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英:小康路上領頭雁 傾心奉獻不言苦

2020-12-24 遂寧新聞網

小康路上領頭雁 傾心奉獻不言苦

——記洋溪鎮銅鼓山村黨支部書記楊秀英

她沒有一點官架子,對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她不懈努力,爭取政策支持,讓村容村貌日新月異;她為村民做好事、做實事,讓百姓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滋潤。她就是射洪縣洋溪鎮銅鼓山村黨支部書記楊秀英。

  從2001年7月至今,楊秀英長期在洋溪鎮銅鼓山村從事農村工作,先後任洋溪鎮銅鼓山村社長、文書、主任、支部書記。現在,楊秀英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始終從群眾利益出發,帶領全村群眾一步步共同致富。

  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

  作為村支書,楊秀英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該村一名五保老人2013年生病住院,病情嚴重需要截肢,但是卻無親人照顧,楊秀英得知情況後,主動到醫院照顧他,直到他病情恢復出院;村上的劉兵、劉高銀是精神病人,楊秀英都把他們放在心上,每月都會買慰問品去看望他們,了解他們的恢復情況;對其他村民,楊秀英同樣很關心,只要聽到誰有困難都會去關心幫助,她堅持每年看望慰問貧困黨員和有困難的群眾,每年自掏腰包在5000元左右。「但凡百姓有困難,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地解決。」這成了楊秀英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大家對楊秀英的評價很高,覺得她非常親切,張正玉老人拉著楊秀英的手說:「女兒,辛苦啦,你要注意身體。」僅憑這一點,楊秀英就覺得再苦再累,只要群眾滿意,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全力支持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

  洋溪鎮於2013年在銅鼓山村引進了鋰電產業園相關項目,涉及徵地拆遷,這既有益於全縣鋰電產業發展,又是能促進村民增收的好事情,可是大多數村民都不理解,不願意配合,一時間,項目推進近乎停滯。而楊秀英為了疏通群眾情緒,日曬雨淋,與洋溪鎮拆遷辦的同志一道,帶領全村幹部走村入戶,向老百姓宣傳政策,每到一戶,她總是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解釋政策、解釋利好,面對群眾的不理解,她也一笑置之。還和自己的女兒一起組織成立了村文藝隊,和老百姓聚在一起跳舞唱歌、交流感情,同時向他們宣傳政策。就這樣,每天早出晚歸,最後只用了短短3個月,就徵用土地1465畝、拆遷房屋180戶。目前,全村只剩下1戶未籤訂協議,未產生1例相關信訪。

  出謀劃策加強招商引資力度

  「讓百姓致富是我的責任,一定要讓群眾都過上好日子!」為破解村民經濟發展過於緩慢、增收項目過於狹窄的難題,楊秀英積極帶領黨員群眾,變劣勢為優勢,大力發展對外招商,實現了全村招商引資工作的新突破。從2010年以來,楊秀英多方爭取資金項目,多次與村上在外發展成功人士、與縣上有經濟實力和發展意向的業主洽談,辦起了金果農莊和益壽農莊,目前2個農莊的生意都非常好,每年可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為老百姓創收100餘萬元。「感謝楊書記,讓我們也過上了好生活啊!」一提起楊秀英,村裡的百姓都對她感激不已。

  楊秀英作為一名農村黨支部書記,懷著一腔熱忱帶領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把促進本地經濟和其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作為自身價值的體現,努力樹立新時期優秀黨支部書記的光輝形象,真正地做到了無愧於共產黨員的稱號。(鄭蕾)

