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修辭手法,比興論,對偶論,用事論

2020-12-13 劉卓毅聊一聊

大家好,跟著卓毅聊一聊,今天和大家來聊一下論修辭手法。

(一)比興論

1.論比及其格式。王氏對「比」的定義是:「比者,直比其身,謂之比假」。他認為比就是假取外物直接作比,並以「關關雄雞」為例。王氏在《詩格》中還概括出比喻的一種格式,即「一句直比勢」,就是在一句詩內直接作比,包含喻體和本體。詩例為李顧《題恭母校書別必「相思河水流」,意為相思如河水流動一般。

2.比興並用。王氏《詩中密旨》提出「上句立興,下句是比格」,就是興與比並用在一首詩內。他以《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夭地間,猶如遠行客」為例,說明上句是興、下句是比喻。王氏十四例》中,稱為「立雙興以意成之例氣

3.論「興,,及「起首人興」。王氏認為「興珍必須有「託諭」。這一觀點與劉雄相同。他指出:「興者,指物及比其身說之為興,蓋託諭謂之興也。」他還總結了起首入興的十四種規律:

起首入興體十四:一日感興入興。古詩:「案凜歲雲幕,螻姑多鳴惡,涼風率以厲,遊子寒無衣。」……此皆三句感時,一句敘李。二日引古入興。三日犯勢入興。四日先衣帶,後敘事入興。古詩:「彈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此一句衣帶,一句敘享。五曰先敘事,後衣帶入興。陸士衡詩:「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此一句敘事,一句衣帶。六曰敘本入興。古詩:「遙聞木葉落,疑是洞庭秋,中宵起長望,正見滄海流。此三句敘事,一句入興,七日直入比興。潘安仁詩:「徽身輕蟬其,弱冠乖嘉招。」此詩一句比入興也。八日直入興。九日託興入興。古詩:「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此起於《毛詩·國風》之體。十日把情入興。劉公轉詩:「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此寄人懷人皆自此起興。十一日把聲入興。王少伯詩:「課珠三峽水,別怨流楚辭。」此耳聞也。又古詩:「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此心聞也。十二曰景物入興。曹子建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此詩格高,不及辭於怨曠而意自彰。十三日景物兼意入興。王正長詩:「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十四曰怨調入興。曹植詩:「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此體哀而不傷也。(《詩格》,見顧龍振《詩學指南》)

王氏對如何起首入興作了如此詳盡的分類,並舉以例證。這是對興體運用的貢獻,由此還可窺知這種詩體在當時運用的普迫和受到重視的程度『所言此格,亦見於《文鏡秘府論·地卷》

(二)對偶論

王氏《詩格》概括了五種對偶:

勢對例五:一日勢對。曹子建詩:「誰令君多念,遂使懷百忱。」以「多念」對「百忱」是也。二日珠對。陸士衡詩:「哀風中夜流,孤獸便我前」。此依稀對也。又詩:「人生無幾何,為樂常苦晏。」此孤絕不對也。三日意對。陸士衡詩:驚咫賽友信,歸雲難寄音。」四日句對。曹子建詩:「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五曰偏對。重字與雙聲聾韻是也。(節錄自顧龍振《詩學指南》)

《文鏡秘府論》東卷有「二十九種對」。王氏所說的「句對」,與「二十九種對」中引皎然《詩議》的「當句對」相同,又可稱為「就句對,。王氏的「偏對」亦同於皎然《詩議》的「偏對」。王氏的「意對」則與魏文帝《詩格》(系後人偽託)中的「意對」相同。王氏「疏對」中的「依稀對」,以「哀鳳」偶「孤獸」之例,約與「二十九種對」的「異類對」相近。王氏「疎對」中的「孤絕不對」似與「二十九種對」中的「總不對對」相近。王氏所論對偶,均包括在「二十九種對」中。因遍照金剛曾說:「餘覽沈、陸、王、元等詩格式等,出沒不同。今棄其同者,撰其異者,都有二十九種對,具出丁後。」其中所謂「王」,即王昌齡。

(三)用事論

王昌齡《詩格》論「用事」,主張必須「如己意而與事合,,即所用的典故要與作者所表達之意相合。如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詩:「灑淚眺連閣,。「連周」是古代諸侯葬連周的典故。謝氏用此憑弔廬陵王之墓正與己意相符。對具體運用何種格式,王氏於《詩中密旨》中提到「重益用事」與「上句體事,下句意成,兩種。前者的詩例是「淨宮連博望,香剎對承華氣後者的詩例是謝玄暉詩:「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運用了《列女傳》中的故事。這兩種格式亦見於《文鏡秘府論》。

