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控制上網時長擬入中小學生守則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昨天,教育部公布《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與舊版相比,新《守則》增加很多貼近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內容,如:控制上網時間、垃圾分類低碳生活、遠離毒品等。此前,有教育部官員談及守則修訂時提出,將取消一些空洞的內容,更方便學生掌握和理解。對此,中小學校長及家長普遍反映,新版守則對學生影響的可操作性更強。但也有教育專家指出,新版守則在親和力方面仍有不足。

  □重大變化

  焦點1增控制上網等貼近性內容

  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由過去的10條縮減為9條。舊《守則》第一條「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已經修改為「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

  此外,與傳統的「孝敬父母、熱愛集體、團結同學」等詞彙相比,新《守則》引入了很多新鮮的時代詞彙。諸如:熱心志願服務、自覺禮讓排隊、控制上網時間、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等,都是第一次提出。

  此外,保護環境也引入《守則》,變成「護家園」的內容,還增加了「垃圾分類」「低碳環保生活」的內容。

  焦點2內容全面細化逐條有解讀

  與舊《守則》每條一句話相比,新《守則》更加簡明。每條用「愛祖國」、「講文明」、「護安全」等三個字概括。後面解讀詳細內容。

  例如「愛祖國」,後面有詳細要求: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愛學習」則具體細化為:勤思好問,樂於探究,上課專心聽講,勇於發表見解,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閱讀習慣。「護安全」細化為,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

  焦點3法治和誠信單獨列入守則

  新的《守則》更強調法治和誠信,關於這兩點的內容全部單獨列項。如舊《守則》中的「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已經改為「講法治。遵守校紀校規,參與班級管理,養成規則意識,了解法律法規,不做違法之事。」更加強調學生的規則意識。

  同時,學生講誠信的重要性也被明確。此前只是「誠實守信」,現在則明確要求「守時履約,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不抄襲不作弊,不擅動他人物品,借東西及時歸還。」讓學生的可操作性增強。

  焦點4敢於鬥爭見義勇為被刪除

  近年來,學生安全問題成為大眾關注的重點。新《守則》提出: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同時,新版《守則》還增加了「遠離毒品」一項,呼籲同學們「珍惜生命」。

  在《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第40條為「見義勇為,敢於鬥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在新的《守則》中也悄然刪去,不再提及,以「會自護懂求救」進行涵蓋。

  □修訂背景

  不實用不貼近修改呼聲高

  《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分別自1981年、1991年、1994年發布以來,對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4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現行《中小學生守則》共10條,200多字,但教育部隨後配發了長達20條規定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有40條內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隨著時代變化,對《守則》進行修訂的呼聲不斷。特別是去年,有網友曬出了各國的學生守則。「洋守則」中強調小秘密要告訴媽媽,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進校後不隨便外出等。而中國守則強調「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自尊自愛」等。相比之下,顯得太寬泛,不夠實用,貼近性不足。

  教育部表示,《守則》、《規範》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有些規定不符合實際,《規範》內容過多且交叉重合等。為此,教育部2012年啟動了《守則》、《規範》修訂工作,委託專家進行專項課題研究,並通過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教育專家、中小學校長、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等各方意見,將《守則》和兩個《規範》合而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各方反應

  中小學校

  宏觀概念難懂小事入手易解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德育主任梁營章認為,清華附小的辦學理念是:兒童站在學校的正中央,因此所有視角都以兒童視角出發。過去的《守則》主要是教育孩子什麼都「愛」,「那是對聖人的要求,即便是成人也無法完成」。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一些宏達的概念無法真正理解,他們只能通過身邊細小的事物來記住一件事或者一種概念。梁營章認為,新守則雖然有明顯改進,但與國外的學生守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七一中學德育副校長羅紅燕說,我們曾將舊《守則》與歐美等國進行過對比,我國守則制定的比較「高大全」,更像是對學生一生要求,對於6至18歲的學生來說針對性不足。新版《守則》更注重跨度12年的中小學年齡層面教育的可操作性。

  家長學生

  雖有細化但一些內容還難懂

  昨天,記者就新《守則》詢問了部分家長和學生。正在海澱讀小學二年級的彎彎說,自己並不知道學生守則,但是「愛祖國、愛人民」是少先隊隊歌中的內容,他們很早就會唱,具體指什麼她並不知道。彎彎媽媽說,雖然新《守則》在內容上細化了很多,但是對於小學低年級孩子來說,大部分內容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其中「不抄襲不作弊,不擅動他人物品、借東西及時歸還」的內容可操作性很強,孩子能夠理解。網上流傳的關於英國學生的學生守則非常具體,比如「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等她還專門告訴了孩子。另外,《守則》中關於毒品、垃圾分類等內容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更容易理解。

