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圖爸爸
「天吶,老婆快來看,你的寶貝兒子又在牆上亂畫,還不管管他!」
「來了來了,哎喲喂我的小寶貝兒呀,你怎麼就這麼搗蛋啊!」
天天的爸爸媽媽,幾乎每一天都在重複這樣的一段情形。在天天的爸爸媽媽看來,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簡直是讓人抓狂啊,畢竟孩子現在已經將家裡面搞得「烏煙瘴氣」了,本來潔白的牆體現在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這讓愛乾淨的爸爸簡直無法忍受,而媽媽本身也是一個十分愛乾淨的人,不過基於對孩子的愛意,不忍心對孩子發火罷了。
天天的爸爸覺得,這個孩子有點太搗蛋了,必須要找要一個合適的方式來管教管教孩子,但是孩子現在的年齡有點太小了,畢竟才一歲多,對於家長的批評肯定是難以理解的。於是,爸爸就找到一個從事育兒相關職業的老同學,希望能夠從她口中得到答案。
但是,爸爸的老同學得知孩子的情況之後,卻表示,其實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情況,幾乎每一個健康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都會產生塗鴉的行為,家長不要去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當然,如果孩子的塗鴉影響到了正常的家庭環境,也可以適當的為孩子做到引導,讓孩子到特定的區域去塗鴉,避免將家裡弄得太亂。
所以,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了亂寫亂畫的情況,可不要一味的生氣喲,要清楚正確的認識到這種情況的性質。
其實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胡寫亂畫的情況是一種必然的成長經歷,因為當孩子的身體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孩子將會出現較強的表達欲望,但是因為語言能力不足等因素,會導致孩子出現這種胡寫亂畫的情況,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是孩子太「搗蛋」。
1)孩子對於世界認識的表達
孩子處於幼兒時期的時候,本身接觸世界的元素較多,但是因為自身的肌體發育程度欠佳,導致孩子能夠學習到的表達方式比較有限,從而讓孩子無法採用一些規範的方式向外界表達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和記憶。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萌發塗鴉的心理,希望以這種方式來釋放自己對於新世界的認識。
2)孩子思維想像的拓展
由於孩子本身對於社會環境還是比較陌生的,孩子會覺得外界的一切事物對於自己來說都是充滿很多可能的,而孩子就可能會將自己想像中的畫面通過塗鴉表達出來,從而釋放自身對於未知事物的「掌控欲望」。
另外,孩子因為存在很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所以當孩子遇到一些自己不理解或是充滿好奇的事物時,就會進行塗鴉「驗證」,並且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孩子對自己的思維滿足行為。
3)孩子智力水平的展現
一般來說,智力發育正常的孩子,在特定的年齡都會產生比較活躍的大腦活動,繼而會觸發塗鴉的行為,這種行為是孩子智力水平正常的經典體現,因為塗鴉行為中包含孩子神經發育、大腦發育、肌肉發育等多個因素。
如果孩子在兩歲多甚至三歲的時候還沒有出現塗鴉行為,那麼家長就需要注意孩子的發育是否出現問題了。
4)孩子正常生長階段的必然產物
孩子的身體在發育到近一歲,或是一歲多這個階段的時候,因為自身接受的外界信息量巨增,並且孩子本身的智力得到了初步的啟發,也具備了一定的行動能力,那麼孩子就會迫不及待的想要「測試」自己的各項生理功能,其實這也是一種天性,是幼兒為了更快適應社會的一種潛意識行為。
5)孩子肢體控制的鍛鍊過程
塗鴉不僅僅是孩子思維的展現,更是能夠起到鍛鍊孩子肌體的效果。仔細分析孩子的行為軌跡我們能夠發現,在孩子學步之前,大多行為都是一種四肢無意識的揮動。
而當孩子學步的時候,孩子就更傾向於使用下肢,附帶上肢配合,而當孩子具備基本的行走能力時,則更加關註上肢的運動,這就是孩子潛意識對於肌體全面鍛鍊的一個過程,而塗鴉就是孩子鍛鍊上肢的一個過程。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塗鴉行為產生了較為錯誤的認識,就比如一些家長看到了孩子塗鴉,就覺得孩子有繪畫的天賦,便急忙的給孩子準備專業的繪畫培養器材和資源,這其實是不多的。當然,家長們對於孩子塗鴉行為的錯誤認識不止於此。
①塗鴉並非意味著孩子有繪畫天賦
塗鴉行為並不是孩子的繪畫行為,家長要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一般興趣的出現並不會太早,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塗鴉就是有繪畫天賦而盲目的培養。
②塗鴉內容並非孩子意識的直觀展現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的塗鴉,覺得孩子很有想法,從而對孩子的發育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其實,孩子初期的塗鴉是一種半無意識的狀態,所畫內容並非孩子的直觀思維,大部分的孩子也沒有能力將自己的思維直觀的表達出來。
