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1 09:33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陳凱璐
廚房裡的調料瓶,冰箱裡的飲料瓶,還有水果罐頭,紅酒這類食品,如果正好家中沒有開瓶器,打不開可就尷尬了。網上流傳不少開瓶妙招,這些妙招是否都靠譜呢?記者用實驗來求證。
傳言1:用一條毛巾可輕鬆打開紅酒瓶
危險指數:★★★★
有效指數:☆
工具:一瓶待開的紅酒、一條毛巾
實驗過程:
記者撕掉紅酒瓶口的塑料包裝撕,將毛巾疊成方塊靠在牆上,隨後手握瓶身,平舉起來,與牆壁成直角,用瓶底撞擊牆壁上的毛巾。
用這種方法嘗試了兩分鐘後,酒瓶裡的木塞紋絲不動。
解釋:橋下初中科學老師朱偉慧告訴記者,網上傳言用這種方法開紅酒的原理,應該是當酒瓶撞擊毛巾時,紅酒會對瓶塞產生一定的衝擊力,從而把瓶塞衝開。
這種方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力度控制不好很容易就撞碎酒瓶,並傷到自己。此外如果是陳年的紅酒,也不建議採用這種方法。陳年紅酒的瓶底會有沉澱物,撞擊會使紅酒變渾濁,影響口感。
傳言2:玻璃瓶裝的罐頭、飲料,怎麼打開省時又省力?
有人說用螺絲刀一撬瓶蓋就開;有人說把罐頭瓶倒立,用手掌使勁拍瓶底,轉開瓶蓋就很容易了;還有人說可以用熱水泡一泡瓶
工具:一盆熱水、一把螺絲刀、一把打火機,四瓶待打開的玻璃瓶裝水果罐頭。
1.螺絲刀撬
危險指數:★★★★
有效指數:★★★★★
實驗過程:記者用螺絲刀使勁撬了幾下罐頭瓶蓋,聽到瓶口處有玻璃破碎的聲音。分別在瓶蓋處的三個撬點撬動後,記者輕鬆就將瓶蓋擰開了。
解釋:朱偉慧介紹,當螺絲刀撬起瓶蓋一角的時候,外界空氣進入罐頭內部,使內外氣壓平衡,蓋子因此更容易打開。
用螺絲刀撬動的過程中,在瓶口處著力點很小,有些使不上勁。螺絲刀很容易打滑,不小心很容易戳到手。
2.拍瓶底
危險指數:★★
有效指數:★★★★
實驗過程:記者又嘗試「拍瓶底」方法。將罐頭瓶倒立,用整個手掌使勁拍了3下瓶底,然後用力擰瓶蓋,幾次都沒有打開。接著拍瓶底、擰瓶蓋,如此反覆了3次,記者才將瓶蓋打開,整個過程用時1分20秒。
解釋:拍瓶底開罐頭是利用氣錘原理。在對密閉的容器中的空氣施加壓力時,空氣的體積就被壓縮,使內部壓強增大。瓶內的空氣氣壓增大後,罐頭更容易被打開。
3.熱水泡
危險指數:★
有效指數:★★★
實驗過程:記者打來一盆剛燒開的熱水,將罐頭倒扣盆中,使水淹沒整個瓶蓋。
放置20秒後,把罐頭瓶拿出來,擦乾瓶蓋上的水,記者用了較大的勁才打開瓶蓋。
解釋:這個方法利用的是熱脹冷縮的原理,受熱後,鐵的膨脹係數大,玻璃的膨脹係數小,所以罐頭蓋就會減少相互擠壓,從而減小摩擦力,所以能夠扭開,比較適合在家使用。
4.明火烤瓶蓋
危險指數:★★★★★
有效指數:★★★★★
實驗過程:同樣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如果身邊沒有熱水或沒有可以盛熱水的器具,怎麼辦呢?有人就想到了用火機來加熱瓶蓋。
點著火的打火機剛接近瓶子,瓶子會發出「嗞嗞」被燒灼的聲音,瓶蓋迅速變黑。十幾秒後,記者墊上毛巾擰瓶蓋,輕鬆打開了瓶蓋。
解釋:朱偉慧說,當打火機給罐頭加熱的時候,罐頭內氣體遇熱發生膨脹,對瓶蓋的壓力增大,減小了瓶蓋內外的壓力差。但值得注意的是,用火烤瓶蓋時容易燙到手,打火機一直呈打火狀態也容易壞,危險性較高。
實驗結論
四種開罐頭技巧方法比較而言,用打火機和螺絲刀的方法相對較輕鬆,但危險性也最大。
傳言3:用一張A4紙就能開啤酒瓶
危險指數:★
有效指數:★★★★
實驗工具:一瓶待開的啤酒、一張A4紙。
實驗過程:取一張A4白紙,對摺五次成為一個細長的長條,再攔腰對摺一次形成V形。一隻手握緊紙條,用V形的尖角部分抵住瓶蓋鋸齒處,另一手緊握住啤酒瓶頸,拇指第二關節抵住硬長條作為槓桿支點。用力一翹,能聽到瓶內發出「嘶嘶」的聲音,但瓶蓋紋絲不動。再試了三四次後,瓶蓋被成功打開。
解釋:朱偉慧說,這是利用槓桿原理,只要找準支點,硬幣、筷子等很多物品都能將它打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浙江新聞永康頻道:
14744216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