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1 來源:教育部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校長 餘曉靈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校長黨總支副書記 陳雪芬
2004年版《中小學生守則》和配套《規範》自發布以來,對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因此,從2014年開始教育部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做出了更符合新時代的修訂方案,2015年8月頒布實施。
通過對新版、舊版《守則》的比較,我們發現,新版《守則》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變化:
1.簡潔明了:2004年版《中小學生守則》共10條,與之配套的還有《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20條,以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40條。《規範》雖有細化的要求,但是畢竟太多太繁瑣,除了內容過多還存在交叉重合等問題,不便於記憶和踐行。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將70條規範壓縮成9大守則,短短二百來字,但內容全面,突出基本,凝練清楚。
2.與時俱進:新版《守則》首先刪除了2004年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中的「敢於鬥爭」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中的「見義勇為,敢於鬥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等不太合適的內容。中小學生都是未成年,本身就需要保護,新版《守則》將「見義勇為、敢於鬥爭」等字眼刪去,體現了保護未成年人和教育人性化的一面。更為可喜的是,新版《守則》添加了一些諸如「了解黨史國情」、「樂觀開朗向上」、「文明綠色上網」、「會自護懂求救」「低碳環保生活」等頗有新意、與時俱進和貼近現實生活的提法。特別是教學生們懂得自護自救,低碳環保生活等是一大進步,很接地氣。
3.要求具體:新版《守則》還捨棄了不少大而空洞、宏觀而抽象的內容,提出的要求具體切實。比如舊版對學生愛國的要求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現在則增加了「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的內容。過去對學生「珍愛生命,注意安全」的要求比較空泛,現在則增加了「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的內容。
4.易於理解:新版《守則》在邏輯安排上,每條先是以七字句對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為習慣養成提出了基本要求,從大處著眼;接著再以四個六字句從小處著手,從行為習慣養成入手,提出具體的、操作性較強的要求。前面是對後面的概括,後面是對前面的細化,這樣的守則比較簡單易於理解,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學生能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5.親和友善:新版《守則》多從正面著眼,從正面提出養成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具體準則,從正面濡養而不是從反面抵制;同時,敘述語氣更為平和友善,對學生而言更易接受。而舊版經常出現行政命令式語句,據初步統計,2004年版《守則》和配套《規範》共出現103個「不」字,而2015年新版中只出現6個「不」字。這一變化,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與親善。
6.便於操作:2004年版《中小學生守則》很多太宏觀、粗放,學生不知道怎麼去做,即使在《規範》裡提出了具體要求,由於抽象等問題,學生還是因無法理解而不能內化繼而見於行動。如「見義勇為」,要求過於「高大上」,對於中小學生而言,這個詞太抽象,他們還無法判斷什麼叫「義」,因而也就無法踐行,不能操作。而新版《守則》的內容切實,要求具體,便於操作。對學生來說,這些越來越具操作性、越來越貼近實際的要求,對其成長是有益的。
7.語言整飭:新版《守則》每條字數基本一致,句式整齊,便於記憶。從句式上講,都是謂詞性短句;從結構上講,都是總分結構,先從大處著眼,再從細處入手。這樣的外在語言形式不僅很好地突出了內容,而且易於記憶,繼而易於踐行。
總之,新版《守則》更接地氣,更符合時代特徵,更貼近學生生活,很好地突出了「堅持貼近時代、突出基本、易記易行,注重可操作性」的修改原則,便於中小學校根據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及思想狀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教育活動,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全面而有個性地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耿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