董姐」變得不好講話了。董明珠也發現,管人是一定要得罪人的,不得罪人是做不好的。
當上經營部長的第一年,她堅決提出「先款後貨」——此舉不僅惹怒了經銷商,也遭遇了內部的阻力。大大小小的經銷商紛紛向格力老總朱江洪告狀,有的甚至宣稱:「有她沒我。」但1995年較上一年增長了600%的成績證明了決策的正確性,此後更引發了整個行業的改變。
有人罵她,「你走過的路,寸草不生。」說這句話是恨她,但在她看來,這句話更突出了她的堅持,「我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我只在乎我做了什麼,你為一小部分既得利益者妥協,你是對於別人的不負責任,對你權力不負責任。」在工作中,她只有兩個字——原則。
2001年,董明珠正式成為格力電器總經理。從此之後,她就像外科醫生一樣,從沒停止對企業挑毛病、動手術。
「我當總經理後幹了一件大事,就是隊伍建設。其實當時公司已經出現了新的危機,這種危機就是公司內部權錢交易明顯上升。」這種事情,對眼裡容不得沙子的董明珠來說,是不可放任的。2001年左右,格力出現罷工現象,董明珠開始整頓幹部作風,「那一年抓了幾個人,別人說董明珠你怎麼這樣,把人家抓了,我說不是我抓他,是他自己把自己抓了,我也很可惜。」 整頓以後,格力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2001年開始,後面10年,再沒有發生過員工罷工的現象。
她真正成為公眾人物,是公然和黃光裕對壘開始的。2004年2月,有家電行業「價格屠夫」之稱的國美,擅自將格力空調降價銷售。當時正在北京參加全國人代會的董明珠得知後斷然下令:停止向國美供貨。不久,國美北京總部向全國銷售分支下令把格力清場、清庫存。雙方矛盾驟然升級,關係急劇惡化,但董明珠不服輸,隨即宣布退出國美,自建渠道。與國美決裂,格力不僅沒有因為失去一個渠道而影響營收,當年反而多收入了30多個億。
一路走來,董明珠似乎永遠在不停戰鬥,永遠有打不完的仗。
2012年,她成功被推選為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從此,格力真正進入了董明珠時代。這時,董明珠已經58歲,距離她進入格力,已經過去了22年。她感慨,一路都是在挑戰中走過來的,「我一直在講一句話,和諧是鬥爭出來的。你只有不斷把那些絆腳的東西清理乾淨,才能更加有戰鬥力。」
董明珠喜歡用數據講話。她在格力的29年,除了2015年、2016年兩年的業績回落,格力的總營收一直在穩步甚至大幅增長,以2012年董明珠獨立執掌格力電器為分界點,1991年~2011年,21年的總營收為3747億元,而2012~2017年的6年就突破了7000億元;再看淨利潤,前21年累計195億元,而後6年則超過了800億元。
3
2018年12月2日,一向以霸道強硬形象示人的董明珠哭了。
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活動現場,董明珠向天堂的媽媽說了幾句話。「我媽媽在2005年離開了我,當時公司的事特別的多,所以沒有在身邊。這件事情一直伴隨著我,我經常哭,(後悔)沒有對媽媽盡孝道。」董明珠說到這裡的時候,一度哽咽,淚灑現場。這是董明珠少有的脆弱的時刻。
除了母親,兒子是董明珠心中另一個柔軟所在。
談及兒子,董明珠是溫柔的,甚至羞澀的。「有時,我真想放棄所有的一切,好好地陪兒子。我甚至想,要是我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就好了,也許那樣,兒子會更幸福。」
在《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節目中,陳魯豫問董明珠,「如果可以回到過去的某一個時間段,你想回到什麼時候?」董明珠答,「兒子5歲以前,跟兒子在一起的時候。」
在兒子東東還小的時候,董明珠帶著他上班,路上怕孩子被風吹,都不騎自行車,每天上下班抱著他往返。那時兒子已經36斤了,同事笑話她,「你再抱要抱頭牛了。」到東東上幼兒園時,放學回來就會給董明珠做飯。說起這段經歷,董明珠面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剛去格力時,兒子正讀小學2年級。那時她媽媽幫她照看孩子。每次回家,孩子也不說話,像個小貓一樣依偎著她。外婆讓孩子早點睡覺,東東總說自己不困,但只要董明珠說「你快去睡吧,我一會就去陪你」,孩子「唰」地一下就竄到床上了。
有一次董明珠要出差,出門後發現東西落在家裡,就趕回去拿,經過孩子的房間,她想再看孩子一眼,等她撩開被子,卻發現孩子正哭得滿臉眼淚。她明白,孩子捨不得她走,又忍著不說出來……這對董明珠觸動很大,她明白孩子心裡很想有個依靠。
東東12歲時第一次坐飛機,他問媽媽,乘飛機那天能不能送他。她說不行,沒時間。兒子又問,能不能讓董明珠的同事去送他,也被拒絕了。東東到了目的地,格力的工作人員去接他。同事在電話裡告訴董明珠,孩子是從機場裡衝出來的。董明珠一下就明白了兒子當時內心的緊張和惶恐,心裡難受得不得了。
董明珠曾對媒體談到兒子,當初南下創業是為了給兒子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然而物質條件上去了,陪伴時間卻沒有了,這讓她很內疚。
作為母親,董明珠自覺是虧欠兒子的。儘管虧欠兒子,但董明珠覺得,愛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學會堅強自立,最重要的是教他學會怎麼做人,放任和溺愛反而害了他。
「我覺得我的孩子還行,」在這方面,董明珠對兒子十分滿意,「他從小學讀到大學,我沒有用車接送過他一次。即使我開著車在路上看到他,也不會停下來叫他上車,他會坐公交車回家。」
現在兒子更加自立了,董明珠感到十分驕傲。沒有人知道董明珠是他媽媽,他跟董明珠沒有任何交集,也不依賴她找工作。
一臉嚴肅,經常「開懟」的董明珠,聊起兒子時總是滿面笑容,「我感覺他比我優秀,他會感受別人,會替別人著想。在他眼裡他就是個普通人,他現在開一個車,就十萬塊,開得好得很,開心得很,個子一米九,開的小車就那麼一點大。」董明珠展開雙臂比劃著車長,抿著嘴角笑著。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女性企業家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中國女性企業家群體也在不斷壯大,約佔企業家總數的四分之一。事實上,她們都有剛強與柔軟的AB面,董明珠僅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在商場,她們英姿颯爽不輸男性;而作為母親,她們又有著獨特的柔情。
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向所有的女性企業家致敬,向所有的母親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