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是一位傑出的思想者

2021-02-25 明教育
陶西平(1935年3月—2020年5月),湖南省益陽市人, 1955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1986年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 1989年擔任北京市市長助理兼教育局長,1993年起擔任北京 市第十屆、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先後擔任八屆、九 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 會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職教學會副會長,中國民 辦教育協會會長,國家考試改革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總督 學顧問等。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第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當見到陶西平先生( 以下簡稱陶老)手託下頜的照片 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創作的那尊「 思想者」的經典雕塑。儘管陶老與羅丹塑造的思想者所 處的時代不同,經歷各異,思考的問題很不一樣,但他們都是思想者,這一點是相同的。

關於思想者,《思想者的足跡》叢書前言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有這樣的一群人,曾存在於久遠的過去,並將一直存在於未來的世界當中,他們手持懷疑和批判的利劍,癖好尋根問底、秉持理性、挑戰權威,不懈地探索真理、揭示本質,他們只是極少數,然而他們卻在為所有的人活著。正是極少數的他們,影響著人類文明的脈絡走向。」

社會大變動的時代最需要思想者,也最能產生思想者。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變動的時代,從世界講,它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我國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的教育事業踏上了新徵程。在這樣的大變動時代,一方面,國際的競爭越來越聚焦於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凸顯, 我國的教育得到黨和國家乃至社會各界空前高度的重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另一方面,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現行教育的批評越來越多,教育飽受詬病,思潮 競逐,觀點紛呈,教育需要回答的問題也最多。

時代呼喚思想者的引領。它要求思想者透過紛繁複雜的教育現象,揭示教育的本質和規律,總結教育的實踐經驗,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指明方向,引導教育事業沿著正確的道路不斷前進。陶老正是這樣一位思想者。他積極回應大變動時代的呼喚,嚴肅、深沉地思索中國的教育問題,不懈地探求教育真理,揭示教育的本質。

從某種意義上說,思想產生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導向是思想發展的根本途徑。在大變動時代,教育遇到許多熱點、難點、重點 問題,正如陶老所列舉的,在教育目的上,如何實現多重需求的統一?在教育公平上,如何處理多重關係的協調?在提高教育質量上,如何實現多樣目標的協調?在教育方式上, 如何尋找科學的教育策略?在對學生的評價上,如何實現過 程與結果的統一?在學校形態上,如何處理現行的社會化組織形態和自組織的關係?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如何適應新世紀教育的需要?這些都是我國、也是當代世界各國教育面臨的共同問題和挑戰。陶老正是在破解這些問題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陶老的教育思想豐富多彩,涉及我國教育的許多方面。

他的報告、文章金句多多,下面這五段就是我信手拈來與大 家分享的:

我們給未來留下了什麼樣的孩子,也就給孩子留下了什麼樣的未來。而基礎教育就是承擔著為未來留下什麼樣孩子的責任。基礎教育必須抓基礎。基礎教育的基礎性,體現在為每個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包括工具性基礎、 思維性基礎和文化性基礎。既要防止盲目追求發展而忽視均衡,更要防止盲目追求均衡而失去發展。僅有入學機會沒有 質量保證的教育不僅難以改變人的命運,也使教育難以持續發展。如果我們不能給學生提供適合於他們的不同的教育機會,誤把對所有學生進行同樣的教育視為公平,那麼,就不僅會導致實際結果的不公平,而且很可能導致起點上的實質性的不公平。

人一生最不會忘掉的就是教育能夠為他留下好身體、好習慣、好心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也不一定就有教育, 教育是情感與理智的結合,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其實說來說去,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用做更好的自己影響孩子,用做更好的自己對待孩子。孩子的價值取向是家風的折射,孩子的社會形象是家風的縮影。破解青少年道德教育困境,一是將至虛歸於至實,二是將至繁歸於至簡。美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和創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幫助學生樹立美的理想,發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 學生的人格和心靈。教育是科學,教育是藝術,教育更是一 種修煉。教育的真諦——永遠處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之中。

教育家都是時代的產物。我心目中的教育家有三個重要標誌,一是有執著的教育追求,二是有成熟的教育理念,三是有成功的教育實踐。我們現在需要的就是這樣一批既能在傳承中守正,又能在變革中出新的教育家。造就一批教育家絕不是選一批苗子進行專門培養可以實現的,而是要為教育家成長創造發揮創造精神與才能的寬鬆的環境。教育家不是溫室裡的花朵,而是迎風鬥浪的海燕。什麼是教育家精神? 有定力、有創造、有擔當,這就是教育家精神。

