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外科醫生吳劍英突然選擇了棄醫從商,進入醫美行業。
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舉動,至少在當時不是,因為沒多久吳劍英就發現,全國只有200個人在這個行業裡活躍,而他們做活動的時候,就擠在一個小房間裡,一點也沒有一個產業該有的樣子,「差一點就跳進了黃浦江」,吳劍英感慨。
多年後,醫美行業從業人員已經超過了50萬,並且變成了中國經濟中最具活躍度的產業。
在吳劍英眼裡,這個轉變最大的功臣是玻尿酸。
大S在《揭發女明星——美容大王2》的書中,曾將玻尿酸形容為「是上帝用來製造亞當和夏娃的黏土」。更早一些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玻尿酸剛剛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眼科教授邁耶從牛眼睛裡分離出來,因為技術複雜且提取量少一度被皇庭貴族壟斷,成為御用的美膚品,被稱作保溼黃金。
現在不一樣,玻尿酸不僅平民化了,還產業化了,甚至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透明質酸產銷國,玻尿酸也被大量應用在醫美行業和化妝品行業。
而產業背後,是玻尿酸發展的曲折之路和吳劍英的昊海生物科技、趙燕的華熙生物科技以及凌沛學的福瑞達等玻尿酸玩家們日益升溫的戰爭。
作者 / 指北BB組
編輯 / 蒲凡
吳劍英應該知道,如果沒有凌沛學,玻尿酸也許還沒平民化。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玻尿酸都是奢侈品,從保溼黃金開始,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醫生第一次將玻尿酸用於眼科手術中並取得成功,玻尿酸被正式作為一種臨床藥物,它的價格每公斤都高達1萬美元。後來西方人發現除了眼科手術,玻尿酸還能用來保溼皮膚、消除膝關節疼痛,1993年一位德國醫生將玻尿酸直接注射進病人的骨關節滑膜中,結果病人沒有了關節疼痛,還恢復了行走能力。
幾乎是同一時間,從華東師範大學生物學畢業的趙燕辭掉了教師這個鐵飯碗,跟同事一起下海去海南淘金,做投資進軍房地產,而另一邊的凌沛學則用生物發酵法製備出了玻尿酸,那項技術被列入了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計劃。
這不是偶然。凌沛學還在山東醫科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就已經研究玻璃酸鈉了,畢業後凌沛學就去了山東省商業科技研究所(山東省生物藥物研究院前身)。
1986年,凌沛學開始組建自己的生物藥物研究室,然後利用魯商集團的前身——山東省商業廳,下撥的三萬元創業經費以及用兩間舊車庫改造的實驗室,開始了對玻尿酸的正式研究。
坐5毛錢的摩的,睡8毛錢一夜的澡堂子,睡辦事處的沙發,凌沛學的團隊在這樣的環境下完成了對玻尿酸的研究,然後再用生物發酵法製備出了玻尿酸,讓注射用玻璃酸鈉價格降低至原價格的1/10,每克從2000元降到200元,實現平民化。
如何產業化?凌沛學的選擇是做企業,但創業其實不在凌沛學的計劃之類,最初他只是想研發產品,將技術轉讓出去,讓別人生產。他和當時有名的化妝品企業南源永芳集團合資過,但由於當時技術不受重視,導致轉讓以及後邊的嘗試都不太成功,於是他乾脆就自己做企業,這才有了山東福瑞達生化公司的出現。
可以說,山東是中國玻尿酸企業的根據地,除了福瑞達,焦點生物、阜豐生物、東辰生物、安華生物以及華熙生物都先後成立並坐落於山東。
其中,焦點生物位於山東曲阜,阜豐生物是阜豐集團旗下企業,而阜豐集團總部在山東的莒南縣,東辰生物是東營的一家企業,安華生物總部在濱州,其創始人韓秀雲曾在華熙生物工作。華熙福瑞達(華熙生物的前身)則成立於1998年,時任董事長是凌沛學教授,發起人分別為博士倫福瑞達(原正大福瑞達)、美國福瑞達、生化公司和正達科技,生化公司即現在福瑞達集團的前身。