(四)盛輿論

王昌齡《詩中密旨,論及「句中疊語格」,所舉詩例為沈約《味風》:「既為鳳所開,還為風所羔」《文鏡秘府論·地卷·十四例》中亦有「疊語之例」。詩例一與上例同,一為謝玄暉《和王主精怨情》:「故人心尚爾,故心人不見。」以上二例,「風」、「人」、「心」,「為」、「所」等詞重複出現,而其詞義相同。所以不同於現代修辭學的復辭,似可視為現代復疊手法的早期形態。

此外,王氏《詩格》還論及「藏鋒體」,即婉曲手法。舉劉體立詩:「堂上流塵生,庭中綠草滋。」不明言愁而愁意暗見。還論及「因小用大體」,類似誇張等辭格。

相關焦點

  • 修辭手法:比喻,鑲嵌,對偶,離合,互體論
    大家好,我是小編張雪,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修辭手法:比喻、鑲嵌、對偶、離合、互體論。比喻論關於比喻的論述,宋代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發展:博喻宋代陳睽《文則》中最早提出博喻手法。洪邁在《容齋三筆》中也總結了這一手法的規律,並舉出例證。
  • 修辭手法論的發展,歸有光與徐元太,論比喻,論用事
    大家好,我是宋立巖,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修辭手法論的發展,歸有光、徐元太論比喻,論用事。歸有光論比喻的特點是專從散文的篇章角度立論的。他徵《文章指南·譬喻則第十三》中說:詩有比有興。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再如柳宗元的《捕蛇說》以永州捕蛇者蔣氏三世捕蛇納租的悲慘遭遇為「比體彼物」,只在篇末用數句說出本體之正意:「苛政猛於虎」。歸氏所論比喻的範圍比一般有所擴大,包括窩言在內,立足點較新,是對比喻論的發展。徐元太是最早擷取古書中的比喻現象編纂為專書《喻林》的作者。郭子章在《喻林序》中指出比喻手法運用的廣泛:「詩有六義,其三日比,言之貴喻上矣。故蒙莊寓言,籍外論之。
  • 修辭手法論的創新,比擬論,錯綜論
    大家好,跟著張瑞婷,聊聊人生觀,我們今天來細說修辭手法論的創新。宋金元時期的詩論中,新概括了「比擬」、「相錯成文氣錯綜)、「問答」(設問)、「戲用訛語」(飛白)、「以實為虛」(轉品)等修辭手法的理論。比擬論《詩人玉屑》卷之九有「誠齋論比擬」條。「比擬」作為修辭手法的名稱,是魏慶之最早提出來的。《誠齋詩話》的論述是:白樂天《女道士》詩云。「姑山半峰曾,瑤水一技蓮。」此以花比美婦人也。東坡《海案》雲:「朱唇得酒暈生臉,革袖卷紗紅映肉。」此以美婦人比花也。
  • 古代修辭手法論,用事的方法,直用和反用
    大家好,我是周明霞,今天我給大家了解一下古代修辭手法論,「用事」的方法,「直用」和「反用」。詩話中論述較多的有直用、反用兩種方法。所謂「直用」,即正面運用典故或引言的意義。上面所舉詩例均為直用。如用「反用,手法,而不符合題旨情境的,也就稱為運用不當,則同樣不能收到良好的修辭效果。胡仔就不同意嚴有冀的觀點,不過他是從文體的角度來看「反用」「直用」的。他說:「《藝苑》以元之直用賈誼、相如事,不若李義山、林和靖反用之,然元之是謝表,須直用其事,以明臣子之心,非若作詩可以反意用,此語殊非通論也。」
  • 修辭手法解析:對偶
    對偶對偶: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詞組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叫對偶。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曲賦等韻文中稱為對仗。對偶獨具藝術特色,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傳誦,為人們喜聞樂見。
  • 古代文論修辭論,李夢陽,何景明論模擬
    大家好,我是小編文莉,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古代文論修辭論,復古模擬與反覆古模擬論,李夢陽、何景明論模擬。明代的復古思潮,不僅影響了文學的發展,也影響到修辭研究。因為他們所謂的復古,如前、後七子提出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所要效法古人的主要還是作文、修辭之法。明代文壇上,有前、後七子復古論調中的不同觀點,有唐宋派崇奉唐宋古文的觀點,也有公安派等反對以模擬為復古的主張。這些不同觀點的論爭有助於我們了解詩文方面修辭思想的概貌:李夢陽、何景明是前七子的代表。
  • 坤鵬論:什麼是修辭學?(上)
    ——坤鵬論我同哲學家坐在花園,他用手指著我們身邊的一棵樹,絮絮叨叨地說:「我知道,那是一棵樹。」旁人來到,聽聞此言,我對那人說:「這傢伙沒瘋,我們只是在搞哲學。」——維根斯坦,《論確實性》英國有句諺語:Much ado about nothing。一般翻譯為:「無事空忙」,而直譯則是:「把太多的力氣花在虛無的事情上」。
  • 俞正燮:論重呼重言,汪中:論形容,吳佩芬:論喻盲
    大家好,我是劉寶奇,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修辭手法論的創新與發展。清代文論中修辭手法理論的發展比較全面,其中「重呼重言沙則為新創。俞正燮論「重呼重言」俞氏《癸巳存稿·補遺》論及「重呼重言義」:重呼,呼呼也。又疾之與喜之,皆復言。
  • 2015中考語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及作用:對偶
    對偶   1.概念: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相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   2.對偶的種類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
  • 中國古代故事:論文章的本原(下)
