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這段有裸露鏡頭的視頻依然能在小咖秀中找到
法制晚報訊(記者 杜濤)近日,有網友向《法制晚報》記者反映稱,在小咖秀app的視頻中,發現了幾段未成年人裸露身體的視頻,其中兩名視頻主播從外貌上看僅十歲左右,其中一名主播的視頻裡還出現了露點畫面。
今天上午,該app的相關負責人向《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表示,小咖秀是有審核機制的,但快審環節由於審查速度較快,容易出現漏網之魚。他們會在核查後對此事進行處理。
網友舉報
視頻app現未成年人不雅視頻
記者了解到,小咖秀是一款視頻拍攝應用,用戶可以配合小咖秀提供的音頻字幕,像唱KTV一樣創作搞怪視頻。該app在2015年5月份上線,在安卓和ios平臺都可以下載安裝。
根據網友的舉報,記者在小咖秀中搜索到了兩個用戶名。其中一個用戶上傳的38段視頻中,主角全部是一名看上去只有十歲左右的女孩。大部分都符合小咖秀軟體的原始功能,即模仿歌曲、綜藝節目和影視劇中的經典段落,有的是自己獨立創作,也有通過軟體和其他網友合演完成的。一段視頻時間在十幾秒到幾十秒不等。
其中兩段發布於今年1月的名為《三裡屯試衣間》的模仿視頻中,女孩平躺,鏡頭從其正面上方拍攝,在視頻前段可以看到女孩裸露肩膀,而在結尾處隨著鏡頭下移,發現女孩整個裸露的上身。在另一段名為《小蠻腰》的視頻中,女孩則撩起上衣「秀腰身」,但隨著動作幅度加大,衣服已經掀過胸部。
記者發現,從網友留言的時間上看,這名用戶至少從去年11月便開始使用該軟體上傳視頻。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經擁有了1090名粉絲。
網友舉報的另一個用戶上傳視頻的主角,也是一名十歲左右的女孩,共上傳了316個視頻。其獨創的模仿視頻《我就是公主命》、《少年說》兩段視頻中,出現了裸露下體的畫面。
從留言時間上看,該用戶開始使用小咖秀的時間在2016年1月左右。截至發稿時,其粉絲數為1466人。
記者注意到,在其早期發布的視頻中,網友們的留言多以「太逗了」「好有表演天賦」等為主。而在「不雅視頻」發布後,就有網友用「小小年紀不學好」「丟我們00後的人」等留言。但也有一些人使用粗俗的語言「叫好」。
對於評論,兩個女孩分別單獨錄製了視頻予以「回應」,第一名女孩表示自己有些視頻拍得「有些『露』不太好」,並希望得到有經驗的拍客指點。而第二名女孩則表示「喜歡我的人可以繼續喜歡,不喜歡的你們可以不再關注,但不要在評論裡罵我」。
此外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發現,舉報人提供的其他有涉嫌不雅表演的用戶名中,有一些已經搜索不到了。舉報人稱,這些用戶可能已經被舉報,因此被「封號」了。
記者調查
上傳視頻沒有審核提示
小咖秀總共有三種拍攝功能,其一是模仿歌曲、影視及綜藝節目片段的擔任「對嘴」模式。其二是邀請小咖秀中的好友一起「對嘴」表演的「合演」模式。這兩種都會有歌詞或臺詞提示,時間十幾秒到幾十秒不等。第三種則是沒有任何「伴奏」時間由拍攝者自己掌控的原創模式。
記者分別測試了「對嘴」和原創兩種模式。錄製開始前可以選擇前置或後置攝像頭,「對嘴」模式還要選擇要模仿的歌曲或片段。然後在倒計時結束後便可以開始錄製。
錄製結束後,會自動顯示視頻生成,之後便可點擊發布。點擊後,會有短暫的導出過程,進度條讀取完畢,則進入視頻發布階段。發布完成後,屏幕顯示視頻已發布至小咖秀。並可以選擇繼續分享到微信、微博等社交軟體。
在兩次測試的過程中記者注意到,軟體並未提示不能上傳違法涉黃內容,也沒有相應的責任說明。
公司回應
有審核機制 快審會有漏網之魚
今天上午,記者聯繫到小咖秀相關負責人。據他介紹,小咖秀是有審查機制的。對於沒有經過驗證的用戶,他們發布的視頻會經過審查人員的嚴格審查才會被發布到網上。
而對於經過手機號等聯繫方式進行認證的用戶,其視頻發布後,才會進入大約30分鐘至1小時的人工快審環節。如果發現視頻違規違法,則立即刪除。如果不違規,視頻則沒有任何變化。
但由於小咖秀的視頻量非常大,審查人員容易疲勞,尤其是夜間審查,確實會有漏網之魚。
對於這些漏過審查的不雅視頻,小咖秀會通過網友的舉報重新審查,一經核實會立刻註銷該用戶的IP,同時這部手機也會被拉入黑名單,永遠不能再申請小咖秀帳號。此外,小咖秀還將相關內容轉交有關部門進行處理。為此,小咖秀正在增加人員,組建新的審查處理團隊,加強這方面的力量。