  □官方釋疑

  做學生「夠得著」的守則

  昨天,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原來的《守則》過於宏觀,最終的行為規範要落實在中小學生行為中,但孩子們普遍反映,這些內容不能和孩子緊密聯繫起來,無法貼近學生。

  「我們希望制定孩子夠得著、實實在在的中小學生守則」。續梅說,《守則》要結合時代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因此,在制定的過程中,教育部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德育專家、班主任及家長的看法。很多一線教師也發表了意見。

  《守則》修訂專家組組長、中國教科院研究員鄧友超博士介紹,此次修訂的主要考慮,一是貼近時代要求,針對當代中小學生特點和學校管理實際,體現與時俱進。二是突出基本規範,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必須做到的最基本行為提出要求,不求面面俱到。三是便於學生牢記,提出了三愛、三講、三護,朗朗上口。

  鄧友超表示,立德樹人需要全方位推動,修訂守則只是一個舉措。公開徵求意見,是要廣泛聽取意見,集中智慧,把中小學生守則修訂好。在公開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專家組將進一步修改完善。

  □專家解讀

  新守則在親和度上還不夠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刪除了過去不適當的內容,整體上已經精簡。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存在改進的空間。

  儲朝暉認為,新的《守則》中,更多的是價值要求,居高臨下的成分太多,而不是行為守則。比如幾愛,幾講的內容。「這不是行為規範,實施起來,還要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過去守則中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共產黨等內容,對學生來說過於抽象,可操作性不強。儲朝暉說,目前的教育只是單純地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將各種成就灌輸給學生,殊不知告知學生國家目前存在不足和問題,也同樣是愛祖國。

  儲朝暉說,新的《守則》,應該首先具有親和度,其次,應該從兒童本位出發,而非從行政本位出發。此外,要注意行為的可操作性,學生是否真的喜愛。

  >>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

  1.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

  2.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上課專心聽講,勇於發表見解,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閱讀習慣。

  3.愛勞動。自己事自己做,積極承擔家務,主動清潔校園,參與社會實踐,熱心志願服務,體驗勞動創造。

  4.講文明。尊敬父母師長,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禮貌得體,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5.講誠信。守時履約,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不抄襲不作弊,不擅動他人物品,借東西及時歸還。

