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榮富
編者按:改革開放以來,福建人民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中,形成寶貴的長汀經驗和晉江經驗,它們是科學發展觀在福建的具體體現,是推動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巨大財富。省委書記孫春蘭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把學習長汀經驗與學習晉江經驗結合起來,堅持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堅持解放思想、敢拼會贏,推動生態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各項工作有力落實,把福建建設得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近期,本報記者在「走轉改」活動中,就學習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提升縣域經濟進行調研,今起推出系列報導。
連日來,剛剛通過驗收正式投用的秀嶼作業區木材碼頭上,等待運送進口原木的大卡車排成長隊,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吊卸、搬運;木材碼頭後域的進口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內,筆直、粗壯的進口原木堆滿了5萬平方米的堆場,十幾部夾木機正在緊張作業,不斷地把經過檢疫除害的原木吊放到大型運輸車上,裝滿原木的運輸車接連離開堆場,駛向附近的秀嶼國家級木材貿易加工示範區。
秀嶼港區是我國設立的首個進口原木的海運口岸。隨著莆田木材產業的發展,原木吞吐量猛增,去年就達到50萬立方米。「50萬立方米相當可觀,但對秀嶼木材加工區及其他木材加工區而言,這的確不是個大數目。」莆田市林業局局長薛國進介紹說,隨著紅木家具、木雕及其他木製品等行業的崛起,莆田木材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去年全市林業產業產值突破160億元。
莆田地處閩東南沿海,人多地少、林木資源匱乏,如何通過演繹「無木生材」神話,打造「中國木業之城」?
「無木生財」的文化誘因
「莆田木材產業的發展,得益於當地古典家具、木雕等工藝產業的興旺發達。」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莆田不產木,但從粗糙的原木到精細的名貴紅木,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仙遊縣被譽為工藝美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當地民間能工巧匠眾多,從事古典工藝歷史悠久。2006年該縣榮膺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稱號後,企業數量從不足1000家增到目前的3349家;從業人員從5萬多人增至12萬多人;規模以上企業從1家增至現在的146家;2006年的產值僅有5億元,2011年突破160億元……古典家具產業的快速發展,使仙遊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紅木集散地之一。
與仙遊一樣,莆田市其他區域與木材相關的工藝產業也在發展壯大。在涵江,藝術框業發展迅猛,莆田市集友藝術框業有限公司集藝術油畫、藝術畫框、古典藝術家具、工藝品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目前投資總額達10多億元,年產值7億多元,年創利稅2000多萬元,成為我省木材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城廂,生產油畫、畫框也漸成氣候,歐雅藝術公司生產的油畫、畫框等系列產品出口美國、歐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成為我省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在荔城,木雕工藝方興未艾,在莆田工藝美術城,總建築面積15100平方米的中國木雕博物館基本建成,在匯聚全國各地的木雕精品的同時將進一步推動當地木雕行業的發展。
「每天,都有各種原木或紅木從港口或陸路進入莆田;每天,又有各種由原木或紅木加工成的工藝品、家具運出莆田。」這,既是莆田「無木生材」的真實寫照,也是「無木生財」的文化誘因。
「無木生材」的回歸工程
「如果說,工藝產業發展是促成莆田『無木生財』的文化誘因,那麼,在外莆商的回鄉創業,則成了打造『中國木業之城』的助推器。」當地林業部門負責人這樣說。
改革開放初期,眾多在外從事竹編、木雕的莆仙人從做手藝轉向經營木材。如今,遍布全國各地從事木材行業的莆籍商人多達16萬之眾,創辦有750多家木材貿易加工規模企業,並在國內形成龐大的木材銷售網絡。這是莆田演繹「無木生財」奇蹟的商業優勢和民間資本優勢。莆田市各級政府藉此大力實施民資回歸工程,引導在外莆商持續回歸投資發展木業。
位於秀嶼港畔的木材貿易加工區就是莆商回歸工程的著力之作。早年在雲南經營木材的吳金良回鄉創辦了莆田市北岸木業有限公司,成為當地第一家木材加工企業。2004年春節,在莆田市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吳金良提出:「我們企業每年需要的大批進口木材,都要轉口日本燻蒸處理後,才能進口上岸,增加了很多成本,能不能在莆田沿海建個進口木材燻蒸基地?」這個設想得到當地政府及上級有關部門的鼎力支持。2006年1月,中國·秀嶼進口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正式揭牌運營,成為我國首個海港口岸進口木材處理區。不久,佔地2萬畝的秀嶼國家級木材加工貿易示範區也應運而生,為民資回歸搭建了平臺。此後,在外經營木材的莆商紛紛回鄉創業,甚至聯合抱團回鄉投資。如今,在鹽鹼地上崛起的木材加工貿易示範區已入駐企業5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3家,去年1至11月進口原木130萬立方米,實現產值18.39億元。
仙遊在外經營木材或加油站的商人也不斷回鄉創業。有的從事木材貿易,有的回鄉創辦工藝企業,有的則組團回鄉開闢了古典家具園區。位於仙遊蓋尾鎮的連天紅紅木家具園區就是其中的典型。
「無木生財」的集聚發展
莆田市林業部門負責人介紹說,為進一步推動木材產業集聚發展,莆田市正著手籌建園區,以古典家具工藝園區、秀嶼木材加工區及林板一體化基地等三大項目建設為重點,力爭五年之後木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快速發展的古典工藝家具產業已成為推動仙遊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當地政府正在大手筆規劃建設仙遊工藝產業園、蓋尾工藝產業園、度尾藝雕產業園等一批產業集中區。正在興建當中的仙遊工藝產業園一期規劃面積6156畝,現已徵收土地3003畝,入駐古典家具企業22家,完成投資4億多元;在產業園區的帶動下,全縣已形成了一批古典家具生產專業鎮、專業村、專業街。
在秀嶼木材加工區,記者看到,先期開發的7000畝用地已排滿項目,標準木業公司的負責人指著正在裝修的一大排標準廠房對記者說:「我們公司新建的這18幢下月就可以交付使用啦。」標準木業公司佔地969畝,由北京、上海莆商與日本客商投資興建,並投資1.2億元從德國引進國際上最為先進的全自動鋸材加工生產線,達產後年加工原木60萬立方米。與標準木業一樣,福人木業、海宏木業、中通恒基及廣東家具組團投資項目等重點企業都在加緊興建標準廠房,其中福人木業年產21萬立方米中密度纖維板林板一體化項目和年產1000萬立方米地板等項目已投資4億元,投資2億元從德國進口的中纖板設備也已進廠,預計今年上半年即可試投產。
「這裡與秀嶼港口、碼頭、木材檢疫除害處理區相鄰,向莆鐵路莆田段、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以及24條疏港道路正在加快建設之中,交通便利,區位優勢獨特,發展後勁十足。」園區負責人表示,5年之後,這個木材加工區的林產品加工產值將超過120億元,將成為東南沿海最大的木材貿易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