教育創新是推動教育改革的動力,教育需要理論創新、 制度創新,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創新。創新要做三件事:一是沒做過的事,二是不願做的事,三是不敢做的事。教育創新,無論是觀念層面、制度層面,還是方法層面,歸根結底是要實實在在地使教育事業的發展得到實惠。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正確的教育創新。沒有正確理念引導的、隨心所欲的、排浪式的「 創新」,會使創新的倡導者成為匆匆過客,使創新成果難以融入優秀傳統,甚至可 能造成優秀傳統的斷層。基礎教育的創新不能只是「 加法思維」,必須有加有減。

積極向上的課堂文化是學生智慧、能力、人格生長的必要條件。改革當然不僅僅發生在課堂上,但可以肯定的是, 沒有發生在課堂上的改革,不是真正的改革。從只看「冷冰冰的分」到關注「活生生的人」,是推進教育改革的有力措施,為高校選拔人才提供了更為全面科學的依據。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可能催生的教學模式甚至學校形態的改變,將會成為21世紀教育的最大變革,這一動向已經為許多國家所關注。一所沒有特色的學校是沒有靈魂的學校,一所沒有特色的學校是沒有脊梁的學校。

陶老的金句還可以列出很多很多。他的思想不是散亂的、毫無聯繫的,而是有一條主線把它串聯起來,這條主線就是「 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陶老臨終之前,已無法睜眼,無法自主呼吸、進食,只能靠呼吸機和鼻飼維持。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閉著眼睛,摸索著在小白板上為《 中小學管理》雜誌寫下如下一些字「: 我的教育追求就是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謝謝大家,我還是那顆心。」「 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多麼樸實的話語!但是真要做到又是多麼的不容易!它是陶老為之奮鬥一生的教育初心、教育追求、教育理想,是陶老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我們理解陶老一 生教育主張和教育行為的一把鑰匙。

陶老直接參與了國家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多項重大決策,領導過北京市的教育,指導過很多地區和學校的教改實驗,參與過很多教育學術活動和培訓活動,長期活躍在世界教育舞臺上,因此他的教育思想既影響了國家層面的教育決策,影響了首都和許多地方的教育,影響了大批教育管理者和普通教師,也影響了世界的教育。他「 為所有的人活著」「 影響著人類文明的脈絡走向」。

陶老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具有豐富教育經驗、寬闊教育視野、深刻教育思想和卓越教育領導能力的教育家。他的音容笑貌和高尚品格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原常務副會長、編審

責任編輯:姜乃強

文章來源: 中小學校長論壇

(END)

