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飛」躍貧困線 小康「領頭雁」——永豐縣...

2020-12-24 吉安新聞網

□記者張晶、徐瑞春、段江婷、羅昊

7月7日,永豐縣瑤田鎮梅坑村裡假自然村。

田疇沃野裡,東邊種著大片早稻,一株株飽滿的稻穗充滿著成熟的喜悅,承載了農民沉甸甸的希望;西邊是一片中稻,已到灌漿之時。50多歲的種植戶黃曉明和女婿一道,捲起褲腿,放飛無人機噴灑農藥。隨著一陣轟鳴,無人機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融入青山綠水的背景之中。

歷數黃曉明的華麗轉身,瑤田鎮黨委書記湯武妍豎起大拇指點讚:從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到流轉土地近600畝、種植水稻550畝,成為遠近聞名的「糧王」;從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如今可實現年產值87萬元,純收入20萬元;從自己一人致富,到帶動12戶貧困戶脫貧,黃曉明就像無人機,「飛」躍貧困線,成為小康「領頭雁」。

貧困難不倒勤奮人

瑤田、梅坑、裡假,一組詞彙,從字面看,讓人不免覺得少了一些煙火氣,多了一些貧瘠感。在當地,也確有部分地塊,因為稟賦較差難以耕作,自然成為「棄子」。

「別人不種的,我全部要了!」黃曉明皮膚黝黑,形態憨厚,眉宇間卻透著一股堅強。現在他已是當地數一數二的種糧大戶,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滿臉憨笑的莊稼漢子,幾年前還是村裡的貧困戶。

黃曉明有三女一兒,母親癱瘓,患老年痴呆症,常年需要藥物治療、專人護理。黃曉明夫妻一邊照顧家人,一邊努力耕作,生活過得異常艱辛,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多少個不眠之夜,黃曉明輾轉反側: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

勤勞的人總不愁沒有飯吃。「我從初中畢業就開始種田,這方面經驗還是比較豐富,把別人的田租過來,種上水稻,總會有一些收入。」他向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租田,一開始租了近30畝,第二年他家的收入便超過了當年的貧困線。到了今年,他已經租了550畝水田,又種了25畝菸葉、10畝甜葉菊、5畝早春辣椒。靠著一股鑽勁,憑著一股韌勁,帶著一顆誠心,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如今的他,已經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撐起了脫貧致富的夢想,實現了從貧困戶到種糧大戶的蝶變。

小康路上有貼心人

「小康就是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黃曉明眉頭舒展,笑容滿面。

「我現在有三多……」黃曉明掰開手指,算給記者聽:一是機子多。收割機、插秧機、無人機,各種農機具應有盡有,幹起農活得心應手;二是車子多。農用車、三輪車、電動車,拉貨拉人都不耽誤;三是幫扶幹部多。光是書記就有3個,成了黃曉明口口聲聲的「老朋友」,其他縣裡的、鎮裡的、村裡的幫扶幹部,那就更多了。

黃曉明告訴記者,3個書記分別是瑤田鎮黨委書記湯武妍、駐村第一書記李青松、村黨支部書記戴業旺。遇到難事了、有困難了,就和「老朋友」們聊聊天,聊過之後,心裡敞亮多了:該種什麼品種,該壓縮什麼品種,可以拿定主意;國家的惠農富民政策,得以及時掌握。

湯武妍書記告訴記者,幫扶幹部真扶貧、扶真貧,與貧困戶心與心溝通、面對面交流,能夠準確及時掌握各種動態,讓精準扶貧更有準頭;一次次幫扶落到實處,讓貧困戶嘗到了甜頭,增進了對幫扶幹部的信任感。心貼得更近了,幫扶也更有效了。

「創業艱難苦難多,感謝政府的真心幫助。」黃曉明說,為了扶持自己擴大種植規模,縣裡第一年發放了5000元產業資金;為湊齊購買農機所需資金,幫他聯繫了8萬元商業貸款、16萬餘元農機補貼;去年遭遇乾旱,縣農業農村局給他提供免費農藥,還補助了他幾個蔬菜大棚,鎮裡幫他申請了5萬元貼息貸款;今年遭遇疫情,幫扶幹部千方百計幫他解決蔬菜銷售難題……

一起富需要領頭人

在剛剛收割完畢的稻田裡,鐵牛轟鳴作響,55歲的脫貧戶姚文春忙得正歡。姚文春是黃曉明請來的工人,每年在田裡幹活,工資收入有1.5萬元以上。跟著黃曉明這個種田「老把式」,姚文春學到了不少種植技術和農機操作本領,打田根本不在話下。

