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之一,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網商銀行)於5月27日獲銀監會開業批覆,核准註冊資本40億元。
網商銀行因大股東阿里巴巴背景備受矚目,它也被譽為繼微眾銀行之後的第二家網際網路銀行。純網際網路模式下,網商銀行和傳統銀行的運營有何區別,它將如何開展自身業務?
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表示,網商銀行是中國第一家完全跑在「雲」上的銀行。這意味著,它是第一家完全依賴金融雲系統的銀行,而這套核心系統基於阿里自主研發的金融雲計算和OceanBase資料庫開發。
金融雲的優勢在於保持高效的同時,可以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商業銀行每年在IT系統的軟硬體採購上要耗費上億資金。網商銀行首席信息官唐家才表示,系統上雲後,網商銀行可以大幅降低系統成本,而且隨著業務的擴大,金融雲的成本優勢還會不斷增大。
據相關測算,銀行採用的傳統IT系統,每年維護單帳戶的成本大致在30-100元,單筆支付成本約6-7分,而基於金融雲的網絡銀行系統,每年單帳戶成本只有約0.5元,單筆支付成本約0.02元。
基於金融雲的架構,網商銀行的系統還能隨時隨地彈性擴容。在傳統IT系統下,當有明星理財產品銷售時,由於系統承壓力不夠,往往採取限制性的方式售賣,而雲計算哪怕是遭遇雙十一的爆發交易量,也可平穩應對。
俞勝法還表示,未來更適應網際網路運營的核心系統會開放給所有金融機構使用。
除了創新的金融雲系統,網商銀行的另一項核心能力在於大數據方面。「基於大數據的風控能力是網商銀行的核心能力之一。未來螞蟻小貸的業務也將和網商銀行逐步融合,從而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和大眾創業者。」俞勝法表示。
螞蟻小貸利用大數據放貸已有5年時間,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底,螞蟻小貸已累計為160多萬家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解決融資需求,累計投放貸款超過4000億元,不良率在1%左右。
以前,金融機構習慣通過財務分析和人工審核的方式放貸,如果一家企業目前的經營相對困難,即處於「低水位」,傳統金融機構往往不會向其發放貸款。而螞蟻小貸會通過構建「水文模型」來預測小微企業的後續經營狀況判斷是否授信。歷史銷售、行業景氣程度的大數據分析都可以作為螞蟻小貸的考量因子。
對於普通客戶而言,網商銀行區別於傳統銀行的地方在哪?網商銀行內部人士介紹,該行將以純網際網路方式運營,不設物理網點,不做現金業務,也不會涉足傳統銀行的線下業務如支票、匯票等。
「你不會看到用戶拿著現金到網商銀行的網點去存錢或者去申請貸款,因為網商銀行希望提供的服務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就像水龍頭裡的水一樣,全天候即開即用。這個水龍頭的閥門,可能是用戶的手機,也可能是未來的可穿戴設備。」
按照規劃,網商銀行將利用網際網路的技術與數據能力,著眼於解決長尾的金融需求。
「網商銀行永遠不會去碰那20%的高價值客戶群。」俞勝法表示,網商銀行的定位非常清楚,就是要做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服務「長尾」客戶,尤其是廣大的小微網商、個人創業者和普通消費者,特別是其中的農村消費群體。以貸款業務為例,網商銀行非常明確不會做500萬元以上的貸款業務。
同時,網商銀行還會將繼續服務三農,發展農村金融。「目前,螞蟻小貸服務的170多萬家客戶裡,有20多萬家是農村地區的客戶。」俞勝法透露,農村金融將成為網商銀行的重要方向,比如與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村淘計劃一起,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
去年9月,銀監會同意阿里小微等在浙江省杭州市籌建浙江網商銀行。銀監會批覆顯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阿里小微)、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萬向三農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為浙江網商銀行主要發起人,分別認購總股本的30%、25%、18%和16%。
至此,網商銀行成為繼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天津金城銀行之後獲準開業的第五家民營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