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一座生長泉水的城市。明水,一座公園裡的城市。
每當站在胡山頂上向北俯瞰,鱗次櫛比的樓房,像夏秋間拔節而起的玉米,鋪展於視野之內,蔚然壯觀。四通八達的交通命脈東連西接,南延北伸,與域外精採的世界越來越緊密的相連,人流物流集中於茲,又疏通八方,使城市日益勃發出大千氣象。從農民到市民,從鄉村到城市,明水華麗轉身,山泉河湖城融而為一體,成為環境優美的宜居之地。
而最令市民們受益無窮、感觸頗深的是眾多風姿綽約的公園,存在於城市的南北東西,成為踏青遊玩,休閒健身的佳處。百脈泉,眼明泉,玉泉,園因泉興。繡源河,繡江河,園依河建。桃花山,胡山,龍盤山,東山,唐王山,園伴山居。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公園,像一枚枚精美的名片,又像是一串七彩繽紛的珍珠,把明水城打扮的溫宛多姿,嫵媚動人,這不禁令人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的詩句。
時值仲夏,大地枝繁葉茂,花團錦簇,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美景寓目,頻生感興。偶有閒暇與老同學幾次交流,談起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談起自然景觀如何與人文傳統相融合,如何根植於深厚的文化背景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靈魂,閒談中說起了東山公園的文昌閣、唐王山公園的唐王閣,遙相呼應,為明水城的山水增添了幾多奇趣,其匾額均為名家所題,作為書法愛好者的我遂生了遊覽探訪的雅興。
樓臺亭閣的匾額,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載體,可謂山水之間最具魅力的眼目。匾因樓傳,樓因匾名。自然風光與人文背景相契合,造就了湖南的嶽陽樓,昆明的大觀樓。匾額也為北京故宮,蘇州園林,及名山大川中的梵宇僧樓增添了無窮的文化底蘊。
「一代詞宗」,「天下奇觀」。或畫龍點晴,或錦上添花,為百脈泉公園平添了幾多悠久的歷史遐思。章丘的園林,其實從不乏文質彬彬的風度。
匾額的撰寫首重的應該是品位,或名人,或書家,一筆一畫都考驗題寫者的文化底蘊和書法功底,稍有閃失,便成笑柄,為天下人所喝,不但不能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往往還會造成負面影響。
山間亭閣自有品
邊談邊走在東山公園的蛇形小徑上,濃濃的綠色像油彩翁鬱欲滴,密林中不時傳來一兩聲鳥鳴,打破園林的寧靜。夾道邊活潑潑地開滿各種雜花,經過城市之肺過濾過的空氣格外清新,摻雜著花草的芬芳,深吸一口,令人陶醉。不知不覺置身於東山公園文昌閣下。
「天上星辰司福祿,人間運數屬文章」,這是舊時文昌閣楹柱上最常見的一副楹聯。《晉書天文志》云:「文昌六星,在北鬥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計天道。」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張亞子為文昌帝君,司文事,主科舉考試。而據《明史·稽志》云:「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唐宗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元加號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
文昌閣,往往是一個地域文脈的寄託。東山公園裡的文昌閣若展翼的大鵬聳立於青山之顛。其南為大學城,其北有四中、五中等中小學校,其位置正是文化所鍾之區。而其匾額的題寫者更是一位赫赫著名的學者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先生。他是才子頻出的浙江紹興人,是一個把自已名字寫入太空的人,有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徐揚生星。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研究機器人與智能控制系統領域的專家。而同時家學淵源深厚,在寫作,書法等方面造詣頗深。集科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於一身的他能為文昌閣題匾額,想來是名至實歸吧。文昌閣三字基調為楷書,端莊大方。又雜揉進隸書的筆意,氣象萬千。仔細品味,嚴謹而不失活潑,厚重而兼靈秀,誠為大手筆之作,與二三十米高的樓閣相映成趣,渾然一體,不禁令人浮想聯翩,頓生恭敬之心。
攬月軒,則是一個清幽閒靜之區。山坡之上,幾間古色古香的廳舍儼然,四壁通透,觀瞻四方,滿目清翠,滿鼻花香,與遠處文昌閣高低相映成趣,身臨其境,頓生攬九天之月的豪情。其匾額的題寫者為靳永,一位從章丘走出去的教授書法家,教育家,學者。畢業於山東大學文學院,師從我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書法篆刻家蔣維崧教授攻讀古文字與書法方向的研究生,獲博士學位。現為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省書協第六屆主席團副主席。其題寫匾額為行書,以沈尹默為楷模,謹嚴中不失靈活筆意,溫文爾雅,又天真活潑,自有一脈文氣拂拂逼人。
山景相悅,凌步走上唐王山。山雖不高,卻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山。傳說與李世民有關。唐初,李世民親帶大軍東徵路過明水,見此地靠山面水,便在此安營紮寨。李世民徜徉於松柏之間,久久不願離去,後人緣此便稱唐王山。其實此山與古繹慕縣,樂盤城都有關。山上建閣,為唐王閣。題寫者為孟繁禧先生,祖籍章丘,為國內寫歐楷卓然成大家者之一。他認為書法創新是繼承的延續,應產生於自然而然之中,表現於含蓄仿佛之間。創新的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他題寫的唐王閣三字以歐楷為骨架,變瘦硬為豐腴,絕然大家手筆。
與唐王閣相依不遠有唐王亭,翼動欲飛。題寫者為篆刻名家賈鵬,西泠印社資深社員,濟南海右印社創社社長,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非遺研究中心研究員。原《中國美術》雜誌常務副主編,現《中國篆刻家》雜誌主編。其題寫的唐王亭為篆書,以蔣維崧先生為師,又多了一份工整嚴謹,有廊廟鐘鼎氣象。
東山有攬月軒可攬月,唐王山有清風亭可駐足。亭不大,有竹在身邊,清風徐來,快意頓生。匾額的題寫者為胡中一,一位從章丘步入京城的青年俊彥。其題寫的隸書匾額,寬宏博大,自是不俗。
一上午的時間匆匆履過,與老同學倘徉山水之間,這其中不少題字是他邀諸家所為,他朋友眾多,又格外熱心,為章丘山水平添更多品位。我於錦繡山川之間,品味匾額背後的文化歷史,篆隸真行,不同字體,不同風格,與自然相融而化,在觀賞自然美景的同時,又體悟到文化的深邃,身心不覺豁然。
開放的公園,開放的城市。而今的章丘步入了新的歷史節點,末來誠可期,不禁在心中祈禱:明水啊,明水,一定會有新的氣象,新的遠方。
【來源:章丘新聞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