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教育部網站對《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記者對比舊版守則發現,這次修訂幅度較大,對原有的相對空泛規定進行了細化,還增加了不少全新的內容。「會自護懂求救」,「控制上網時間」「踐行垃圾分類」「自覺禮讓排隊」都寫進了徵求意見稿中。記者採訪老師和家長發現,他們一致認為,新版比起舊版更「接地氣」,更符合現在孩子的特點。
把安全和健康寫入守則
徵求意見稿將守則表述為 「三愛,三講,三護」。「三愛」為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三講」為講文明、講誠信、講法治;「三護」為護安全、護健康、護家園。每一條下都有細緻的闡述。如:在「護安全」一條中說「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 」在「護健康」一條中說,「養成衛生習慣,不吸菸不喝酒,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信息,堅持鍛鍊身體,保持陽光心態。 」 第一版守則1981年發布
很多人熟悉的第一版《小學生守則》誕生於1981年,一共分為10條230字。 1991年和1994年,《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分別發布,不同於《守則》的簡短,《行為規範》則是對前者的解釋和細化。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例,一共20條1100字的篇幅中,幾乎對《小學生守則》每一條都進行了細化規定。
2004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守則》,將原來分列的《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守則》進行了合併,同時,對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和補充,推出了修訂版。
首次合併僅有語句微調
從1981年誕生,但2004年第一次合併,使用了23年的《小學生守則》第一次有了變化,但改動的幅度並不大。記者對比《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守則》發現,兩者甚至在總字數和條數上都沒有變動,僅在其中的第3、4、5、6條部分語句做了細微調整。
原來的《小學生守則》第3、4條內容為「刻苦學習,勤思好問,勇於實踐」「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鍊身體,積極參加有益的文體和科技活動」,合併後的《中小學生守則》則分別變成了「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和「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鍊身體,講究衛生」,首次把「社會實踐」納入《守則》中。
本次修訂注重易記易行
在教育部公布的公告中,對這次修訂的原因進行了說明,據了解,隨著時代變化,《守則》、《規範》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有些規定不符合實際,《規範》內容過多且交叉重合等。因此,教育部2012年啟動了《守則》、《規範》修訂工作,集合教育專家、中小學校長、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意見,「堅持貼近時代、突出基本、易記易行」的原則,注重可操作性,將《守則》和兩個《規範》合而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這次修訂,將原先共 70條2000餘字的守則與規範合併,精簡到9條381字。其中還首次出現了「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踐行垃圾分類」「低碳環保生活」「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信息」等更貼近時代的新內容。
更尊重生命以兒童為本
「比起舊版來,新版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改善。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孫雲曉看來,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將原來比較概念化的內容,用更加具體好記的方式表述,比較有針對性。其中涉及到的求救等內容,「比原來更注意以兒童為本,更加尊重生命,教會孩子們自我保護」,孫雲曉說,這些突破恰好順應了國際教育的潮流,也有相應的法律根據,他介紹說,無論是聯合國的《兒童國際公約》還是中國的《未成年保護法》,都秉持兒童利益優先、兒童受到特殊保護和優先保護的原則,這次新版也與這一原則契合。
一位學生家長也表示,新版更加符合現在社會的情形,現在馬路上危險增多,孩子被陌生人傷害等事件也多有發生,「確實應該加入自護這部分內容」。
國外學生守則強調細節
此前,國外的學生守則曾在網絡、朋友圈流傳,以生命為本的理念曾讓家長和學生們「眼饞」。例如英國小學生守則中說「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壞人可以騙」等。法國的學生守則中說「我有權利:學習、犯錯並尋求幫助、在尊重同學言論的情況下自由表達自我。 」
相比而言,英國的小學生守則更關注人性、關注生命安全;日本的小學生守則從細節上給孩子們制定了規則標準;美國的小學生守則尊重兒童的人權,培養孩子們真實,誠實地成長;法國的小學生守則直接告訴孩子,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此次我國《中小學生守則》的修改,明顯更與「國際接軌」。
