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社的學生在互相交流,教師應婧正在指導。
眼下,音樂選秀節目火爆電視螢屏。每當有的選手抱著吉他,彈唱原創歌曲,總會引來眾多驚羨的目光。唱自己寫的歌,這是很酷的事!
自己作詞,自己譜曲,自己演唱並錄製專輯,就是這麼酷的事,鄞州區集士港鎮白嶽小學的小學生們,十幾歲的年紀就有了這樣的嘗試和經歷。
8月9日,白嶽小學將正式發行一張由小學生們創作,老師指導完成的音樂專輯。
專輯:作詞作曲兼演唱,小學生成全能選手
這張專輯名為《我的小秘密》,收錄了10首歌曲,其中有4首是學生寫的,其他幾首由師生共同創作。
「這幾首歌,從作詞、作曲到演唱,全是學生自己做的,音樂老師最後把關。比如,裡面有首歌叫《美麗》,特別好聽,作詞作曲全是11歲的周佳穎一人完成的。」校長紀崢斌說。
「從前有隻小小鳥,她的名字叫美好。住在一棵大樹上,生活幸福又美妙。突然有那麼一天,美好美好不見了,原來森林遭迫害,美好的家已不再……」
周佳穎說,五年級的時候,老師布置了一次寫歌作業,回到家後就想到了環保這個主題,想呼籲大家都來保護環境,於是就寫了這首《美麗》給老師。
據悉,寫歌的學生都是白嶽小學音樂社的成員,大都十一二歲,歌詞內容來自他們的生活。比如,其中有一首歌叫《媽媽》,由12歲的吳佳麗創作,寫的就是家裡拖地洗衣做飯的場景。
寫歌到底難不難?「其實,很簡單。」聽到這個問題,下學期上六年級的周佳穎輕描淡寫地說,「先想好要寫什麼拍子的歌,然後自己在腦子裡哼出來,只要靈感出來了,依照這一小節,再來發展完善成完整的一首歌就行了。」
緣由:小學生只唱流行歌曲,讓校長很擔憂
記者了解到,學生們之所以能夠寫歌出專輯,是因為學校提供了創作的土壤。
早在2009年底,白嶽小學就在校長紀崢斌和音樂教師應婧的組織下,選拔10多個高年級段的優秀學生,成立了音樂社興趣小組。學校還印製了音樂校本課程,由應婧負責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
「那時候,孩子們唱的都是流行歌曲,基本上都是周杰倫、林俊傑的歌,童年歌曲很少。像《讓我們蕩起雙槳》這樣優秀的歌就更少了。」校長紀崢斌說。
這個現實,讓紀崢斌感到擔憂。「應該讓孩子唱健康的歌,唱屬於自己的校園歌曲。」紀崢斌說。
實際上,校長紀崢斌在讀師範的時候,主修的就是音樂,「讀大學的時候,我自己寫過10多首歌,是個狂熱的音樂愛好分子。」
懂音樂的紀崢斌,將這個想法與音樂老師應婧進行溝通。沒想到,作曲專業出身的應婧「恰好也感興趣」,兩人一拍即合,希望出一張學生原創的校園歌曲專輯。
近四年的積累後,白嶽小學的孩子們已創作了近百首歌,於是,學校決定收錄其中優秀的歌,並製作成專輯。據悉,本周五即將發行的《我的小秘密》已是第二張專輯,早在兩年前,學校就製作了第一張專輯《啟航》,收錄了10首學生原創歌曲。
評價:「沒有矯揉造作的東西,旋律也挺好聽」
寫歌是專業性很強的創作活動,小學生如何能做到?
「寫歌只有質量好壞的問題,沒有會不會寫的問題。」紀崢斌說,學生們從二年級就開始學音樂,再加上指導老師有針對性的專業指導,寫歌不是很難的事。
校長紀崢斌表示,其實,作曲填詞有時就是一個點子、一個靈感。讓孩子自己去採風,告訴他們如果靈感出來了,要趕緊用音樂簡譜記下來,再根據這個靈感,進行創作和完善。
據悉,學校曾把《我的小秘密》收錄的這些作品,放給鄞州區教育局教研室的音樂教研員,還有在教學一線的音樂老師聽,「他們反饋說這些作品是蠻好的」。
實際上,從第一張專輯開始,這些學生原創的歌曲,已成為校園裡傳唱最多的歌。
紀崢斌說,最讓他感動的是,有次他在教室改作業,校園廣播放起了這些歌,沒想到,班裡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唱,輕聲地和著,「那個情景,就像拍著孩子睡覺,我哼著搖籃曲,孩子也在哼著,非常溫馨。」
音樂人、江東區音樂舞蹈家協會副秘書長劉海濤是這張專輯的編曲。他認為,社會上所謂的兒童歌曲都有點成人化,很多歌是成人為孩子創作的,用詞也很成人化,孩子唱起來也沒感覺,所以,學生需要屬於自己的歌曲。
「這些歌正是孩子們用樸實的口吻、真誠的情感寫出來的,很質樸,很有童趣,沒有矯揉造作的東西,旋律也挺好聽。」劉海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