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夢蝶:我思故我在

2020-12-09 白羽城居士

莊周夢蝶:我思故我在

有一天,莊周在睡覺時,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在花間翩翩飛舞,悠遊自在,十分快樂,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原來是莊周。當莊周忽然夢醒時,才發現夢中那隻蝴蝶原來是自己。

這時,莊周心想:「到底是我做夢化為蝴蝶,還是蝴蝶做夢才化為了我?」

莊周夢蝶的故事其實是在討論「思」和「在」的辯證關係。在西方,有笛卡爾強調「我思故我在」;而在中國,有禪宗所強調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有《心經》所闡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是一個極為有趣的辯難,就好像你看見秋日紅楓,絢爛奪目,你便意識到這種植物的存在,但這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是你建構的呢,還是本來事物就已存在?

唯物主義者可能會告訴你,事物本來存在,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

而唯心主義者可能告訴你,這一切都是虛妄的,一切都是「相」而已,而「相」由心生,所以意識是感知的關鍵。

可是,「事物本來存在」難道不是另一形式的話語建構嗎?或者說,你又如何知曉「事物本來存在」?毋庸置疑,感知這一理念的工具終究還是從特定意識、語境中生成的,只不過時人為它貼上客觀、科學甚或唯物等等標識;心生萬物,自己卻不是成了個「臭皮囊」,你的存在完全成了意念的集合體,遊蕩空中的靈魂,難道真如電影《異次元駭客》一樣,存在著異度的空間?

於是乎,一種互動的認知理論出現了,世界是事實與意念互動的結果,相輔相成。那我們的悖論和問題解決了嗎?沒有。

推此及人,人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存在又是何物?

哲學家告訴你,存在存在於存在之中;

歷史學家告訴你,存在存在與一切過去事物之中;

政治學家告訴你,存在存在於權力、資源、利益之中;

社會學家告訴你,存在存在於結構、模式、社會事實之中;

人類學家告訴你,存在存在於自我與他者之中;

神學家告訴你,存在存在於上帝手中;

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概念?圖示?知識?體系?生亦有涯,而知無涯,我們面臨的是知識的爆炸,還是知識的困頓?人類的智性又從何而來?再回到心性、體知的討論,記得禪宗神秀,慧能在繼承五祖衣缽時曾各作偈語,

前者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後者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為人皆說慧能得道,更有悟性,我則不以為然,這無非是芸芸眾生的兩種體認世界的態度,而且這兩種心境在人人身上都會有,無論哪一種都不能太過,過猶不及,反而著相,佛家有偈,執相而求,咫尺千裡。

