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網絡銀行即將誕生 傳統銀行變革迎戰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隨著9月29日銀監會的一紙公告,全國首批5家獲得民營銀行牌照的銀行都已獲批籌建。其中,由騰訊和阿里兩家網際網路企業發起設立的民營銀行備受關注。可以預見,經過6個月的籌建,中國的首家網絡銀行即將誕生。

  傳統的銀行模式隨之將遭受挑戰,其中小微貸款業務首當其衝遭遇衝擊。「網絡銀行因為有客戶資源、業務和數據優勢,對我們的衝擊是肯定的,但是我們在線下的很多資源他們也拿不走,資產端是我們的優勢。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往線上發展,爭取線下和線上的融合。」一家中小型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表示,「挑戰是存在,但合作也值得期待。」

  「AT」建網絡銀行

  9月29日,全國首批5家獲得民營銀行牌照的銀行都已獲批籌建。此前獲批的3家分別是天津金城銀行、騰訊的前海微眾銀行以及溫州民商銀行。從地域分布來看,天津、廣東、上海各有一家民營銀行,浙江有兩家民營銀行。從發起企業的行業來看,網際網路行業的有兩家,分別為阿里和騰訊,在「BAT」中就佔了兩位。

  銀監會批文顯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以下簡稱「螞蟻小微」)獲批認購浙江網商銀行總股本的30%,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認購25%,萬向三農集團認購18%,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認購16%。這四大股東背景分別是阿里巴巴、復星、萬向和銀泰。

  其中,螞蟻小微正是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籌)(以下簡稱「小微金服」)最終註冊登記的企業名稱。據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息,螞蟻小微由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更改而來,註冊資本為12.29億元。股東顯示為兩家合夥制企業,即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君瀚投資」)和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君澳投資」)。馬云為君瀚投資的直接股東,而陸兆禧、彭蕾等阿里資深高管合夥持有君澳投資。

  「浙江網商銀行的註冊資本為40億元,目前沒有考慮線下網點,為純網絡銀行。」小微金服副總裁俞勝法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據小微金服方面介紹,在其向監管層的申報中,網商銀行以網際網路為主要手段和工具,全網絡化營運,為電子商務平臺的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提供有網絡特色、適合網絡操作、結構相對簡單的金融服務和產品。

  俞勝法還表示,網商銀行會堅持小存小貸的業務模式,主要滿足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的投融資需求,具體來說是指主要提供20萬元以下的存款產品和500萬元以下的貸款產品。

  浙江網商銀行的這一定位與騰訊的前海微眾銀行頗為類似。據了解,微眾銀行在申報過程中將具體方案由「大存小貸」改為「個存小貸」,以重點服務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為特色。

  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此前指出,「大存」即對公存款難以通過線上實現,因而改為「個存」,更能體現騰訊優勢,也更能解決老百姓的金融需求。

  與阿里不同的是,據媒體披露,微眾銀行不會完全沒有物理網點,但比較少量,會研究開多少個,也會更注重移動網際網路。微眾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完全沒有物理網點未必是好的方法,要考慮客戶是否接受。

  「和騰訊的微眾銀行不同的是,浙江網商銀行因為有淘寶、天貓的客戶基礎,有支付寶、阿里小貸的業務支持,在資產端和負債端都有優勢,會和銀行更直接的競爭。」上述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說。

  在部分專家看來,純網絡銀行的誕生在中國存在很多風險。「阿里的純網絡銀行,迄今在國內外都沒有先例。純網絡銀行是否符合我國現有的國情,我認為有待商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會計學副教授朱蕾說。

  在朱蕾看來,金融是跨期價值交換,金融交易的成功是需要交易雙方信任,金融的本質就決定了銀行不能沒有網點,因為在出現問題、需要服務的時候,人都想要去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網點得到服務。「中國人如今普遍缺乏誠信,親朋好友都不一定敢借錢。很難想像,人們會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投資給看不見摸不到的網絡銀行。」