飲水不忘思源,致富不忘鄉親。「現在種植的規模大了,光靠自己忙不過來,不請人不行。」黃曉明說,種煙、拋秧、拔草等,現在平均每天都要僱用十多位貧困村民,活多的時候一天有幾十人。他還成立了一個扶貧車間,村裡的貧困戶只要想來都可以去他那做事,按天結算工錢。「掐指算來,每年開出去的工資,都在這個數!」黃曉明偷偷伸出兩根手指——20萬元。

「小康就是該有的都有了……」黃曉明又一次掰開手指,「今年我起了兩層的新房子;有車子有機子有稻子;我喜歡種田,收入不錯人還自由!」手捧金燦燦的稻穗,黃曉明爽朗的笑聲在農家小院久久迴蕩。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
    對老年人而言,文化活動為他們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我們會發現他們非常欣喜地去包容和接受更多的文化藝術形式,生活變得更有樂趣」。  文化是小康社會的精神基石。對居民們來說,社區文化服務能極大提升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在成都不少社區,現代感和傳統感、文藝氣息和市井氣息交織融合,人們享受著文藝範兒的時尚社區生活,也讓這座有著2300年歷史的老城煥發著勃勃生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浮洲蝶變 小康夢圓
    原創 肖海寧 i自然全媒體編者按:科學規劃繪藍圖,教育扶貧謀長遠,強基固本促發展,產業幫扶壯經濟……對幫扶的浮洲村,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下足了「繡花」功夫,既輸血又造血,使浮洲村一步步蝶變為美麗村莊,村民相繼脫貧摘帽,向著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大步邁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隴西:民富村美奔小康
    這幾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們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怎麼樣,還得老百姓自己說了算,今天我們來到了隴西縣馬河鎮楊營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裡的老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實模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車間裡的大作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車間裡的大作為 ——靈臺縣扶貧車間助力脫貧攻堅速記 2020-12-23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是啥樣,聽聽老鄉們怎麼說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是啥樣,聽聽老鄉們怎麼說 2020-09-28 15:29:08   來源:中安視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實現愛好,就是小康!晌午時分,我們來到村民賈雲峰家。乾淨的四合院裡花開得正香,葡萄藤纏滿藤架,賈雲峰坐在院裡的小桌邊喝著茶。2009年習近平來到賈家寺村指導災後重建工作時,賈雲峰是當時的村支書。「總書記惦記著我們,大伙兒下決心要把日子過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土特產觸網 咱農家樂和 2020-09-14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莊村:綠葉蝶變「黃金葉」
    近年來,新莊村菸葉生產保持穩定發展,菸農生產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過去,村民春天借錢購買種子化肥,秋收後才還帳,家徒四壁的現象屢不見鮮。究竟緣何?「有了效益後,我們雙管齊下,大力發展烤菸等特色產業和配套農機設施發展項目,去年合作社購買了烤菸用的插秧機、全自動播種流水線等設備,不但為本村菸葉生產提供機耕、育苗、植保、烘烤、分級等服務,還在周邊鄉鎮進行創收作業,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約20萬元。」堯三才介紹。發展一項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掠影
    2020年8月18日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南線記者走進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進行採訪。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18日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南線記者走進武安市白沙村進行採訪。這是記者們在白沙村小學機器人教室內採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2020-08-21 16: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從韓懷清家到荔園堡村,從荔園堡村到整個南梁,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貧困山村變成了小城鎮,三代人趕上了好時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荔園堡採訪,眼前展現的是草長林茂、牛壯羊肥、谷豐藥香的美麗新畫卷,生機勃勃、充滿希望;時時刻刻感受到的是老區人民不等不靠、拼搏實幹、奮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兒。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進劉家殺豬宴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進劉家殺豬宴 2021-01-06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冷漿田裡脫貧「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冷漿田裡脫貧「熱」 2020-12-30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讓老區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使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掛在心上的事。  調研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十一)巧手編織幸福路 攜手共圓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十一)巧手編織幸福路 攜手共圓致富夢 2020-09-14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大草原上的小康生活
    雖然來過不止一次,但這次聽到呼倫貝爾這個目的地,我們還是雀躍了好幾天。一整天輾轉多處、在路上奔波五六個小時,我們的車隊走了一條穿越草原的小路。無邊無際、連綿不絕的草原像一幅巨大的畫卷,展示在我們面前。第一次來到真正的牧民家中,聽他們講述奮鬥奔小康的故事。牧民的熱情超出想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劉芝香脫貧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鳳縣宣傳】-【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繼續刊發各鎮、各部門的特色亮點工作全方位展現鳳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講好鳳縣脫貧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鳳縣雙石鋪鎮劉芝香的脫貧致富之路我是在扶貧扶志宣講會上認識劉芝香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02)讚一個!聖女果種植「錢」景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02)讚一個!聖女果有「小金果」「愛情之果」的美稱。「我們之所以選擇種聖女果,主要是我們古浪的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比較適合,再就是它的口感比較好,比較好管理,市場需求量比較大,所以我們選擇種植聖女果。」薛剛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