所以,有時煩惱皆由心生,心即是佛,心即是魔。

相關焦點

  • 「我思故我在」的命題,對還是錯?
    「我思故我在」的原意,其實是被大家誤讀了。01因為翻譯的原因,「我思故我在」的原意,長期被誤讀「我思故我在」,原意在於表達「我思考,所以可以證明我的存在」,但是因中文翻譯原因,這句話容易產生誤讀這不由得使人想起莊子的「莊周夢蝶」,哲人們在某一個點上,神奇的相會了。笛卡爾從懷疑出發,最後他發現,生發「懷疑」的這個主體,是必不可少的,這個正在思考,正在懷疑著的我,是實實在在的,所以,他說,我思考,所以證明我是存在的,別的我證明不了,我只證明我的存在。如果我們懷疑我的存在,那不是證明我還是在思考嗎?
  • 我思故我在?
    除了直角坐標系,笛卡爾留給我們的還有「我思故我在」的哲學,以及在方法論、物理學、天文學、邏輯學、幾何學、代數學、心理學、生理學等諸多方面的建樹(甚至設計了矯正視力的透鏡)。他從自己的學術生涯中總結4條規則:1.絕不承認任何事物為真,對於我完全不懷疑的事物才視為真理; 2.必須將每個問題分成若干個簡單的部分來處理;3.思想必須從簡單到複雜;4.我們應該時常進行徹底的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任何東西。笛卡爾強調科學的目的在於造福人類,使人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和統治者。
  • 從「我思故我在」說起
    我們都知道「我思故我在」這句話,甚至變化了形式去用「我XX故我XX」。第一次說這句話的人,是笛卡爾,一位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神學家。他開闢了解析幾何之路,用理性思維開創了理性主義哲學的分支。因其在各個領域都有開創性的成就,而被譽為「科學之父」,「近代哲學之父」。
  • 近代西方哲學的開端——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兩千多年前中國的道家學派思想家莊周就提出過著名的「莊周夢蝶」思想,莊周說他自己在睡夢中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醒來後整個人都昏昏的,已經分不清是自己在夢中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在夢中變成了自己(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 論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恰如我沒必要了解月亮的一切才能說我愛月亮,我寧可永遠不去知道它也滿目瘡痍,但是總存在一種事物是恆久存在的。正如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本文的主題即是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觀點進行討論。1.「我思故我在」的含義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全部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是他「普遍懷疑」的終點。他從這一點出發確證了人類知識的合法性。
  • 「我思故我在」,你所接觸的世界是真實的嗎,還是你只是缸中之腦
    關於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否是真實存在的,很多人都曽進行過思考,比如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就是在解釋,思考本身是確定的,所以我們確定我們自己存在。類似的劇情在諸多影視作品中也體現過了,提到缸中之腦,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駭客帝國》。小編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起源於《異次元駭客》這部電影。
  • 「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
    笛卡爾說:「當我把一切事物都想成是虛假的時候,這個進行思維的『我』必然非是某種東西不可。」由此,笛卡爾在懷疑的思維中認識到「我思故我在」。這句「我思故我在」就成了笛卡爾的名言。在思維中發現了自己的存在,而且只有在思維中"我"才是存在的。因此,「我」的本質在於思維。懷疑、理解,肯定、否定,設想、想像都是思維。思維是精神的本質,而精神永遠在思維。
  • 我思故我在,我行故我知
    前半句是笛卡爾說的,後半句是我狗尾續貂不當真,為什麼要寫這個主題呢?還不是今年的魔幻事情太多了!上學時候老師和我們說我思故我在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說這是把思想作為世界中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是不對的。
  • 如何理解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三、我思故我在笛卡爾的這句名言可謂是「全世界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那麼,「我思故我在」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就需要藉助上邊說的「普遍懷疑」的方法論來理解。人們一般認為不可懷疑的確定性,在笛卡爾看來都是值得懷疑的。
  • 談談對「我思故我在」的理解
    【背景一】我思故我在屬於唯心主義觀點,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哲學命題,意思是:「當我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時,我卻不用懷疑我本身的思想,因為此時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比較權威的解釋是:「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
  • 重新審視我思故我在
    記得高中政治老師在講到唯心主義的時候,大家都不以為然,覺得唯心論很搞笑,然而我卻將這句「我思故我在」深深刻在了腦子裡,不時便思考其含義。終於2020年的年初,一系列的事情出現,網絡上是風起雲湧,輿論導向隨波逐流,終究消失在3月1號,讓我重新審視了這句話,我思故我在,作為一個人,要對事物有自己的思考與判斷,而不是盲目跟風,被別人當槍使。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多的數不勝數,尤其是今年開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這樣的事,堪稱魔幻。
  • 我思故我在——人存在的意義
    所以我想在這裡分享我的所感所想,聖人曾說:我思故我在!現在思考這句話說得很實在!西方哲學家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人因為聯繫互動而存在,微信、QQ、釘釘、郵箱、各類網站,不一而足,都是為了人們的聯繫互動。因為聯繫互動,我們有所思有所感,思維的碰撞,不斷進步完善,這是生活積極的信號。
  • 我思故我在,我醜故我學
    歡迎收看文韻未央第1142期原創精英文學作品文 | 宸奕 · 編輯 | 沫子本期音樂 | The Real Slim Shady - Eminem「I think, therefore I am」.中文譯作「我思故我在
  • 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我在故上帝在
    我思故我在主觀傾向的」我思故我在「笛卡爾認為要想發現確切的真理,就不能再依賴過去任何的哲學家,他必須從自己的理性出發,發現理智確定性的基礎。但是有某個欺騙者或另一個極強大極狡猾者不斷地用他的足智多謀欺騙著我。那麼即使在他欺騙我的時候我也是存在的,並且他可以任意欺騙我,但只要我想到我是某種東西,他卻永遠不可能使我什麼也不是。
  •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什麼意思?
    笛卡爾認為「惡魔」可以使用法術使我的感官經驗發生混亂,如把紅色當作藍色。但不管惡魔如何欺騙我,不管我如何懷疑,總得要有一個「我」是不能懷疑的。如果我是不存在,豈不是說「惡魔」在欺騙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嗎?笛卡爾通過懷疑方法得出「我」是不能懷疑。但這個我又不是常人所認為有血有肉,有手有腳的「我」。
  • 我思故我在---《哲學的邀請》~1
    「我思故我在」,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一個命題,早就看到過,但一直未深入去了解。這兩天聽了西班牙哲學家費爾南多的《哲學的邀請》,才對它有了一個較為深入的印象。有時候耳聞目睹人的死亡,我總會想:要是人沒有思想就好了。一美國著名哲學家普特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提出過一個著名假說「缸中之腦」,他說:想像有一個瘋狂的科學家,他把你的大腦從脖子上切下來,放到一個水缸裡面。
  • 香海禪音 | 我思故我在
    於是他得出一個可以為真的起點——「我思」,「我思」需要一個主體——「我在」,結論是「我思故我在」。這位年輕人從「火爐」中爬出來後,宣稱自己解決了人類理性的難題。大家想必已經知道,這位愛思考——或者說愛懷疑——的年輕人,名叫讓內·笛卡爾。各位在中學學解析幾何的時候,聽說過作為數學家的笛卡爾。事實上,笛卡爾還被公認為近代哲學及近代心理學的開創者。
  • 「我思故我在」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思故我在」是被稱為現代哲學之父的笛卡爾的一句名言,這句話拉丁文原文是 Cogito ergo sum ,對於這句名言如何解釋學者們目前還是爭論不休,比較權威的解釋如下: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爾全部認識論哲學的起點,也是他「普遍懷疑」的終點。比較權威的解釋是:「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
  • 笛卡爾 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主要成就體現在哲學方面,他一直堅持二元論,就是將物質和意識分開看待,留下了一個著名的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說實話,老王接受的是系統的馬哲理論,現在嘗試用笛卡爾的觀點解讀一下。正如我們很多人有個共同點,機械的用一個理論去解釋另外一個理論,結果導致相互否定。
  •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
    我在思考的時候發現了自己是的存在,我在未思考之前,我是否存在呢?我思故我在。勒內·笛卡爾到哲學名言,他是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1595年出生的笛卡爾用著作的《形上學的沉思》一書中笛卡爾說:「我曾經被說服相信整個世界上無物存在,沒有天、沒有地,既沒有精神,也沒有任何物體:那麼我不是也同樣被說服了,相信我不存在嗎?根本不是我自己的存在,因為我說服過我自己相信上帝。上帝不斷用他足智多謀欺騙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