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助產士的「產子」漫畫火了!網友:騙我去生孩子……
生寶寶前需要準備什麼,生寶寶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前置胎盤、產後出血怎麼辦……很多準媽媽一想到這些問題,就神經緊繃。
太專業的東西聽不懂,太長的解釋又聽得昏昏欲睡,有沒有什麼方法能簡簡單單把這些問題都說清楚呢?還真有!
最近,兩位「90後」助產士自創的兩組漫畫走紅了。漫畫的風格雖然不同,但都是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及簡短的對話,把準媽媽們需要弄清楚的事兒都清楚描繪了出來。
產前準備是看漫畫,是不是很新穎呢?
多才多藝的「90後」助產士,上海的張鑫為孕媽群體手繪了一套暖心的「分娩攻略」漫畫,對分娩各個環節進行指導提醒。
而江蘇的郭凌雲則描繪了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的故事,把準媽媽們擔心的情況清楚描繪出來。
看完這兩組漫畫,不管碰上的是一般情況還是可能發生的特殊情況,準媽媽和家人基本都能hold住了!
「分娩攻略」
連續多年分娩量位列全中國首位的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上海一婦嬰」),時有接診「老外」孕產婦和聾啞孕產婦。「90後」的張鑫就在這裡任助產士。
在工作中張鑫發現,這些「特殊」的孕產婦在產房裡需要其配合時,醫護人員只能通過肢體語言、手勢比劃來跟產婦和家屬「手舞足蹈」地進行交流,甚至拿出紙筆又寫又畫。
產婦們由於沒有辦法與醫生護士進行良好的溝通,常常十分焦慮,使得分娩前的時間經常長達十多個甚至幾十個小時。
資料圖 圖文無關 武俊傑 攝
產科醫生李婷表示,與孕產婦的溝通和宣教相當重要,溝通得好,可以避免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產生過度焦慮的症狀,更可以避免產婦本人及家人產生煩躁情緒。
怎麼樣讓老外、聾啞孕產婦了解分娩各個階段,和家人一起做好準備呢?張鑫想起了她的繪畫特長,畫成讓人一目了然的漫畫就簡單了!
她創作的「分娩攻略」包括《入產房》、《物品準備》、《導樂室》、《麻醉室》5個篇章,圖文並茂地「梳理」了分娩全過程。
萌萌的嬰兒帽、可愛的寶寶穿戴著尿布、長方形的床墊、卡通狀的成人紙尿褲、兩條胎監帶——這是《物品準備》篇的一頁漫畫。
旁邊編配文字:「待產包,物品多;成人尿褲與尿墊,寶寶帽子與尿片;胎監帶,入產房;胎心監護不可少」,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小提示,告訴產婦和家屬待產的一些必備物品。
在耗時很長的待產環節,如何引導應對,也是很重要的信息~
進入麻醉室後,漫畫圖上寫著:「心莫急,氣勿躁;二公分,可鎮痛;擺體位,助操作;置管後,勿揉搓;分娩鎮痛伴您順」。
上海一婦嬰西院產房護士長劉宏表示,分娩鎮痛中,產婦要配合麻醉師採取合適的體位,這非常重要。
就像漫畫中,產婦雙手抱住兩大腿膝蓋,頭儘可能貼近胸口,像蝦一樣將背部弓起挺出,保持姿勢讓麻醉師實施麻醉操作。
就連產後需要注意些什麼,漫畫也事無巨細一一展示了出來。
受到了張鑫漫畫的啟發,如今醫院正在完善圖譜,計劃推出雙語版,讓跨越浦江兩岸的三個院區進行共享,孕產婦們看看漫畫就了解了分娩的各個階段,就能淡定升格當媽啦!
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的故事
什麼是前置胎盤,什麼是產後出血?許多人並不清楚,但準媽媽聽到這些詞卻總會有些莫名的擔心。
就職於蘇北人民醫院產科的郭凌雲,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對於孕產婦們的擔心,她是看在眼裡也記在了心裡。
小時候郭凌雲最愛畫畫了,上大學時又通過網絡自學使用SAI及PS軟體繪圖,還曾以「成為一名特色的助產士」的主題,參加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並最終榮獲特等獎,不過,自打工作以後,她就沒再展示這個技藝了。
郭凌雲
隨著「兩孩政策」的實施,高年齡、高危產婦越來越增多,常會遇到前置胎盤、產後出血搶救的病例。這個時候郭凌雲再次想到了她的繪畫技能,當初能得獎,最打動評委的就是將漫畫與護理工作相結合。
「工作在臨床一線的我不是比別人創作有優勢嗎?只要在腦海裡回放一下,就可以情景再現。」有了這麼一個想法,郭凌雲趕緊利用休息時間,一氣呵成創作了8幅漫畫,描繪的就是發生在蘇北醫院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的事情。
前置胎盤的故事
正常胎盤與前置胎盤的區別
前置胎盤的產婦,一旦發生無誘因陰道流血,要立即就醫。
請放心,醫生護士會全力治療。
為防止前置胎盤伴胎盤植入,在術中大出血,產科與介入科合作開展手術。
產後出血的故事
一名產婦生下巨大兒後,助產士發現出血較多,立即呼叫醫生!
產後出血與子宮收縮乏力,與產婦情緒過度緊張,產程長、軟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醫生會立即進行產後出血的搶救。
短小精悍的8幅漫畫,就把前置胎盤、產後出血的故事講清楚了。網友說,「這就如同小時候看連環畫,讓普通人很快就明白專業知識,太贊了。」
對於自己的漫畫走紅,郭凌雲坦言:「並沒想成網紅,因為忙於工作,還沒時間去看網友們都說了些什麼。」不過她表示,今後會利用業餘時間創出更多的漫畫,來宣傳臨床一線的故事,科普醫學知識。
對於這兩位「90後」助產士來說,創作漫畫的初心的並不是走紅,而是能夠科普知識,幫助他人,而她們所期盼的,短短四字就能概括,那就是:母子平安!(何嘉倫 陳靜)
素材來源: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蘇北人民醫院 圖片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