  另外,網絡銀行令違約和欺詐的風險大大增加。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在普及面、廣泛度方面發揮作用的同時,欺詐空間也增加了。在對大數據的運用上,還沒有一家公司能用大數據為金融資產風險定價,最多只是做做精準營銷。網絡銀行現在還不能做到不需要與客戶見面,不需要實地考察,不需要抵押擔保質押來為資產風險定價。

  除了這兩家網絡銀行,其他民營銀行的工作進展也備受關注。其中,在9月29日的公告中,復星集團的角色轉換引起市場注意。

  最新的兩家民營銀行籌建公告顯示,華瑞銀行發起人分別為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認購該行總股本30%股份,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認購該行總股本15%股份。也就是說,均瑤集團最終未與復星集團聯姻,而復星集團選擇牽手阿里。

  此外華瑞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嚴格按監管部門的要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民營機制的優勢,為金融改革探索創新模式,充分發揮上海自貿區特色,形成面向自貿區的、涵蓋「結算、投資、融資、交易」的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成為先行先試的窗口;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探索解決模式,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等。

  傳統銀行迎戰

  「小微貸款是我們的優勢業務,網絡銀行的加入,其做小額貸款的定位和我們相同,產生的競爭是無法避免的。此外,隨著民營銀行和普惠金融機構的發展,我們也出現了一些人員流失。」上述行上海分行行長表示。

  在上海某股份制銀行的一位高管看來,網絡銀行的發展,也意味著網際網路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務的衝擊已經進行到了最核心的領域。

  這位高管認為,傳統銀行的業務就是存貸匯,「匯」方面最先受到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第三方支付最先向銀行發起競爭;「存」,接著受到餘額寶等產品的衝擊;目前已經進行到了銀行最關鍵的「貸」領域。

  為了應對這場「攻堅戰」,不少銀行加快了線上業務的全面布局。據浦發銀行相關人士透露,其已與國內第二大收單公司通聯支付籤署協議,發展網絡貸款業務。「這是全程在線的貸款,完全不落地。」浦發銀行人士說,通聯支付會將收單客戶的資料發給他們,需要申請貸款的客戶可以通過浦發金融超市的入口或者通聯支付的入口進行申請,通過授權,通聯支付將數據實時傳送給浦發,根據浦發為通聯客戶專門開發的模型進行評價,符合貸款條件的客戶在3分鐘後就可以拿到放款。接下來,浦發還將與銀聯商務進行合作。

  在「存」和「匯」領域,多家銀行通過布局直銷銀行直面來自網絡銀行的衝擊。據了解,多家銀行目前所推的直銷銀行在銷售寶寶類產品,由於收益率相對較高,吸引了不少理財客戶。

  所謂直銷銀行,是指金融業務的拓展並不以櫃檯為基礎,打破了時間、空間、網點的限制,主要通過純線上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具有收益更高、服務更方便快捷、服務收費更低等主要特點。作為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日漸成熟的模式,直銷銀行不依賴實際網點和物理櫃檯,將大大削減傳統商業銀行的物理形式,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報責任編輯:NF049

