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被你最愛的人情緒勒索」魔咒的3步驟

2020-12-22 峽谷有聲

請點擊上方關注「峽谷有聲」,為你寫溫暖文字,陪你看世事繁華。

1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被最愛的人情緒勒索」的經驗。

你在面對別人的言行時,無法自在地成為自己和表達自己。因為害怕衝突、為了避免爭執,你選擇隱忍退讓、委曲求全…

為了讓父母開心,當個「孝順」的孩子,你選擇放棄所愛的的音樂,轉而去學金融,做他們希望你做的事。

在伴侶面前,害怕對方會不開心,你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所以你委屈自己,配合對方的喜好。

身邊的人的每個言行舉止,都會牽動你的情緒。對方臉色稍變,你都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沒做好,惹他生氣…

通常,被情緒勒索者都有以下的特徵:缺乏自信,自我價值感低落,忽略自己的感受,重視關係大於自己,以及不夠愛自己。

可能是你從小被教導要當個聽話溫順、善解人意的人;你被教導退一步海闊天空;你以為多在乎別人一些,就會讓你得到更多愛和關心…

然而,不在意自己的感受、不表達自己,並不會讓你得到更多愛。你反而會失去很多愛的機會,因為你剝奪了別人了解你的機會,對方並不知道你要什麼。

你的生活重心變成圍繞他人而轉,每天過得心力交瘁。漸漸地,你發現個人價值在淪陷,你很討厭這樣的自己…

你害怕衝突會毀了一段關係,卻不知道,你擔心的後果往往並不會真的發生;卻因為你屢次的犧牲,讓自己深陷在「恐懼」的迷霧當中。

2

那麼,有沒有辦法來破解「被情緒勒索」呢?作家Susan Forward提出了3個步驟:

1. 停

當你意識到被情緒勒索、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而來時,不要太快回復或反應;而是停下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深深地吸一口氣,慢慢吐氣。冷靜下來,別讓理智被情緒拐走。

有個比較實用的技巧叫作「跳針」:

當對方持續讓你感受恐懼、自責或內疚的時候,你只要回復「好的讓我想一想」,迅速搭建你的防護罩。

2. 看

停下來之後,仔細觀察自己,看看自己的感受究竟如何,及時安撫自己的焦慮和罪惡感。

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試著離開糾紛現場,建立與對方的情緒界限。

問問自己:對方這樣做,給你的感覺是什麼?你值得被這樣對待嗎?他此時的言行,是不是把他的負面情緒「甩」到了你的身上?

想一想,你的人生都在滿足別人嗎?是什麼重大的事情,讓你願意用自己的人生去取悅別人?

3. 應

情緒衝突的當下,你不一定需要立即反應。可以等情緒緩和的時候,再做出更恰當的回應。

因為這是一個循環,當你「被勒索」的慣性被切斷、對方無法再「情緒勒索」你的時候,你每次喊「停」,他就會受到挫折。

而你繼續堅持自己,「停」下來,先「看」而後「應」,他將逐步了解到你的情緒界限,也會慢慢改變與你相處的模式。

通過以上3步驟區分情緒的責任、破解「被情緒勒索」,並不代表你不用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相反,這是把責任還給彼此、各自負責的方法。

你要知道,有些時候「沒有衝突」並不等於「美好的關係」。

情況實在失控的時候,就立即使用心理師周慕姿的魔法咒語吧:

「你或許可以用很糟糕的態度對我,但我不需要忍受,也不需要被影響。因為你的情緒是你的責任;而我的情緒,當然也是我自己的責任。」

3

周慕姿說:「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

兩個人的關係,本來就不應該只傾聽一個人的需求。

如果你長期以來都讓愛情、親情、友情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應該停止追問「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這樣的人」?

而是去思考:我的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心裡有莫大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其實被勒索者想改變處境也不是那麼困難。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轉換習慣的思維模式…

第1步:培養你的自信心

今天開始練習稱讚自己。無論你做了多麼微小的好事,都請表揚自己!

你今天下樓梯時扶了一位老人;你傾聽朋友的心事;你給一個乞丐捐錢;你買咖啡時對服務員微笑感謝;你幫客戶處理一個緊急的問題…

這些小小的稱讚,日積月累,將會讓你積累龐大的自信。

第2步:建立你的自我價值感

每天請你寫下一個自己的優點、天賦、特質或長處!