相關焦點

  • 楊進友:脫貧路上「領頭雁」
    村民紛紛搶著說,楊進友是全村老百姓脫貧路上的「領頭雁」。 年近5旬的楊進友,一個看起來非常精神的侗家漢子。 楊進友說,自從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侗鄉大地後,許多年青人走出大山,尋找生活的新出路。由於家庭貧困,1995年,楊進友到廣西靈川化肥廠打工,由一個普通工人一直幹到搞銷售。
  • 嵊州新聞網丨奉獻不言苦 追求無止境——記羅星幼兒園模範教師張海嵐
    她從配班教師,到主班教師,到教研組長,到現在的教務主任,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用她無私的奉獻和對孩子們的愛走出來的。張海嵐憑著對教育工作的執著追求和對幼教事業的滿腔熱忱,始終將微笑放在臉上、感謝掛在嘴邊,用故事,喚起了小朋友心中的真善美;用細心,換來了班級工作的快準穩;用智慧,捕捉著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用愛心,讓每一個孩子享受著童年的樂趣。
  • 徐鳳武:當好貼心人 爭做領頭雁
    徐鳳武:當好貼心人 爭做領頭雁 發布日期:2018-07-18 15:46 來源:省扶貧辦 字體:[大 中 小] 2016年2月26日,我有幸參加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作為江蘇省糧食局選派隊員隨省委駐豐縣幫扶工作隊進駐豐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飛」躍貧困線 小康「領頭雁」——永豐縣...
    歷數黃曉明的華麗轉身,瑤田鎮黨委書記湯武妍豎起大拇指點讚:從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到流轉土地近600畝、種植水稻550畝,成為遠近聞名的「糧王」;從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如今可實現年產值87萬元,純收入20萬元;從自己一人致富,到帶動12戶貧困戶脫貧,黃曉明就像無人機,「飛」躍貧困線,成為小康「領頭雁」。
  • 李凱華:扶貧路上的「領頭雁」
    李凱華:扶貧路上的「領頭雁」 2020-12-11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陳偉:奮鬥不言苦,拼搏不言棄
    陳偉:奮鬥不言苦,拼搏不言棄 發布時間: 2020-05-18 00:03:45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陳偉
  • 華電永安發電公司加班加點不言苦 任勞任怨做貢獻
    華電永安發電公司加班加點不言苦 任勞任怨做貢獻 發布時間: 2020-10-12 12:47:34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高丕儉、鄭建偉
  • 尋找脫貧攻堅路上的領頭雁 系列展播活動之柳林篇(十二)
    為充分發揮脫貧攻堅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凝聚打贏攻堅深度貧困戰的強大合力,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經濟日報呂梁記者站將對「『弘揚呂梁精神·攻堅深度貧困』尋找脫貧攻堅路上的領頭雁」候選人進行全景式系列展播。 優秀領頭雁——席成科
  • 【踐行八禮四儀】「紅領巾」尋訪小康之路
    小康生活是什麼樣的?什麼是「全面小康」?不同年齡的少先隊員,對「全面小康」的認知存在一定差異。縣少工委根據隊員的年齡特點,化抽象為具體,分層組織開展各類教育活動。馬塘小學少先隊利用「雛鷹之聲」和國旗下講話的時間,組織少先隊員們學習了解「小康社會」的相關歷史背景。
  • 小康聲音丨郭貞坡:從「荒草地」到「觀光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許建立編者按: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山東戰貧鬥困,不獲全勝誓不收兵,湧現出許多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服務隊員、村支書等成為這場「攻堅戰」的一線「領頭雁」、致富帶頭人,他們或為鄉村帶去產業振興的源頭活水,或為鄉村社會治理出謀劃策,或紮根鄉村服務百姓,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小康路上的生動實踐。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 「小康路上」宏仁堂第四屆全民健步走活動在孝婦河溼地公園舉行
    隨著魯中晨報副總編輯王墀宣布活動開始的一聲指令,7支隊伍的中老年朋友們熱情洋溢,朝著「小康路上」大步向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淄博市的廣大中老年朋友們即是「小康路上」的見證者,也為這座城市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為充分展現淄博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點滴變化,講述淄博人民群眾圓夢小康的奮鬥歷程和美好期望。