相關焦點

  • 純網銀、開放銀行、金融雲 三大趨勢掀起臺灣銀行業變革風暴
    純網銀、開放銀行、金融上雲三大政策2020年在臺灣的實施,讓金融業迎向新的競合時代,也為給積極擁抱AI與雲端的金融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隨著金管會發下三張純網銀執照,純網銀能否發揮鯰魚效應,促使傳統銀行加速金融創新,外界拭目以待,而傳統銀行為迎戰數字轉型挑戰,也積極希望導入開放銀行,要在百家爭鳴的金融圈動態成長。
  • 純網絡銀行來襲 看看日本的有益啟示
    純網絡銀行來襲 看看日本的有益啟示 iwangshang / / 2014-12-23 摘要:中國很快就將會誕生第一家網絡銀行,但相比而言,其他國家對於網絡銀行的探索要早得多
  • 阿里純網絡銀行仍受金融環境制約
    長江商報消息 近日,阿里發布消息稱,他們籌備的民營銀行方向是純網絡銀行,將對接阿里小貸。網絡銀行主要藉助網際網路開展業務,它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為客戶提供服務,因此也被稱為 AAA(Anytime、Anywhere、Anyway)銀行。阿里做純網絡銀行的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阿里巴巴的各種網絡平臺上的巨大存量客戶資源。
  • 阿里純網絡銀行出生之九大難題
    儘管網上很多人對這家尚未誕生的新型銀行十分看好,然而,筆者認為,網絡銀行必然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包括自身的問題和監管問題。  比如,網絡銀行基本能做傳統銀行的全部業務,沒有物理網點可以節省不少人力成本,也會帶來諸多問題,存款,基本還得依賴先在傳統銀行存款再轉入網絡銀行,假如商業銀行不合作,網絡銀行怎麼辦?還有是否需要繳納存款準備金,如何計算?存款會不會分流餘額寶資金?
  • 阿里呼聲最高卻缺席首批民營銀行 純網絡銀行模式存疑
    由於國內目前還沒有網絡銀行先例,阿里稱對於市場環境等方面的調研還需要時間。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或許也是阿里遲遲沒有上報申請所考慮到的因素之一。「純網絡銀行模式在我國屬於新興事物,法律監管方面還處於真空,貿然開展民營銀行可能會埋下諸多風險,監管部門暫未給阿里牌照正是基於這點原因。」民營網絡銀行能否成功誕生,且拭目以待。
  • 兩家「特殊銀行」誕生!新模式掀起行業變革
    當今時代是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無時無刻都要依賴網絡,順應時代潮流,5G技術應運而生,更加流暢的網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網際網路現今已經在我國普及,一些新產業依託網際網路發展壯大,比如電商、外賣、無人駕駛、行動支付等,都需要網際網路的支持,這些產業對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變革。相信每個人都體會過網購的快樂和行動支付的便捷,可見我們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網際網路了。不僅是新企業在網際網路時代快速發展,傳統行業也在數位化時代推進下加速變革。
  • 阿里專做純網絡銀行是明智選擇
    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籌)副總裁俞勝法說,目前還沒有遞交籌建申請的主要原因是:「我們要做純網絡銀行模式是原因之一,因為還沒有先例,此外對於市場環境等方面的調研也還需要時間。」   寧願錯過首班車,也要堅持純網絡銀行,在筆者看來,這是阿里決策層非常明智的選擇。比爾·蓋茨上世紀末曾經預言:傳統銀行必將成為21世紀的恐龍。
  • 純網絡銀行的優勢
    殺手鐧一  沒有線下營業門店  在至今獲批的5家民營銀行中,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銀行只有阿里巴巴投資參股的浙江網商銀行和騰訊投資參股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  沒有網點,也即沒有線下營業門店,這是網際網路銀行顛覆傳統銀行的第一個殺手鐧。沒有網點就意味著網際網路銀行的運營成本將大大低於傳統銀行,這顯然會在競爭上處於有利地位。
  • 臺灣純網絡銀行發展 留意五大關鍵