此外,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他們的經驗,一般不雅視頻發布者不願意被他人知道自己的詳細信息,因此在小咖秀強制要求使用手機號驗證後,這部分視頻已經很少了。目前,小咖秀尚未接到有涉及未成年人不雅視頻的報告。為此,該負責人向記者索取了涉嫌發布不雅視頻的用戶IP,將在重新審核後,做出相應處理。他表示,會將此事向網監和警方進行反映。
法律解讀
網站應及時刪除視頻
記者試圖多次聯繫兩位發布視頻的未成年人,均未得到回覆。
對於這些不雅視頻,北京高通律師事務所鄭洪濤律師表示,作為網站,接到舉報後有義務及時刪除相關內容,並告知相關執法部門。如果採取放任的態度,則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而對於發布者,由於這些視頻涉及未成年人,要分兩種情況。如果是未成年人自己出於好奇等原因自己拍攝並發布的,因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會承擔刑事責任,而且沒有相應的侵權對象。相關部門應告知其家長對其進行教育。
如果是他人脅迫未成年人拍攝,則涉及刑事犯罪。鄭律師建議,應該將這件事反映給警方,由警方調查是否存在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情況。
心理解讀
未成年人發不雅視頻 多出於好奇
北師大心理學教師陳海平博士認為,未成年人暴露自己隱私部位的視頻主要是出於好奇,而上傳網絡,則是對網絡安全的認識不足以及相關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陳博士告訴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從人的心理髮育來說,十幾歲的孩子在第二性徵開始發育後,對自己以及周邊其他人性特徵的好奇是正常現象,甚至可能出現炫耀或同齡人相互比較的情況。但由於在性教育及倫理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孩子很可能不會認為暴露隱私是嚴重的問題。
對於這些視頻,陳博士認為,一句空洞的「網上不安全」不足以讓孩子們認識到危險。由於孩子很少接觸成人的社會,思維比較簡單,基本不會意識到這些視頻被上傳甚至濫用會對自己的形象或隱私造成危害,反而由於網絡空間的匿名存在,會給他們帶來一種安全感。孩子們會有一種「反正也不知道我是誰」的心理,這與成人的思維是完全不同的。
陳博士認為,成人的網絡交友可能帶有男女之間或是其他利益的色彩。但兒童的網絡交友則要單純得多,更多的是分享和交流,找到同伴的認同感。因此,不論什麼方面,好奇心都容易讓他們將相關內容發布到網上。
專家呼籲
應嚴厲查處違法轉播行為
網站和軟體播放不雅視頻並非孤例。今年年初,一段鬥魚TV主播在線直播「造人」的淫穢視頻在網上熱傳,引發關注。1月10日晚,武漢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官微「武漢網警巡查執法」稱,已收到涉及鬥魚TV相關舉報,正在開展調查。
今年1月7日,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及4名高管被控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一案在海澱區法院開審。據媒體報導,2013年11月18日,執法部門從查獲的快播公司託管的四臺伺服器中的三臺伺服器裡提取了29841個視頻文件進行鑑定,認定其中屬於淫穢視頻的文件為21251個。
針對此類現象,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告訴記者,孩子的這種行為和教育導向缺失有關。青少年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一定會受到影響,而這些影響中不排除一些不良信息。而一些所謂網絡紅人,恰恰因為這種沒有底線和價值觀的行為而成為關注對象。因此讓孩子們產生了「錯覺」,認為這樣才能走紅。
宗主任認為,這與現在的網絡環境和管理有關。雖然呼籲了很多年,但沒有本質性的改觀。類似的視頻、圖片隨時可以在網上找到,使得孩子們已經「脫敏」,不會覺得這是種恥辱和不道德的東西。此外,法律在追究和制裁方面也是比較滯後的。「比如,我們是不是可以追究觀看者的責任?哪怕呼籲成人不要去觀看。」
青少年對網絡低俗內容的認知並未完全確立,創造健康的網絡環境,需要網絡平臺自身加強審核,減少低俗和非法的內容傳播,相關部門也要形成—個監管機制,嚴厲查處違法傳播的行為。
文/記者 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