島城學生有校規班規
青島寧安路小學教導處副主任莫馨說,除了「一刀切」的《中小學生守則》,他們學校學生都有自己的校規、班規,這些是根據學生情況「私人訂製」的,比起《守則》來更被孩子們認可。
「青島的小學裡都提倡打造『最美教室』,老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班的特色,制定屬於自己的班規。」莫馨介紹說,別看僅僅是班級層次的規矩,在制訂過程中也是相當繁瑣,先由班主任根據自己班學生情況,結合班級特色,制定出基本的初稿,讓家長討論,修改後再發給孩子們提出修改意見。班規設立後,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可以修改。 「比如我們班是『書香班級』,在圖書漂流的過程中,老師發現書籍被破壞了,經過學生的提議,就有可能把『愛惜漂流書籍』這一條納入班規中。 」
在採訪中,不少家長和老師都提到了一些外國學生使用的守則。 「比較中美、中日、中英等不同的學生守則,感覺還是很新鮮的。」一名家長告訴記者。莫馨說,雖然很多學生行為細則沒有寫進《守則》,但在日常課堂教育中,像個人安全防護等內容其實也已經教給了孩子們。
2014年《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1.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
2.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上課專心聽講,勇於發表見解,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閱讀習慣。
3.愛勞動。自己事自己做,積極承擔家務,主動清潔校園,參與社會實踐,熱心志願服務,體驗勞動創造。
4.講文明。尊敬父母師長,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禮貌得體,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5.講誠信。守時履約,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不抄襲不作弊,不擅動他人物品,借東西及時歸還。
6.講法治。遵守校紀校規,參與班級管理,養成規則意識,了解法律法規,不做違法之事。
7.護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
8.護健康。養成衛生習慣,不吸菸不喝酒,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信息,堅持鍛鍊身體,保持陽光心態。
9.護家園。節糧節水節電,踐行垃圾分類,愛護花草樹木,低碳環保生活,保護生態環境。
2004年版《中小學生守則》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鍊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部分國家的《小學生守則》
日本
1.不遲到;進校後不隨便外出;
2.聽到集合信號時,迅速在指定場所列隊;進教室開門窗要輕;在走廊和樓梯上保持安靜,靠右行;
3.上課鈴一響即坐好,靜等教師來;聽課時姿勢端正,不講閒話,勤奮學習;
4.遇遲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況,必須向老師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請假;
5.嚴格遵守規定的放學時間,延長留校時間要經老師許可;
6.上學放學時走規定的路線,靠右行,不要繞道和買零食;
7.遇地震、火災等緊急情況時不驚慌,按老師指示迅速行動。
美國
1.總是稱呼老師職位或尊姓。
2.按時或稍提前到課堂。
3.提問時舉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與老師講話。
5.缺席時必須補上所缺的課業。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6.如果因緊急事情離開學校,事先告訴你的老師並索取耽誤的功課。
7.所有作業必須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試不許作弊。
9.如果你聽課有困難,可以約見老師尋求幫助,老師會高興地幫你。
10.唯一可以允許的缺勤理由是個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節日。其他原因呆在家裡不上課都是違規。
11.當老師提問且沒有指定某一學生回答時,知道答案的都應該舉手。
英國
1.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3.生命第一,財產第二;
4.小秘密要告訴媽媽;
5.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與陌生人說話;
7.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
8.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壞人的秘密;
10.壞人可以騙。我尊重同學和成年人,表現如下:我有禮貌,我不說髒話。我不嘲笑同學。我不拍打同學。避免推擠。在室外:我愛護校內器材(球門,垃圾桶,遊戲設施……)我把廢物扔進垃圾桶。我愛護樹木。我遵守遊戲規則(足球,傳球遊戲等……)我沒有課的時候,避免打擾其他班級(上課時間,不準打籃球)在樓內:進樓時避免推擠(公平原則:讓小同學先過)進樓前,我在腳墊上把腳揩淨。我在樓道內走動時要安靜。我愛護樓內的裝飾。我用過廁所保持乾淨。(記者 王曉雨 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