你活潑開朗;你有很多朋友;你會投資;你敏感細緻;你讓人覺得溫暖;你擅於傾聽;你會畫畫;你羽毛球打得好;你熱心助人…

想不出來的時候,你可以問問身邊的人對你的印象如何。幫助你重新認識你自己,找到你的自我價值感。

第3步:愛你自己

請你學著重視你的感受,練習從自己的需求出發。

當你受到不合理對待時,問自己:「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我要怎麼做才能感覺好?我要如何向對方表明我的立場?」

想一想:「我總是擔心自己對不起別人,但是,我對得起自己嗎?」

也許那時,你才會看得到,深埋在你內心深處的委屈、痛苦和傷心。

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是缺乏勇氣表達自己的意見,也請愛惜這個尚未學會表達的這個自己。

告訴自己:「親愛的,沒關係。我願意陪伴現在這個不敢表達的你!慢慢學習,我們一步步來!」

這3步思維模式的轉換,操作起來相對簡單,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課。因為」情緒勒索「往往是隱微的,而寬恕和愛自己卻需要長足的操練。

當你有天終於可以「看見」自己的感覺、並且願意去「體會」這個感覺,而不是逃避它,當你的自我價值體系逐漸強大,「情緒勒索」這個迷咒就會被你破解,「愛」也自然蹴手可得!

