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七裡河區獲悉,該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審議並通過了《七裡河區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該計劃針對全區教育發展中義務教育資源不足、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城鄉校際間差異較大、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滯後、教師隊伍管理機制制約、中學教育質量不高、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七大突出問題,以推進全區教育綜合改革為抓手,重點實施「七大工程」,落實31項舉措,實現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年內增加中小學學位22000個,幼兒園學位5700個
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形式,三年內增加中小學學位22000個,幼兒園學位5700個,切實解決城區教育資源短缺問題。採取「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聯片辦學」「結對幫扶」四種模式,三年建成4至6個「名校+分校」辦學聯盟、3至5個教育集團,以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縮小辦學水平差異,捆綁提升辦學水平,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2020年底消除大班額基礎上,到2021年,通過合理布局和科學劃片,逐步將起始年級班額縮小至40至45人。完善隨遷子女入學辦法及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新建1所特教學校,關愛幫扶特教學生群體。
引入10名知名校長100名公費師範生30名名師
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提高管理隊伍專業化水平,儘快選優配強學校管理隊伍。建立名校長引入機制,面向全省三年引入10名理念先進、管理能力強、社會讚譽高的知名校長,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實行中層幹部競聘上崗,積極儲備管理人才,優化學校管理隊伍。實施名師培養工程,加強名特優人才培養,三年建成50個「三名人才」工作室。開闢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強化高層次急需人才引進力度,三年引進公費師範生100名,引進名師30名。提高中小學班主任津貼,落實教師績效工資,獎優罰劣。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及時補充配齊各學科教師,實現各學科教師專職。
城區每個街道建有1至2所公辦園,農村每個鄉鎮辦好1所中心園
創新辦園機制,採用無償移交舉辦公辦園、委託舉辦公辦園、普惠園以獎代補等形式多樣的辦園方式,積極推進小區配套園綜合整治,進一步擴大公辦幼兒園和民辦普惠園資源,力爭實現城區每個街道建有1至2所公辦園,每個社區建有1所普惠園;農村每個鄉鎮辦好1所中心園,1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行政村辦好1所公辦園,逐步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優質學前教育資源。
教育是民心所盼、民生所系。未來,《三年行動計劃》的落地實施將惠及全區家長學生、學校教師,七裡河區將以《三年行動計劃》為指引,努力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讓轄區人民群眾對教育發展感受到切切實實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稿源: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周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