往期精選


因微信公號改版,為防錯過明教育的推送
請【星標】或文末點【在看】

相關焦點

  • 郭永福:深切悼念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
    原創作者|郭永福(中國教育學會原常務副會長)陶西平同志(以下稱陶老)從2000年至2012年擔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 深切緬懷陶西平先生 他的教育生命延續到最後時刻
    為教育奉獻的一生令人景仰陶西平的一生是為教育事業不斷奉獻和奮鬥的一生。陶西平的報告總是特別受歡迎,既高屋建瓴又貼近一線實際。在網上,很多校長和教師遺憾地說:「再也聽不到陶先生的報告了。」六十餘載春秋寒暑,陶西平的教育生命一直延續到生命的最後時刻。2019年11月,躺在病床上的陶西平仍然撐著病體,為中國教育學會成立40年建言,對基礎教育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逝世
    5月19日,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於早晨6:15在友誼醫院去世。記者從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第二屆理事長楊志彬、北京民辦教育協會秘書處等多處信源證實了這一消息。公開資料顯示,陶西平1935年3月出生,湖南益陽人,曾任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教導主任、校長,北京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北京市市長助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青少年專門小組副組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職教學會副會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國家總督學顧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副主席、榮譽主席,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 沉痛悼念|一代偉大教育家陶西平
    陶西平先生生平:陶西平,湖南益陽人,1935年3月出生,1955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1986年擔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1989年擔任北京市市長助理兼教育局長,1993年起擔任北京市第十屆、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沉痛悼念 | 一代偉大教育家陶西平
    陶西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致力於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不管是明確教育目的,還是促進教育公平,不管是提高教育質量,還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當代世界各國教育共同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改革開放之初,陶西平先生引領和推動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研究與實踐。
  •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逝世!他如此睿智,如此溫暖,如此令人懷念 | 特別關注
    2020年5月19日早上6點57分,一代教育大家陶西平先生在北京友誼醫院去世。聞此噩耗,無數教育工作者在網絡上傳播著陶西平先生去世的消息,緬懷這位德望高重的老教育工作者、教育家。無數校長、教師,講述和追憶著陶西平先生給予他們的領導者的支持、領路人的指引、智者的指導和長者的溫暖。
  • 緬懷陶西平!永不落幕的教育家精神
    今晨,著名教育家,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總督學顧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首任會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顧問陶西平先生在友誼醫院去世,深切緬懷!陶西平,生於1935年,湖南益陽人。1955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從此他便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 羅丹的雕塑《思想者》為什麼這麼有名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彎腰屈膝,右手託著下巴,光著身子的男人——《思想者》。影視劇截圖倘若哪天(見鬼了)你成為傑出校友,除了書,你可以捐贈《思想者》給母校。這些情緒都表現在思想者凸出的眉弓、極度凹陷的雙眼、緊扣地面的腳趾和有伸縮起伏的肌肉中。羅丹將這部分從《地獄之門》獨立出來,並給他取名為《思想者—詩人》展出,《思想者》一名才這樣被傳開。
  • 教育家陶西平今晨逝世,享年85歲​
    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記者今日從「曹燦杯」活動辦公室獲悉,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西平於今天
  • 羅丹的《思想者》到底在想些什麼?
    1904年,《思想者》的展出讓這位久被「正派學院」抨擊的偉大雕塑家羅丹再一次受到了攻擊,「正派學院」的支持者將這個彎腰屈膝,低頭思索又渾身健碩的赤裸雕像形容為「妖怪」,作為對反對者的回應,羅丹的好友花了15萬法郎將這個作品買下,並捐獻給巴黎市,希望能讓這個偉大的作品屹立在先賢祠前,但是市政府廳根本不答應
  •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去世,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副主席
    今晨,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可靠渠道獲悉,著名教育家,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總督學顧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首任會長陶西平去世。陶西平 湖南益陽人,1935年3月出生,1955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1986年擔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1989年擔任北京市市長助理兼教育局長,1993年起擔任北京市第十屆、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羅丹的思想者:你在想啥呢?
    申祁頡/文就算你不知道羅丹,但一定知道「思想者」,因為,這座雕塑實在是太有名了。羅丹是西方雕塑史上劃時代的藝術家,他的雕塑《思想者》被譽為羅丹藝術人生中的裡程碑,也因此使羅丹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家之一。
  • 著名雕塑《思想者》到底在思考什麼?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一位經常赤身裸體出現在大庭廣眾的男人,這位身材健碩、線條勻稱、單手託腮、赤身裸體,遠看如牙痛患者,近看似哲學巨擘的雕像,是法國藝術家奧古斯特·羅丹晚年最為得意的作品——《思想者》。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思想者》最早並不是一個獨立的雕塑,而是跟一座名為《地獄之門》的雕塑在一起,而這個《地獄之門》取自於但丁的《神曲·地獄篇》。
  •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今晨逝世 | 一路走來,他心中的教育是這樣的
    今晨,著名教育家、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總督學顧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聯合會副主席陶西平先生逝世。作為現代教育報的創辦發起人之一,陶西平先生在2018年我們對他的一次深度訪問中,還曾回憶起這段與本報的獨家記憶。
  • 《危機與轉型》對話思想者
    徐瑾 陳偉等 / 2009年4月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對話思想者 / 38.0 / 平裝《危機與轉型——對話思想者》一共收錄了中國經營報社「思想者」欄目的結集文粹就是一份思想財富的珍品。——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放在讀者眼前的這本集子內容十分豐富,一定會引起讀者的極大興趣,也會觸動他們的記憶,啟發他們的思想。
  • 北京思想者畫室——思想者畫室2020年招生簡章 , 杭州校區啟動
    這裡是思想者畫室,原本孩子們此時已經可以來北京集訓,但是因為6月中旬北京新發地疫情影響,北京繼續推遲了開學時間。這種情況讓為了報考清美、央美等美院以及中傳、北電、中戲等名校,準備來京集訓的同學們,倍感焦灼。疫情未期,時間有限,加上對安全的擔憂,很多家長致電我們如何安排。
  • 2019年十大思想者排行榜!馬雲也入選全球「十大思想者」(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2019年十大思想者排行榜!馬雲也入選全球「十大思想者」(雙語) 2019-01-23 11:11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提到馬雲,大家可能都會想到「雙十一」「支付寶」「餘額寶」之類跟花錢或者賺錢有關的標籤。
  • 我們的好校長——陶西平
    北京十二中退休教師孫金英(陶老的徒弟)深情回憶陶西平先生做校長時的點點滴滴。這些充滿畫面感的樁樁往事,讓我們領略到一位出色的教育管理者的非凡魅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作為當時的青年教師,我曾親自領受陶西平老校長的悉心指導與幫助,親身感受到他作為一名出色的教育管理者的非凡魅力。在十二中人眼裡,陶校長是普通而不平凡的。普通,是因為他平易近人,毫無官架子;不平凡,是因為他在十二中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使原本普普通通的學校躋身北京市名校的行列,成為改革的排頭兵,且聲名遠播。
  • 陶西平:美國版《弟子規》對行為規範的提示
    著名教育專家、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在主旨報告中表示,轉型期的教育事業發展更需要理念與實踐的引領與示範,只要能夠對教育事業的改革跟發展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就堪稱人們的心目中的教育家。著名教育專家,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以下為陶西平演講文字:  陶西平: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