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期,達官貴人和富人的孩子幾乎都是專門請奶娘來哺育的。久而久之,每個人都以效法為榮。假如婦女親自給孩子餵奶,說明家裡沒有錢,請不起乳娘。因此古時候有一種比較熱門的職業是奶娘。
從電影裡,奶娘經常出現在富家子弟中間,從電影裡我們大概知道,奶娘的主要職責就是照顧小孩。但若仔細查閱,我們可以從有關文獻中了解到,奶娘在古代並不只是為了養育小孩,她們在古代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奶娘這一職業延續了很久。
實際上,這種條件在古代是比較苛刻的,因為同時能滿足這個要求的人很少,一般奶餵自己的孩子是不夠的,如果做了「奶母」,也就意味著自己的孩子只能喝米湯,而在古代,由於營養不良,也就意味著有可能以自己孩子的生命來換取這個「前途光明」的職業。
奶娘的萬能作用,那自然是餵奶和顯示地位,古人認為餵奶是下等人做的事,自己當然不會親自餵奶,只能請人來喂。另外作用那自然是幫助少奶奶夫人帶孩子,少了一個拖油瓶,夫人就能有時間爭寵了!說到底,只會相夫教子的女人,一定會受人欺負。這個角色在宮廷中同樣適用,宮廷中的孩子自然也有爭寵的角色,但她們本身就是爭寵中最有用的工具。
婦女因其「子孫後代」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生育工具,自然是對女權的不尊重,但也是封建禮教的必然結果。女人在有生之年要儘可能多生,一是為了保證家庭地位,二是為了傳宗接代。總而言之,沒有過多的經歷過長期的育兒經驗,但孩子正是需要長期穩定的育兒經驗,所以還是請專業的育兒媽媽更實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