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經過充分咀嚼之後會隨著食管進入胃內,通過胃液作用開始二次打碎和消化,隨後進入腸道內進行吸收,剩餘的食物殘渣和身體代謝廢物,則會隨著直腸排出體外,這是人體內完整的消化過程。
當腸道出現疾病後,自然就會對大便造成影響,引發「腹瀉」等異常表現。
不過,也並非是所有的腹瀉都和腸道疾病有關,如若經過腸鏡、糞便等檢查,發現腸道沒有存在問題的話,排除腸道疾病的可能性,而是要高度懷疑「肝源性腹瀉」!
肝功能和腹瀉有關?是的,你沒有看錯!
中國人近些年患肝病率有明顯漲幅,包括了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癌等等。但是,由於肝臟細胞的功能非常強大,即便是僅剩下一半左右的健康細胞,肝臟都能完成基本工作,且肝臟表面沒有痛覺神經分布,所以早期肝病輕易不會有劇烈的疼痛感,這也是肝病容易被患者忽視的原因。
如若早期肝病沒有被察覺和治療的話,就會向著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方向發展。臨床上由慢性B肝發展為肝癌的患者尤為多見。
不過,這並不代表肝臟疾病沒有任何異常反應,比如「腹瀉」就是肝病典型的消化道症狀之一。
由肝病導致的腹瀉和普通腸胃疾病引發的腹瀉不同,患者以大便稀爛、不成型等特點最為常見,有部分患者還出現了大便排洩不暢或排洩不盡等,臨床上將其稱為「大便糖稀」。一般排便次數不會有特殊變化,或者是次數稍有增多。
之所以肝病會引發腹瀉,這和膽汁分泌異常有直接關係。肝臟分泌出膽汁之後,會在膽囊內儲存和濃縮,當受到食物消化的信號時,膽汁又會隨著膽管進入腸道內,開始參與脂肪類物質的消化和吸收。
當肝病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出後,脂肪類物質的吸收也會受到影響,腹瀉症狀因此出現。
特別是患上「肝癌」之後,早期大部分患者都出現了消化障礙,除腹瀉症狀外,患者還會有噁心厭油、嘔吐、上腹部飽脹等症狀。隨著病情日益嚴重,還可出現大便顏色改變、黃疸等表現,患者的大便呈現出異樣土陶色就是信號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慢性疾病都會導致腸胃功能不適,除了肝臟疾病外,胰腺疾病也會造成「腹瀉」出現!
胰腺除了負責分泌胰島素之外,同時還分泌出了各種消化酶,參與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工作中。
在正常情況下,胰腺內胰蛋白酶原無活性,待其進入十二指腸受到膽汁和腸液中的腸激酶的激活作用後,就會開始參與消化蛋白質的工作中。
當胰腺發生癌變後,對消化酶的分泌能力也會有所下降,從而影響到蛋白質、脂肪類物質的消化和吸收,誘發腹瀉症狀。發展到晚期後的胰腺癌,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脂肪瀉」症狀。
所以,在發生頻繁腹瀉症狀之後,首先應考慮腸胃疾病,並及時進行篩查。但如若經過一系列檢查後,沒有發現明顯的腸胃器質性病變,考慮是否肝臟、胰腺等器官出現了問題。一旦發現有癌變或重大疾病,需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