  6.講法治。遵守校紀校規,參與班級管理,養成規則意識,了解法律法規,不做違法之事。

  7.護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遠離毒品,珍惜生命。

  8.護健康。養成衛生習慣,不吸菸不喝酒,控制上網時間,抵制不良信息,堅持鍛鍊身體,保持陽光心態。

  9.護家園。節糧節水節電,踐行垃圾分類,愛護花草樹木,低碳環保生活,保護生態環境。

  >>舊版中小學生守則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

  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鍊身體,講究衛生。

  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

  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

  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

  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

  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京華時報記者郭瑩李琦京華時報製圖覃超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發布新版《中小學生守則》
    湖北日報訊 (記者龔雪)中小學生要會自護懂自救,遠離毒品,不比吃喝穿戴,不說謊不作弊。記者昨日從教育部官網獲悉,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秋季開學開始實行。2004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
  • 教育部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公開徵求意見
    日前,教育部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公開徵求意見。沒了「熱愛人民」和「見義勇為」等內容,卻增加了「會自護懂求救」、「控制上網時間」等條款。很多網民認為,更接地氣了。  《中小學生守則》陪伴我們走過校園生活,可謂再熟悉不過。但真正能把它娓娓道來的,恐怕只有少數。
  •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 2015-08-27 來源: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
  • 防性侵要寫入《中小學生守則》
    2004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執行了十年之久,受到不少成效,但是也存在居多不足,比如比較抽象。2012年,教育部啟動修訂工作,將三者合而為一,形成了新版的《中小學生守則》,將於日前公開徵求意見。   三者合一形成新版的《中小學生守則》,由原來的70條規範濃縮成9大準則,內容更為精煉。
  •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出爐 各國守則對比
    昨日,教育部網站對《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記者對比舊版守則發現,這次修訂幅度較大,對原有的相對空泛規定進行了細化,還增加了不少全新的內容。「會自護懂求救」,「控制上網時間」「踐行垃圾分類」「自覺禮讓排隊」都寫進了徵求意見稿中。
  •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顏值幾何?
    還記得《中小學生守則》長啥樣麼?估計不少人記憶猶新的是:當年,咱可是抄過幾十遍的!據說,我國最早版的《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發布於1981年,此後在1991年、1994年和2004年曆經多次修改。
  •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徵民意 見義勇為等條款被刪除
    本報訊(記者李文姬)"不吸菸不喝酒,控制上網時間。踐行垃圾分類,低碳環保生活……"今天,教育部就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公開徵求意見。  自2004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以來,在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2年,教育部啟動修訂工作,將三者合而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即把70條規範濃縮成9大準則,並於今日公開徵求意見。
  •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變臉」引起各方關注
    近日,教育部就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向公眾徵求意見。新版《守則》合併了以往的《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將70條要求精簡為9條,並刪去「見義勇為,敢於鬥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等表述,同時提出了「控制上網時間」、 「熱心志願服務」、「低碳環保生活」等新要求。
  •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草案擬取消「熱愛人民熱愛黨」內容
    「不吸菸不喝酒,控制上網時間。踐行垃圾分類,低碳環保生活……」據教育部網站8月1日消息,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今天起公開徵求意見,備受關注的「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內容被取消。首條改為「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了解國情歷史」。此前教育部表示將調整內容,以便學生理解掌握。
  •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見義勇為變自救 被贊接地氣
    8月1日,教育部網站對《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相比舊版,新版刪除「熱愛人民」「見義勇為」等內容,增加了「尊敬國旗國徽」「會自護懂求救」等細則。  昨日,記者就此採訪了一些老師、家長,不少人認為,新版更接地氣,有人情味,更易實施。
  • 解析新版中小學生守則:不少家長支持取消見義勇為
    新學期開學之前,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新版《守則》共9條,282字,涵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與舊版相比,新版的內容簡潔明了,增加了一些更具體、操作性強的內容。不少家長為此點讚,也有一些教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 更現代更接地氣(圖)
    社評日前,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新版「學生守則」體現了具有時代特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加了「文明綠色上網」等接地氣的內容。
  •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公開徵求意見(附:多國小學生守則對比)
    最近,教育部正式通過其官方網站就新版《中小學生守則》(以下簡稱「守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增增減減 操作性更強
    原標題:新《守則》增增減減,操作性更強   近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將原版《中小學生守則》和針對小學生、中學生的兩個《日常行為規範》合二為一。現行的守則自2004年制定,迄今已沿用10年。   與舊版相比,新《守則》增加很多貼近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內容。
  • 教育部正進行《中小學生守則》修訂或刪除空洞內容
    新東方網>資訊>今日焦點>正文教育部正進行《中小學生守則》修訂或刪除空洞內容 2013-09-20 10:4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中小學生守則10年來首次重修
    「愛黨愛國愛人民、好學多問肯鑽研、勤勞篤行樂奉獻、明禮守法講美德……」27日,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較2004年守則增加了「自覺禮讓排隊、不比吃喝穿戴」等內容。這是繼2004年發布後,《中小學生守則》10年來的首次重新修訂。
  • 教育部發新中小學生守則 對髮型著裝不做硬性規定
    中小學生該如何熱愛祖國?學生髮型、著裝等是否需要統一管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踐行?這些在教育部剛剛公布的《中小學生守則(徵求意見稿)》中涉及的問題,近日引起公眾熱議。記者就此採訪了《守則》修訂專家組組長、中國教科院研究員鄧友超博士。
  • 2015年新版《中小學生守則》解讀
    2015年新版《中小學生守則》解讀 2015-09-01 來源:教育部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校長 餘曉靈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校長黨總支副書記 陳雪芬  2004年版《中小學生守則》和配套《規範》自發布以來,對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發布 增加可操作行為規範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守則》補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學生可以做到的具體行為規範內容,如主動分擔家務、自覺禮讓排隊、不比吃喝穿戴等。 此外,《守則》還補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學生可以做到的具體行為規範內容,如主動分擔家務、自覺禮讓排隊、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時期學生成長發展中學校、社會和家庭高度關注的內容,如養成閱讀習慣、文明綠色上網、低碳環保生活等。 《守則》制定歷經基層調研、國際比較、多方參與、反覆論證、集思廣益的過程,形成最大公約數、凝聚了廣泛共識。
  • 熱點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哪些地方還可完善?【附:多國小學生守則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