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消化道癌症還呈現出了上升、年輕化的趨勢,其中以胃癌尤為常見。有數據研究表明,全世界42.6%的新發胃癌病例以及45%的胃癌死亡病例,均來自於中國,每年我國因胃癌死亡的就約有17萬人。
作為我國居民患癌排行榜上位居第二的存在,它平均的發病年齡是40-60歲之間。但近幾年胃癌也有了變化,它不僅容易找上中老年人,年輕人患胃癌的發病率也高於平均水平,且大部分都屬於瀰漫性胃癌,早期難發現、後期難治療就是胃癌的最大特點。
年輕人之所以容易患胃癌,除了和先天遺傳因素有關外,後天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是幕後推手。這包括了三餐不固定、暴飲暴食、喜歡吃燒烤、油炸一類難消化且帶有致癌物的食物,從而導致慢性胃病的出現。而年輕人對於慢性胃病又不重視,甚至不進行科學治療,長此以往在胃病的刺激下,患胃癌機率也會大幅度提升。
對於胃癌的臨床治療而言,只有六個字:早發現、早治療!所以了解胃癌早期的症狀很有必要,特別是以下幾個信號不能忽視:
1、長期存在的消化不良
上文中提到了慢性胃病是導致胃癌出現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患有慢性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出現胃癌的機率高於普通人群。當發生癌變之後,早期患者的症狀主要以消化道為主,比如進食後有異樣的飽脹感、噯氣打嗝、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和慢性胃病不同的是,這種不良反應即便是服用了胃藥,也沒有明顯緩解。
2、疼痛
早期胃癌疼痛和消化道潰瘍有一定區別,通常患慢性胃病的朋友疼痛有一定規律,比如飯前或飯後疼痛,在進食、用藥之後就有明顯好轉。而胃癌則恰恰不同,患者的疼痛沒有規律,且用藥後不能緩解,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上腹疼痛加重、疼痛時間延長等多個症狀。
3、消瘦
胃癌本身就會破壞患者的消化功能,導致食物無法被完全消化和吸收。同時癌細胞在「壯大軍隊」的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營養維持,它們不斷和健康細胞爭奪僅存的營養成分,患者也會因此日益消瘦,越是癌症到了中晚期階段,消瘦症狀就越是明顯。
4、消化道出血
隨著患者癌腫不斷的發展,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表現,包括了嘔血、黑便、便血等,這其中以黑便最為多見。也就是說大便呈現出異樣柏油樣狀態,且伴隨劇烈的腥臭味道,在排除飲食影響之後,就應立刻就醫進行檢查。
年輕人想要預防胃癌,不僅要合理飲食和生活,同時也應定期對身體進行檢查。特別是已經出現慢性胃病的患者,需按照醫生建議進行胃鏡複查,如若發現病情沒有緩解,且出現了癌變的傾向時,一定要積極進行處理和治療,避免向著不可挽回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