  • 小康聲音丨郭保偉:沒有什麼山不可翻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許建立編者按: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山東戰貧鬥困,不獲全勝誓不收兵,湧現出許多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服務隊員、村支書等成為這場「攻堅戰」的一線「領頭雁」、致富帶頭人,他們或為鄉村帶去產業振興的源頭活水,或為鄉村社會治理出謀劃策,或紮根鄉村服務百姓,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小康路上的生動實踐。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 做人的最高境界:苦而不言,喜而不語
    苦而不言,喜而不語,才是活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苦而不言,方成大器很久以前,森林裡住著有一隻小猴子。,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正因為小猴子不懂得「苦而不言」的道理,才落得如此下場。苦而不言並非是讓你只吃虧,凡事忍讓,而是要你少些抱怨,多些包容。剛開始的抱怨會令人同情,但抱怨多了就沒有人再繼續關心了。所以面對苦難,只有苦而不言才是最正確的做法。說到苦而不言,就不得不提範仲淹了。
  • 永豐:脫貧路上的領頭雁(圖)
    然胡懷松一刻也不敢懈怠,忙著請教專家,查找資料,及時地給果樹上有機肥料,給果樹殺蟲治病,為果樹做育花保養……他租下果園旁的兩棟民房,把他們布置成了合作社的辦公場地。此後,他每天忙碌著給果樹澆澆水、施施肥,除除草。  希望在慢慢地凝聚,果園的橙花變成了小果果,一顆顆、一壘壘;小果果像嬰兒般地吮吸陽光、雨露、土地的養分和主人的百般眷顧,它們慢慢地豐滿、肆意地腫脹……金秋時分,瓜果飄香。
  • 小康聲音|徐鳳增:鄉村旅遊要與大項目旅遊形成互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許建立編者按: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山東戰貧鬥困,不獲全勝誓不收兵,湧現出許多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服務隊員、村支書等成為這場「攻堅戰」的一線「領頭雁」、致富帶頭人,他們或為鄉村帶去產業振興的源頭活水,或為鄉村社會治理出謀劃策,或紮根鄉村服務百姓,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小康路上的生動實踐。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 我們的小康路:中國東部富裕村——塘栖村的小康口述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塘栖人乘時代東風,在邁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斷奔跑。從均已七旬高齡的老書記、「米塑」非遺傳承人,到率先開辦個私企業嘗「頭啖湯」的致富帶頭人、以村為家的村書記「領頭雁」、置身美麗經濟的鄉村新青年,再到來此學習致富經驗的中西部省份掛職村幹部,塘栖村的小康歷程由他們寫就並敘述,言語滿懷深切感觸。
  • 「泰州小康路上」主題書畫展開展
    12月25日,「泰州小康路上」全市主題創作美術、書法作品展在泰州美術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為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新成績、新風貌,今年7月,泰州市啟動「泰州小康路上」主題創作美術、書法作品展徵稿活動,全市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踴躍參加、積極投稿。經過公開、公平、公正評審,共評選入展作品66件,其中獲獎作品10件,另外加上特邀展出與美術館專業創作人員的33件作品,共同構成此次展覽。
  • 人生最高境界:苦不言,喜不語!(句句入心)
    苦而不言,喜而不語。短短兩句,包括了做人之最高境界。為人收斂,不大驚小呼;為人謙讓,不傲慢自居。人生在世,往往會因這樣或那樣的傷害而心痛不已。累累傷痕是生命給你的最好禮物。與其苦形於色,不如苦過之後,輕輕拭去眼角的殘淚,用燦爛的笑臉遮掩憂傷,將暗湧深藏。在生活中,內心堅強的人,話風也是堅強的,內心脆弱的人,話風也是脆弱的,人活在世不可能不受到傷害、也不可能沒有悲觀痛苦,但每個人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人會選擇倒騰出來,而有的人只會憋著忍著。
  • 「小康路上」新媒體採訪走進北京前門
    人民日報海外網「小康路上」新媒體採訪團隊與北京草廠胡同居民在「小院議事廳」合影。  海外網 謝 明攝掃描海報上的二維碼,觀看《「小康路上」北京篇·老胡同新生活(上)》。  海外網 唐 哲製圖本報電 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網「小康路上」新媒體採訪團隊走進北京前門東區,聚焦老北京胡同裡的新生活。「對於胡同裡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我感觸很深。」年過七旬的朱茂錦,從出生起便一直居住在北京前門東區草廠四條的一幢老四合院裡。
  • 民辦教育事業的「領頭雁」——記龍翔技工學校與它的「當家人」
    校長陶小翠董事長苗紅崗    「農村的娃娃自小受教育的環境可能與大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是當下我們面臨的一個現實的問題,相較於其他,可能父輩們更希望孩子擁有一技傍身的技能,娃娃們不應該僅靠力氣生活,而是要擁有一技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