    是否真正用這「道」的原則去論述具體的寫作法則呢?看來並非如此。《文心》論文體、論寫作法則,都談得具體而切實,都是就文章本身的規律而談的,少有將那些具體論述上升、聯繫到「道」的。可以認為是聯繫道(或「神理」、「自然」)而論的,不過以下數端:一是《原道》本身提出的「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以明道」,關於此點,下文將會詳談。
  • 學習古詩中的修辭手法——對偶
    今天給大家分享修辭方法中的——對偶。什麼叫做對偶?對偶又叫做對仗,是一種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兩個語言單位表達相近或相反的意思的修辭手法。常說的對偶可以分為三類:正對、串對和反對。正對:正對是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對偶。看第一個例子: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個詩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現在用對偶的修辭方法來感受詩句的魅力。首先說的是兩個黃鸝,下句用了一行白鷺。
  • 修辭手段研究的深入,辭格論的新探索,錢鍾書論通感
    在說開去和寫下去的時侯,又往往會將「反覆」、「枯連」等修辭手法巧妙而自然地用上去。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種既不同於「反覆」「枯連,又和「反覆」「粘連」有相同之處的修辭現象。作者舉例說,例如上海西藏路有一家皮鞋店叫「大不同」,該店響應黨的號召後服務工作出現了新氣象,《解放日報》報導這件事時,用的標題即是《「大不同」的確大不同了》,兩個「大不同」反覆應用,前後呼應,就顯得生動而新穎。
  • 論《申論》寫作修辭手法的運用
    一、排比法       排比是指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者結構相似句子疊放在一起形成的修辭手法。  「申論」寫作適當地使用排比的手法,可以增強文章的氣勢。例如題為《只有誠實,才能獲得信賴》的「申論」文章:    誠實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凡誠實的人都是實事求是的人。
  •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教學——對偶
    1.什麼是對偶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意義上密切相連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稱地排列,這種修辭格叫做對偶。對偶是漢語所獨有的辭格,最能體現漢語的民族特點,人們喜聞樂見,廣泛運用。2.對偶的基本類型對偶就上句和下句在意義上的聯繫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三類。
  • 物理學家們將AdS/CFT對偶場論應用於宇宙學
    在理論物理學中,AdS/CFT對偶,全稱:反德西特/共形場論對偶,英語:Anti-de Sitter/Conformal Field Theory correspondence,是兩種物理理論間的假想聯繫。對偶的一邊是反德西特空間的量子引力理論,由弦論與M理論表示;對偶的另一邊是是量子場論的一種——共形場論,包括描述基本粒子的楊-米爾斯理論相近的理論。
  • 對偶,詩歌創作的精妙手法
    何為對偶?劉勰在《文心雕龍·麗辭》中云:「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所謂「支體必雙」、「事不孤立」就是將要組成對偶句式必須要有兩個相對的部分;所謂「高下相須」、「自然成對」就是在講在兩個句之中,不僅要有兩個相對的部分而且相對的部分還要有一定的內在一致性可以促使他們成對,只有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對偶。
  • 常用的修辭手法一一對偶
    對偶是將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成對地排列起來的修辭法。對偶句是由對偶組成的句子。對偶的句式看起來整齊美觀,讀起來節奏鏗鏘,便於記誦。中國傳統文化的對聯,很多就是很好的對偶。嚴式對偶的要求極嚴,上下兩句對應的位置要詞性相同、聲調平仄相對、不能有相同的字。
  • 修辭手法怎麼用?
    什麼叫修辭: 即文辭或修飾文辭。「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 修辭手法很重要,學習修辭,能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可以讓我們更會說話,讓我們寫的文章更加有文採,讓作文離滿分作文越來越近。
  • 想要語文得高分,修辭手法要掌握
    修辭,即文辭或修飾文辭。「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修辭手法很重要,學習修辭,能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可以讓我們更會說話,讓我們寫的文章更加有文採,讓孩子的作文離滿分作文越來越近。眾所周知,語文的魅力離不開修辭手法的存在。那麼,常見的九種修辭手法你能信手拈來嗎?
  • 中考語文,用修辭手法賞析名句
    古詩詞名句的賞析,可從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詞彙三個角度賞析。對於初中生而言,修辭手法是首選的角度。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講如何從修辭角度賞析名句。一.了解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 擬人 誇張 排比 對偶 互文 反覆設問 反問 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