    三家「純網絡銀行」預計下半年開幕,對於純網絡銀行的發展與監管,臺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報告提出五大建議,包括有效與策略夥伴合作是獲利關鍵; 安全與效率才能獲客戶信任;移動性、信息安全及法律風險,攸關純網絡銀行的穩健經營;虛擬分行取代實體分行衍生分行及人員轉型問題應及早因應;主管機關可參考國外經驗,監控相關風險與預擬因應對策。
  • 韓首家純網絡銀行開業 中國是其目標市場
    (原標題:韓首家純網絡銀行開業) 科技日報首爾4月
  • 擁抱網際網路 純網絡銀行成民營銀行試點最大看點
    擁抱網際網路 純網絡銀行成民營銀行試點最大看點 上海證券報 2014-09-30 08:41:09
  • 報告:純數碼銀行與傳統銀行 可合作抓緊商機達成雙贏
    聯合早報9月26日報導:純數碼銀行短期內不太可能侵蝕本地銀行的盈利,兩者甚至可合作抓緊商機,達成雙贏局面。 星展集團研究分析師林瑞雯在最新發表的報告中指出,過去10年,本地銀行大規模推動數碼化,為零售和商業銀行客戶提供廣泛的數碼服務。
  • 從直銷銀行ING DIRECT實踐看網絡銀行發展
    自1995年全球首家以網絡銀行命名的金融機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FNB)在美國誕生以來,網絡銀行的數量和業務範圍獲得了飛速發展,其中荷蘭國際集團(ING)旗下的網絡銀行ING DIRECT經營最為成功,憑藉其全球化戰略,成為世界最大的直銷銀行,存款規模2000億歐元,佔到ING集團存款的半壁江山。ING DIRECT為什麼能夠獲得如此成功?
  • 韓國首家純網絡銀行開業,中國亦成目標市場
    韓國首家網絡銀行K銀行3日正式開始營業,銀行全部業務均可以在網上運營。K銀行不設立線下實體營業網點。開設帳戶和網絡支付等業務都通過線上辦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營業。K銀行目前通過籤約便利店的取款機向用戶提供免費的取現服務。用戶獲得指紋認證後還可以使用個人貸款業務。
  • 網絡銀行正在吞噬歐洲傳統銀行
    比爾·蓋茨曾經預言,「傳統商業銀行將是要在21世紀滅絕的一群恐龍」。預言正在實現?據摩根斯坦利上周一公布的報告稱,網絡銀行爆炸性的增長將迫使歐洲傳統銀行大幅削減支出以保持贏利。     面對金融業這場「新」與「舊」的較量,摩根斯坦利將網上銀行稱之為「馬提尼銀行」,因為馬提尼酒的口號是:隨時、隨地、隨意。   美國的投資銀行認為,在未來的3年中,歐洲的網際網路銀行數量將是現在的3倍,在線金融服務的金額將達到4400億歐元,佔金融市場的15%。   該報告預測,到2003年,歐洲的網上銀行將從今年的20家增長到55家。
  • 純網絡銀行模式影響開業?網商銀行稱正按計劃推進
    中國網財經5月15日訊(記者 畢曉娟)14日,銀監會稱首批5家民營銀行完成批籌,其中4家目前已獲批開業,目前只有阿里系的浙江網商銀行(下稱網商銀行)尚未獲批開業。有媒體稱或因其純網絡銀行模式導致業務停滯。
  • 西方網絡銀行的發展模式及啟示
    1995年10月18日,全球首家以網絡銀行冠名的金融組織——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SFNB)打開了它的「虛擬之門」,從此一種新的銀行模式誕生,並對300年來的傳統金融業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究竟什麼是網絡銀行?是否一家擁有網際網路網址和網頁的銀行就可以算作是網絡銀行?
  • 網絡銀行:e時代銀行概念
    網絡銀行:e時代銀行概念 中國營銷傳播網, 2000-08-25, 作者: 專題策劃
  • 直營銀行能打敗傳統的實體銀行嗎?
    沒有物理網點是直銷銀行和傳統銀行的最大區別。這一點確實降低了人工成本。然而,物理網點的缺失也帶來行業弊端:客戶獲取成本過高、難以發展優質貸款、取現難以及對網絡安全的極高需求,都制約了該行業對傳統銀行的取代。
  • 新型銀行概念太多?直銷銀行、虛擬銀行、網際網路銀行…都跟這個有關...
    新型銀行概念太多?虛擬銀行、網絡銀行、網際網路銀行和直銷銀行…讓人眼花繚亂,而縱觀全球,這些概念都與數字銀行緊密相關。根據克裡斯斯金納(Christ Skinner)的《數字銀行(Digital Bank)》中的觀點,數字銀行區別於傳統銀行的關鍵在於,無論是否設立分行,其不再依賴於實體分行網點,而是以數字網絡作為銀行的核心,藉助前沿技術為客戶提供在線金融服務,服務趨向定製化和互動化,銀行結構趨向扁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