③塗鴉不同於「玩物喪志」
塗鴉不是「貪玩」,不是「不好學」,家長也不要覺得孩子塗鴉就是「沒出息」,相反,這可能是有出息的預兆。
④塗鴉對孩子的發育有很大影響
塗鴉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視力、色彩認識能力、手部精細動作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神經傳導敏感性等等,是孩子健康發育的必要經歷。
當孩子出現塗鴉行為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態度。畢竟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來到這個時間建立各種觀念、認識的重要幹預者,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塗鴉行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態度,正確的態度將會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而錯誤的態度則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阻礙。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亂塗亂畫,就阻止孩子塗鴉,並且不允許孩子在任何地方塗鴉,這其實是一種「迫害」孩子的行為,家長斷不能進行。
家長有空的時候,最好和孩子一起塗鴉,這能夠增進親子關係,並且提高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塗鴉中獲得更多的成長收益。
當孩子塗鴉的時候,家長也能夠對孩子的塗鴉「作品」持以積極的態度,並且對孩子進行鼓勵,同時和孩子交流塗鴉的內容。一方面,這樣做能夠增進親子關係,另一方面,還能夠鍛鍊孩子的思維,讓孩子能夠審視自己的塗鴉動機。
如果孩子在塗鴉的時候,對家長有一些需求,那麼家長也要儘可能的滿足孩子。就比如孩子需要畫棒,家長就需要積極提供,而不是推諉扯皮。
家長不但需要在精神上支持孩子塗鴉,更需要給予孩子一個更為合適的塗鴉環境。一個理想的塗鴉環境,不但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好的塗鴉體驗,更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鍊孩子的其它優秀品質,就比如共情心理、自信心等等。
1.為孩子設定專門的塗鴉區
這樣做,一是能夠恢復潔淨的家庭環境,二是能夠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三是讓孩子提升自己的共情心,對於孩子以後的發展、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個人意識的建立都很有幫助。
2.給孩子準備無毒的健康顏料
孩子塗鴉是一種值得推崇的行為,不過,家長要注意孩子在塗鴉時所使用的工具,避免讓孩子接觸一些不健康的素材,最好為孩子準備天然無毒的塗鴉設備,讓孩子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3.做好塗鴉區的安全建設
在為孩子建立塗鴉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域安全問題,因為有時候孩子沉迷於塗鴉可能會發生跌倒等情況,所以環境內的安全建設一定要做好,就比如墊上軟墊、一些家具邊緣做好防撞條等等。
其實孩子本身並沒有故意搗亂的心理,也不是故意將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只要家長做好引導,那麼孩子並不會故意將家裡塗鴉的很亂。
1)引導孩子逐漸養成地域性塗鴉習慣
孩子亂塗鴉,其實也是不好的習慣。而家長發現孩子亂塗鴉的時候,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到專門塗鴉的地方進行塗鴉,當孩子在這個特定的位置塗鴉的時候,家長可以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孩子知道,有序塗鴉是會讓人感到快樂的。
2)給孩子更加便利的塗鴉設備
為了培養孩子的良好塗鴉習慣,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塗鴉設備來增加提高孩子的自覺性。就比如為孩子準備塗鴉板等等,妙趣橫生的塗鴉設備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且讓孩子的塗鴉體驗更好,孩子自然會更樂意在指定設施上塗鴉。
3)對不合適的塗鴉進行進一步的修葺
有時候,家長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在不合適的地方塗鴉了,這時候家長要做的,就只能是進行修葺了。至於修葺的方式,其實有很多,可以進行清洗,也能夠使用畫作或是飾物掩蓋。
4)培養孩子的整體衛生觀念
一個講衛生的孩子,將會在潛意識中拒絕胡亂塗鴉的行為,因為那種不協調的塗鴉將會破壞孩子的基本衛生意識,孩子會很自然的認為胡亂塗鴉是不對的。所以,家長如果從小就培養好孩子的整體衛生觀念,將會有效減少孩子胡亂塗鴉的機率。
正確對待孩子塗鴉行為,讓孩子的本性得以施展,而不是妨害孩子的成長,這才是家長最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