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公亶父遷居的周原,自然條件優渥,為何沒有原住民?

2020-12-19 芊芊的歷史書

史書記載,古公亶父為部落首領其間,其族居住在豳地,豳地的地理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的陝西彬州市旬邑縣一帶。因為不堪西北戎狄人的侵犯,舉族南下來到周原。從此後,周人這個名稱便開始出現。這裡的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古公亶父大力發展農業,很快使得部落強大起來。

古公亶父遷居周原,被看作是周代興盛的起始和關鍵所在,而周原附近的人們聽說古公亶父治理有方,仁義賢德,也都紛紛前來歸附,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從前的豳人拋棄原始落後的。

遊牧生活習性,依託於肥沃的土壤,新興的周人開始大力發展農耕的經濟生產方式,並移風易俗,開始建造房屋,以邑為單位讓人民定居下來。而後他又仿照中原先進的制度,設立了官位和品級,使得後來周國的雛形在這一刻開始顯現。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周人在古公亶父的帶領下人口逐漸增多,農田錯落、房屋林立,一片欣欣向榮的樣子。

而讓人奇怪的是,在當時周原西部有密須、共等國家;周原東部靠近商王朝地帶更有數個強大的方國存在,可奇怪的是偏偏是周原這個肥沃的地方沒有人居住,似乎是虛位以待只等周人前來似的。可能是由於年代過於久遠,這段歷史在史書中並沒有記載,所以也就只能根據可能性進行分析。

一種可能是,當時周原並不像後來那樣土地肥沃適合耕種和居住,也許當古公亶父率族人到來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是荊棘叢生、雜草裹雜著亂石,毒蟲野獸出沒,這樣的環境根本不適宜人類居住。而當時人口稀少,周圍的方國自有土地,對這一大片荒蕪的地方興趣並不會太大。而對於古公亶父來說就不同了,他們是被戎狄侵擾被迫遷居而來,為了生存他們才會對這裡大加開墾。

而另一種可能就是在當時,周原有一個或者多個小部落,古公亶父率眾前來心儀這塊地方。以他們當時尚處遊牧民族的威猛將他們逐個擊破或者是趕跑,從而佔據這裡。古公亶父的周族人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

也許同行南下的還有其他各族的人或者其他散落各地的野人也一同遷居而來。人數方面雖然不確定,但至少驍勇善戰是肯定的,因為從後來的事情可以看出。古公亶父死後,其子姬歷繼位。

在他在位期間,為商王朝東徵西討,立下許多戰功,在壯大自己的同時,甚至於使得商王他頗有忌憚。這也證明了周人這個部族不同於中原國家的驍勇好鬥,只不過在之前戎狄人更強於他們罷了。

這兩種可能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另一個問題就是身處遊牧文化圈的周人來到周原,周原當時雖然不算中原,但是也更靠近商王朝的勢力範圍,周人在此發展繁衍壯大,後來更是幫助商王朝東徵西討,他們是怎麼搭上商王朝這個大靠山的?

其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供奉犧牲。雖然在現在看來這是一個殘酷野蠻毫無人道的制度,但是在當時奴隸制社會和迷信天地鬼神的文化確實最為先進的。而想得到商王朝的認可,供奉祭祀所用的人牲必定是不可少的環節。

如果周人要進獻大量供奉,那麼這些人牲從哪來,周人肯定不會用自己的族人去犧牲。我想這些奴隸一定是通過徵戰獲得的,而周人來到周原。也許就是後一種可能,當年有許多的小部落。

而古公亶父剿滅他們的同時也抓獲了許多俘虜,將這些作為面見商朝的見面禮是最合適不過的了。當然作為仁義的周人祖先,如果真有這些事情必然會被刻意隱瞞,肯定不會被記錄下來。

總結:得到了商王朝的認可,在古公亶父兒子姬歷在位的時候,周人便開始四面出擊替商朝討伐不服,通過徵戰周的勢力範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張,這樣的擴張在尊王命的口號下也變得順其自然。而這一切的奠基人就是古公亶父,後代的周人皆尊稱他為周太王

相關焦點

  • 古公亶父在什麼情況下建立了周?
    於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從司馬遷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邡地的周人到古公會父時,又一次率領部族從邡地南下,逾越梁山(在今乾縣、永壽一帶),度過漆水和沮水河,定居在岐山之南、渭河以北的周原地區了。周人為什麼要從頒遷居到周原呢?
  • 陝西周原遺址確認發現一座西周晚期城 (組圖)
    人民網西安1月9日電(李志強、梁錦)2013年7—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周原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周原遺址的地表遺存分布及微地貌情況進行詳細記錄與調查,大致理清了商周時期的聚落結構
  • 【這裡是陝西】寶雞市岐山縣:周原周文化景區
    周原景區南門。岐山周原,華夏在這裡生根,周朝在這裡肇基,周文化在這裡啟源。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對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其在全國乃至世界文化坐標上的至高地位。中國·周原景區以中華周文化展示與傳承為核心,以「古、土、樂、奇、巧」為思路規劃,以「天、地、人」為軸線分區,將周文化集中創新演繹,形成集歷史古蹟參觀、文化創新展示、親子休閒遊樂、演藝互動娛樂、特色餐飲體驗於一體的多元化大型綜合景區。
  • 周原考古隊的調查|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周原喪禮所見所聞
    北京大學周原考古隊在田野發掘之外,也記錄下周原這片土地上正在上演的故事。本文系周原考古隊關於一場喪禮的所見所聞。現實的故事與文獻的記載,在這裡恰似樂曲中不同聲部的對位。周原的喪葬儀式可分為初喪、入殮、安葬、祭祀四個階段。初喪在周原,老人病危、即將逝世時,家人會通知親友來探視,以作最後訣別。
  •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近800年,為何會稱為西周、東周還有春秋戰國
    800年的大周王朝西周的建立與滅亡。周王朝的主先是黃帝曾孫帝嚳的後代,經過一系列的遷徙和戰爭,最後古公亶父擔任部落首領的時候,他們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周原,避免了戎族的打擊和侵襲,經過長時間的穩定與發展,周原的部落迅速崛起,終於在最後姬發的帶領下擊敗殷商統治者紂王,建立了王朝,因為姬發的祖先是在周原崛起的,所以國號稱為「周」,是為周王朝。
  • 沙灣古鎮的一面古牆,記錄幾百年的建築用材變遷史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訪發現,在沙灣古鎮廬江週道上,有一堵極為寶貴的古牆,被厚厚的玻璃保護起來,成為遊客觀賞的景點之一。古牆為何珍貴呢?因為「這堵牆裡,有沙灣古鎮之所以成為沙灣古鎮的理由之一」。據了解,這堵古牆長20米、高約4米,有相疊不明顯的三代泥磚牆。第一、二層泥牆為明代時期,第三層泥牆為清代早期、青磚為清代晚期,紅磚卻代表民國時期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