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9月29日,中國銀監會就下發通知,同意在浙江省杭州市籌建浙江網商銀行。而實際上,阿里巴巴籌建這家純網絡銀行的時間更早。儘管網上很多人對這家尚未誕生的新型銀行十分看好,然而,筆者認為,網絡銀行必然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包括自身的問題和監管問題。
比如,網絡銀行基本能做傳統銀行的全部業務,沒有物理網點可以節省不少人力成本,也會帶來諸多問題,存款,基本還得依賴先在傳統銀行存款再轉入網絡銀行,假如商業銀行不合作,網絡銀行怎麼辦?還有是否需要繳納存款準備金,如何計算?存款會不會分流餘額寶資金?跟阿里小貸關係如何處理?歸根結底,制約網絡銀行發展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傳統商業銀行最基本最傳統的兩個問題:存款和貸款難題。
存款難題
儘管阿里稱不設立網點,辦成純網絡銀行,這在中國沒有先例。由於我國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國情和經濟金融環境差異很大,國外的模式很難在中國適用,包括監管環境也大不相同。
首先,這家銀行要解決存款問題還是得通過傳統銀行合作,傳統銀行一打壓網絡銀行就會受傷。在規模比較小的時候,銀行合作問題不大,做到足夠威脅傳統銀行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比如,當餘額寶剛開始的時候,誰也沒把它當回事,直到一年後,從零到5000億規模的時候,各大網站和銀行都加入進來,推出類似於餘額寶的各種寶寶類理財產品,導致今年三季度末餘額寶自去年6月成立以來首次出現開戶數上升而餘額減少的現象。除此之外,銀行的聯合打壓也是造成這種局面的現實原因,那就是限制支付寶轉帳金額。未來,這種局面不是不可能發生,這樣會制約浙江網商銀行發展。
第二,存款準備金難題。同樣,在餘額寶發展初期,監管部門也沒太在意存款準備金繳納問題,到今年2月出現「取締餘額寶」聲音後,監管層明確表態要其繳納存款準備金。現在尚未有專門針對純網絡銀行的監管辦法。
現在,既然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為大股東的浙江網商銀行獲得銀行牌照,繳納存款準備金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兒了。
這裡面還有很多技術細節問題。可以想見到,浙江網商銀行的存款依然存放在全國大大小小的商業銀行裡,它自己沒有網點也不可能有金庫。繳納存款準備金依然要依靠各家合作銀行去完成,各家銀行的繳納標準,是否讓網絡銀行繳費?會不會在技術上造成跟傳統商業銀行繳納的比例一樣,會客觀造成繳納準備金率的不公平。無論多繳還是少繳。
還有一個現實問題,網絡銀行存放在各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也有可能,是否存在重複繳納存款準備金問題?
第三,利率如何設定?餘額寶在短期內規模迅速擴張主要依賴於其相對於傳統銀行利率高的高收益,以及可以隨時贖回的T+0模式。由於這在技術上沒有太高門檻,網際網路公司和銀行很快複製了這一模式,這也是導致餘額寶規模下降的原因。
如果,未來的網絡銀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利率與傳統商業銀行利率一樣,那麼,儲戶為什麼要把自己的錢折騰到網絡銀行帳戶上?
如果,未來的網絡銀行定活期存款利率要比傳統的商業銀行要高,這就會違法,畢竟,央行設定了存款只能上浮10%的底線。
在利率市場化之前,存款利率問題始終是困擾網絡銀行發展的最大問題。
第四,與餘額寶關係問題。假如網絡銀行的存款利率與傳統銀行利率一樣,那麼,網絡銀行的存款會流向餘額寶;假如網絡銀行利率比傳統商業銀行高,甚至比餘額寶收益率高,就會從餘額寶大規模流向網絡銀行。
如果大規模流向餘額寶,網絡銀行用於放貸的資金就會大幅減少,從而減少其盈利能力;如果大規模從餘額寶流向網絡銀行,那麼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天弘基金則要承擔較高的風險。
共2頁 [1] [2] 下一頁
萬達上市VS阿里上市:騰百萬合作「一山可容二虎」
阿里網購價格指數下滑 通縮、貨幣貶值預期升溫?
美國欲對電商徵稅 阿里、敦煌等或可倖免
阿里COO張勇談未來商業的兩個坐標
阿里為何重錘雙十二O2O?做好閉環才能幹掉微信
搜索更多: 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