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甚至,人們對中秋的重視程度,幾乎超過了春節。
春節是年頭年尾的交替,自然少不了辭舊迎新的喜悅和歡聚。而中秋,是闔家聚首的團圓之日。因為千百年來,惟有中秋月最圓最美。這不止源於人們的傳統觀念,還有自然規律的演變。中秋節晚上的月亮,是最皎潔最豐盈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無論人在哪裡,無論年方幾何,都共享一輪明月,各寄一份相思。
明月照窗前,多少相思,多少離愁,盼望著能團圓。
親人啊親人,你可聽見,我親切的呼喚。門前小樹已成綠蔭,不知你何日能回還?
一曲彩雲追月,表達無盡的思念。人走時親手在門前裁下的小樹,如今已經長大,已泛起片片綠蔭。可你仍未回到故裡,回到想你念你的親人身邊。
人生難免別離,但若是別離太久,相思也就成了結兒成了殤。這份相思之情又不能輕易放下,惟有借明月表述心懷,並期待著奇蹟發生。
有時想,人活著到底圖個什麼?無非是圖個和和睦睦團團圓圓。可常常是月圓人不圓,自己在乎和深愛的人,往往不在身邊。
這或許就是人生的常態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對人生,古人比我們看得透徹,借月圓月虧,寥寥數語,道白了人間意象。但也不乏對美好的期待和嚮往。
一個人若在心上,分離的苦就不算苦,思念的痛也不是痛。
若是有緣,天涯也咫尺。若是無緣,咫尺也天涯。
中秋節,能夠有緣聚在一起的人都是幸運的。有緣相聚,有幸相守,才是真正的不負時光不負心。
可又有幾人能常常被幸運眷顧呢?
我離開家鄉已經好多年,屈指算來,儘管青絲染霜,我也未與家人過過幾個中秋節。倒是還能憶起小的時候,一家人和和美美,快快樂樂過中秋的情景。
每逢中秋節臨近,忙著收拾好地裡的莊稼,母親煮肉,父親打月餅,把家裡本不富足的日子,烘託得熱氣騰騰。
因為年代貧瘠,肉和打月餅的白面都是限量版。所以,煮好的肉和打好的月餅,不能先吃,也只有等到中秋節這天,家人都聚齊了,才能擺到桌上享用。
記得那時,父親很偏愛我,把打好的月餅偷偷塞給我一個,我算是先嘗到了節日的味道了。
萬事俱備,只等在縣城工作的大姐回來過節了。
我掰著手指算:農曆八月十一、十二、十三,在八月十四那天中午,大姐總算回來了。拎了些瓜果梨桃和兩盆包裝好看的月餅,還給父親帶了二瓶白酒,一下子把我樂壞了。
中秋節的晚上,全家美餐一頓,然後又把桌上放在院裡,擺上月餅和水果。一家人一也賞月一邊話家常。
父親酒後興致正濃,又拉起那把老二胡。拉得什麼曲子我不知道,可能連父親自己也不知道。但酸辛也好,幸福也罷,一骨腦都融入了悠悠月光裡。
那時候,我覺得我們一家,就是天底下最溫暖最幸福的一家人。
有佳餚可品,有親情相伴,有月光陪襯,說不幸福才怪呢。
可漸漸長大,中秋往復,與家人總是聚少離多。也難有那溫暖而生動的節日氛圍了。
沒有父母和家人在身邊的節日,算不上真正的節日。愁緒總是大於快樂,思念總是盤根錯節。
今年的中秋節應該怎麼過?父母已經不在了,除了遙敬天堂一杯酒,還會為家人為朋友送出祝福。
思念是船心是月,天上人間話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