(文中所有圖片都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這不是愛,是勒索——心理學:愛與「情緒勒索」的3個區別
    愛,是生活裡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可是,愛又是一件非常需要掌握分寸的事情。愛發生在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繫的個體之間,而一旦我們對別人的「關心」超越了界限,那麼「愛」就會在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壓力,最後讓相愛的人們之間產生裂痕。治療師朱迪斯 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闡述了親密關係中一系列的「情緒勒索」行為。
  • 如何破解《天水圍的夜與霧》: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最直接的對象是被勒索方的靈魂,感情上的敲詐會在很大程度上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壓力,使對方認為要維持這種關係,必須無論如何200%按照勒索者的意願行事,如果我們不小心,我們會失去愛,於是,每天高壓下的愛情註定是消極的、不幸福的愛情。
  • 情緒測試|你是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嗎
    聽到這些,你或許會想:等等!你說什麼?我沒有給對方機會啊!我是被勒索的人耶!對!你沒聽錯!就是你給了對方機會!但這不完全是你的錯!只是你的身心狀態,造成對方敢於不斷勒索。或許你會問:「面臨情緒綁架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會被勒索嗎?」當然不是!
  • 這不是愛,是勒索——心理學:愛與「情緒勒索」的3個區別
    可是,愛又是一件非常需要掌握分寸的事情。  愛發生在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繫的個體之間,而一旦我們對別人的「關心」超越了界限,那麼「愛」就會在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壓力,最後讓相愛的人們之間產生裂痕。  治療師朱迪斯 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闡述了親密關係中一系列的「情緒勒索」行為。  很多時候,我們會將「情緒勒索」等同於「愛」。
  • 「勒索者永遠無法被滿足」七個步驟讓你跳脫情緒勒索循環
    我們在原生家庭受的傷在華人文化的生活裡,我們往往被教育:不要跟別人辯駁,要忍讓,要犧牲而這些特質更助長情緒勒索的發生。讓人難以逃脫的情緒勒索什麼是情緒勒索?第一位提出「情緒勒索」一詞的學者是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她以 FOG(迷霧)一詞來表示以下的三種狀態──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罪惡感(Guilt)。被勒索者常莫名其妙的被索求要付出,他們感到無助,但卻也不曉得該怎麼逃脫。(推薦閱讀:情緒勒索:遇到利用恐懼、責任、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
  • 三個步驟破解自閉症孩子情緒密碼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孩子當然也有情緒,當你的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呢?你做對了嗎?   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最常見的反應是:   1、以暴制暴:「再鬧,就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採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
  • 《天水圍的夜與霧》:以愛為名的「情感勒索」,如何破解?
    情感勒索就是在一段感情中以愛的名義去控制命令甚至要挾對方不折不扣地執行自己的"命令",照著自己的意願行事,稍有不一致便會對對方開始進行各種形式的暴力摧殘。這樣的愛情中肉體上傷害對方的行為並不是天方夜譚,而很可能是情感勒索埋下的禍根。三、如何破解情感勒索欲破解情感勒索,就必須從勒索自己的"罪犯"下手。
  • 第275期 | 不要把愛變成情緒勒索
    這種情緒勒索經常發生在身邊的人身上,像父母、夫妻、戀人、同事,越是和你接觸多的人或者是你在乎的人,越容易出現情緒勒索和被勒索。你越重視你們之間的關係,對方的情緒也就越能影響你,當這種影響大到你為了滿足對方,而放棄自己的需求的時候,情緒勒索也就產生了。
  • 親情勒索,以愛之名的情緒綁架,就算是愛也不能為所欲為
    這麼一句話,帶出了被親情勒索者最深刻的感受。親情勒索是什麼「我是為你好!」、「如果你不聽我的話,那就是你不夠愛我!」、「當初辛辛苦苦把你養大...」,這些話不曉得對大家而言是否熟悉?親情勒索往往存在於無形,也傷人於無形。在華人文化中,我們總是被賦予「孝順至上」、「忍讓」的美德。
  • 你也被情緒勒索了,而不自知嗎?
    2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或者叫FOG)是心理治療學家Susan Forward提出的理念。是指我們無法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而企圖威脅、逼迫、利誘他人順從就範的行為模式。FOG是Fear(恐懼)、Obligation(義務)和Guilt(罪惡感)3個字母的縮寫。
  • 為什麼你容易被情緒勒索?
    上司:你不努力,到處都是可以取代你的人。給你機會你這樣浪費,你太讓我失望了。如果你覺得這些話非常的熟悉,那麼恭喜你,那麼你也被情緒勒索了。「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 《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 罪惡感、恐懼感。
  • 你也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嗎?《情緒勒索》為你揭開情緒勒索的真相
    這種方式最讓人無法招架,因為施暴者不會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 自虐者:將威脅內化,強調如果不讓步,他們會做出某些傷害自己的舉動。常用句式:你不答應複合,我就不吃飯。這類人極度渴望依賴,因此將對方的責任感作為勒索的重點。如果說施暴者把他人當作幼稚的小孩,那麼自虐者就是將自己當作小孩。
  • 《情緒勒索》:遠離情緒勒索的4條黃金法則,你值得擁有
    我們每個人面對自己最親近的人,總是會被對方的情緒影響。那麼請你仔細想想,是否出現了以下的情況。經常被父母告知,「你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希望」。經常告訴孩子,「爸媽希望你學畫畫」。 經常跟愛人說:「你再不回來陪我,我們就分手。」
  • 從以愛之名看情緒界限 ——聽吳娟瑜老師《情緒勒索》課程有感
    這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婚前性行為再正常再普遍不過,如果一定要有遺憾,那也是「相見恨晚」,哪裡談得上「把最美好的東西奉獻給另一個人」!;為何要懷一個孩子再去把TA打掉?為何要做絕育手術?這是牟某對包麗、對生命的尊重嗎?;為何要拍裸照?只因牟某喜歡?當年陳冠希豔照門事件不是很好的前車之鑑嗎?並且,你要知道哪怕是合法夫妻,拍裸照也是有風險的,一旦對方開撕,你就只能等著被威脅、被恐呵!
  • 《情緒勒索》| 你也被中國式親密關係困擾嗎?
    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我分析了「情緒勒索者」的主要類型、「情緒勒索」的三大要素和六個特徵,哪些人容易成為被勒索者,以及擺脫「情緒勒索」的根本原則和三個基本步驟。下面,我就來一一講解這些內容。這就涉及到「情緒勒索」的三大要素:自我價值感、罪惡感與安全感。身為情緒勒索者,他們非常擅長做一件事,那就是貶低你的能力或自我價值,引發你的罪惡感,進而剝奪你的安全感。
  • 職場上的這三種人,最容易被人進行情緒勒索
    無論是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有很多的人的情緒都是會被別人給影響的,這種現象就是典型的情緒勒索,尤其是有這三種特徵的人,往往最容易情緒勒索。【1】總覺得自己要當好人最典型的一種人就是我什麼時候都把自己當成一個老好人一樣去跟人相處和交往。他們總感覺自己是一個好人,所以無條件的服從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這種人,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總會跟著別人的思路走,這就是他們被情緒勒索的重要原因之一。
  • 心理小課堂丨又被情緒勒索了嗎?心理學教你說No!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指的是我們為了維繫與人的關係,為了不想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複被逼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例如被迫做跑腿,被迫出席家庭活動,被迫做害羞的事。情緒勒索的循環就是勒索者提出要求,被勒索者想要抵抗,勒索者讓被勒索者感到壓力,如果被勒索者沒有接受或者反駁,勒索者持續威脅,例如用金錢,關係破裂等,讓人不得不就範,最後被勒索者順從,勒索者食髓知味,於是下一次又舊事重演。作為一個專業的情緒勒索師,當然要有大招防身:貶低自我價值感,「我以為你很聰明!
  • 愛還是傷害?了解「情緒勒索」,擁有健康的情感關係
    她還愛著男友,不願意分手,從此只能「乖乖聽話」,順從著他的意思,不哭不鬧,她說話做事都會考慮男友的評價,生怕他不高興。男朋友是她身邊最親密的人,她甚至為了男朋友而和自己以前的朋友疏遠了。她把自己的內心和真實性格全都展現給了他。但是男朋友只是藉此越來越明白她的想法了,知道了什麼是她的「軟肋」,說什麼會讓她聽話。
  • 別被情緒勒索了!
    在讀大學的你,下午恰巧沒課,想著不如早點去吃個晚飯就去圖書館準備考研。這時候你的舍友說道: "你出去買飯的時候能幫我拿個快遞嗎? "你真的很不想拿,可是你說不出口。畢竟她是你最好的朋友,最後你特意跑了一趟再去圖書館。部門的同事跟你說: "嘿!幫我也打份飯唄! "當你還在猶豫該不該答應的時候,隔壁兩個同事也朝你投來期待的眼光。最後你一個人提了四盒飯喘著粗氣回到了辦公室.
  • 什麼樣的人特別容易被情緒勒索??
    我們往往被教育:不要跟別人辯駁,要忍讓,要犧牲……而這些特質更助長情緒勒索的發生。  什麼是情緒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