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排殘乳」這個詞我的反應是匪夷所思的,不會真的有人信吧?但是很快我就發現自己錯了,這分明已經成為一個市場,並且是美容院很火爆的一個項目,說明有很多人不僅相信而且願意花大價錢去做……
所謂「排殘乳」的意思就是斷奶後把淤積在乳房裡的乳汁排出來,理由是:未排出的乳汁就是毒素,久了會變質,變成膿水,如不及時排出會使整個乳腺組織發生病變,甚至引發乳腺癌!
什麼鬼!
如果真如上面所說,那麼在還沒有「排殘乳」之說的年代,我們的父輩祖輩豈不是乳腺癌的重災期,然而事實是以往的乳腺癌發病率比現代要低的多。千百年來人們都沒有做過「排殘乳」,也沒聽說因為殘乳而導致病變,為啥在科技進步的今天,這種說法反而被廣為流傳了呢?
我想終其原因其實就一個字~怕!
怕自己真的患上乳腺癌,怕自己由於沒有「排殘乳」而患上乳腺疾病,怕不幸降臨到自己頭上。美容院正是抓住了大家這種心理,用一套「駭人聽聞」貌似沒毛病的說辭,很容易就讓沒有醫學基礎的媽媽們心動。
其實稍微了解下就知道,這種項目只在部分私人美容院有,醫院並沒有,「排殘乳」的做法並未得到官方認可,也沒有任何權威資料可以證明這是科學的。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下,為何不需要「排殘乳」?
● ● ●
斷奶後,乳房內的乳汁發生了什麼變化?
斷奶後,乳房內確實還有殘留的乳汁,因為只要還在哺乳,乳汁就會源源不斷的產生,它本就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而不再哺乳後,還會有部分乳汁存在乳腺腺泡細胞內,它們會隨著腺體的退化而發生變化。
首先是水份逐漸減少,蛋白質和脂肪的佔比加大,然後由於乳汁中的氯、鈉等濃度不斷升高,乳汁會逐漸變粘稠甚至呈牙膏狀,這都是很正常的。
當然只有白色、乳白色、黃色才是正常,如果是紅色或者別的不正常分泌物,就必須去專業的乳腺科就診檢查。
● ● ●
斷奶後,乳汁都去了哪裡?
斷奶後,分泌乳汁的腺體會退化,腺泡細胞逐漸萎縮,就像軍隊打完仗以後,開始撤軍一樣,這些跟乳汁分泌有關的細胞都開始退居二線,殘留的乳汁也會被吞噬細胞分解吞噬,然後消化掉。
至於這些乳汁什麼時候能被消化完,個體差異比較大,快的幾個月,慢的需要一兩年,這期間偶爾有一點濃濃的乳汁溢出來也不必驚慌,只要沒有明顯的不適(紅腫熱痛等),可不做任何處理。
有的媽媽斷奶一段時間後自己用手擠出了濃濃的白色液體,便驚慌失措以為自己不正常,害怕這些液體堆在裡面會產生癌變,其實大可不必擔心,這再正常不過了。
● ● ●
斷奶後,應該減少對乳房的刺激
乳汁的分泌依賴於腦垂體分泌的泌乳素,而寶寶的吸吮、乳房的排空能刺激產生更多的泌乳素,所以寶寶吃的越多,乳房排的越空,泌乳素分泌也就越多!
斷奶的時候需要減少泌乳素的分泌,除了寶寶不再吸吮,還需要減少乳房的排空,乳房內儲留乳汁是為了讓泌乳素不再分泌,如果人為去排空,豈不是促進了泌乳素分泌?
這樣反而阻礙了斷奶的順利進行!
斷奶後,應該減少對乳房的刺激,用手擠出的方式不可取,反而會刺激乳房分泌乳汁,更易引發乳脹、乳腺炎,媽媽自己平時也不需要用手去擠,讓其自然吸收即可。
● ● ●
循序漸進,科學斷奶
提倡循序漸進式斷奶,實現自然回乳。媽媽應逐漸減少餵奶的次數,寶寶吸吮減少後泌乳自然會減少,慢慢斷直至完全不漲奶。點我查看斷奶方法!
如果母乳較多,或者有特殊情況做不到「溫和斷奶」,可以適量喝點炒麥芽和山楂煮水,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乙烯雌酚,如果乳房脹痛感明顯可少量手動排出乳汁,以免乳腺發炎,但不建議排空,因為乳汁的淤積是能幫助減少泌乳素分泌的,這樣慢慢就能自然回乳了。
最後總結下:
沒有必要「排殘乳」,殘乳是會被身體吸收的;
人為排空可能導致泌乳素增加,導致乳房分泌更多乳汁;
斷奶後需減少對乳房的刺激;
斷奶需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
緊急斷奶的情況下如有乳房脹痛可少量排出乳汁,服用助回奶的藥物。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營養師媽媽藍弧)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