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數學符號中,有一個小小的符號—小括號「( )」。小括號「( )」它是荷蘭人吉拉特最先開始使用的,它能改變運算順序,就是它最神奇之處,下面我們就來走進它、了解它、掌握它吧。
圖片展示
1.認識小括號
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第三課時過河中重點講到了小括號,孩子們也是從這裡認識了這個新的符號「( )」,知道了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在進行混合運算時,不能解決我們所需要的問題時,智慧老人幫我們請來了「救兵」(幫忙改變運算順序)。
圖片展示
2.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如何改變運算順序的
例1:王爺爺家有15隻黑雞和25隻白雞,如果8隻裝一個籠子裡,一共需要多少個籠子?
<解析>王爺爺家一共有雞:15+25=40(只);每一個籠子裝8隻,一共需要幾個籠子:40÷8=5(個),即40是8的幾倍就是需要幾個籠子。列綜合算式為:15+25÷8時,根據只有除法和加法的兩步運算的計算方法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這樣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是需要先算加法的,所以這時候需要新的符號來幫助改變運算順序,即
圖片展示
小結: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3.小括號在算式中的具體運用
(1)7×(72-64)
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72-64,再算小括號外的7×;
(37+35)÷9
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37+35,再算小括號外面的÷9;
圖片展示
注意:有沒有小括號,算式的脫式計算方法是相同的,第一步不參加運算的要照這樣子抄寫下來。
(2)小麗每分鐘做12道口算題,小明每分鐘做9道口算題,那麼小麗4分鐘比小明多做幾道題?
<解析>先算出1分鐘小麗比小明多做幾道題:12-9=3(道),再算4分鐘就是4個3道。
圖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