說起來,福瑞達與華熙生物是現在山東玻尿酸玩家裡最親的,華熙生物不僅出身自福瑞達系,且其首席科學家兼副總經理郭學平,是凌沛學的學弟,且都出自山東省生物藥物研究院。
不過,後來打得最兇的也是他們兩個。
2005年是一個轉折點。
這一年,伴隨著韓國政府在文化產品出口上的各項支持,韓劇風席捲中國,而與這股潮流一起到來的是韓國的顏值經濟,由此開始,中國人赴韓整容開始成為一種現象。
顏值經濟到來前,2003年凌沛學已經依託山東福瑞達集團創立了專研玻尿酸護膚的化妝品品牌頤蓮,並推出了第一支以玻尿酸為核心的護膚產品,開創了中國玻尿酸護膚的先河。
不過,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的醫美行業都是以韓國為標杆在發展,包括使用的整形美容產品,比如玻尿酸、肉毒素、美白針也都以進口的為推薦,一方面是由於此前國產產品可供選擇的餘地少,另一方面是進口水貨可以給美容機構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
在過去,進口玻尿酸同款品牌在香港的售價幾乎是國內的一半價格,而進口品牌和國產品牌的玻尿酸對比,價格可以高達3-4倍。隨著越來越多國產玻尿酸品牌的出現以及老品牌對信任背書的鞏固,這種情況漸漸好轉。
一邊是全球知名的化妝品公司比如如歐萊雅、雅芳、資生堂、愛茉莉等都從福瑞達集團採購高品質的透明質酸,另一邊是國產企業的崛起以及資本的進入給了市場信心,吳劍英的昊海生科在2013年帶著第一款注射玻尿酸產品「海威」正式進軍醫美行業,雙鷺藥業、華東醫藥等企業也提前布局涉足玻尿酸,進而使進口商品,包括水貨的獲利空間被壓縮無幾。
老玩家行列裡,華熙生物的最初目標是完成上市,所以其成立不到一年就開始進行頻繁的股權變更。
公司成立後8個月,正大福瑞達將所持有的25%股比轉讓給正達科技,正大福瑞達退出了持股人行列,之後經過3次同比例增資,到2007年12月,福瑞達集團持股量增至500萬股,出資額500萬元。而在2004-2005年間,正達科技、美國福瑞達分別將手中持有的山東福瑞達50%、25%的股份,轉讓給了華熙境外公司開曼華熙。
經過一系列股權轉讓變更後,2008年10月,開曼華熙在港上市前夕,趙燕已間接持有山東福瑞達91.5%的持股量。
華熙想要「去福瑞達化」。去年3月份,華熙福瑞達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淨資產值折股的方式依法正式變更為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站在銷售市場來看,華熙生物的業績很好,是處於第一梯隊的企業,這種好除了體現在華熙生物所公布的財報數據上,更直觀地表現在了掌門人趙燕身上。4月7日福布斯發布了2020全球億萬富豪榜,趙燕的財富為39億元美元,約為273億人民幣,在山東富豪中排名第一,而從財富額上看,華熙生物是其財富的主要來源。
即使其因在港股表現不溫不火而在2017年從港股退市,於去年11月份登陸科創板,登陸當天趙燕也以超過241億元的持股市值,成為科創板首s富。
但背靠魯商集團的豪門之子福瑞達的發展讓華熙生物感受到了威脅,根據天貓的最新數據,自從去年4月份開始,福瑞達品牌頤蓮玻尿酸保溼水噴霧一直保持全網銷售第一,去年頤蓮品牌還獲得了京東年度好點榮譽,且是面部護膚類目唯一入圍品牌,而其另一品牌詮潤,去年9月份上市的玻尿酸面膜半年時間裡,銷售額就超過了8000萬。
於是華熙生物先是與李佳琦籤排他協議,想要封堵福瑞達旗下這些護膚品牌的直播出路, 在李佳琦的加碼下,華熙生物自有品牌誇迪系列產品賣得很快,不過福瑞達的頤蓮首場騰訊看點直播也不賴,觀看人次2小時達到39.5萬。
緊接著從3月底到現在,華熙生物又直接展開了一系列針對福瑞達的負面操作,指責其在商業的不正當競爭等。
但華熙自身多重光環之下,是資本市場的質疑。明明其回歸了科創板標榜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對研發投入的佔比很少。根據招股書顯示,其2016年-2018年的研發支出在營業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5.99%、11.01%和8.25%,遠低於其他科創板受理企業研發的30%投入。對應地,其用於廣告宣傳、市場開拓、線上推廣服務的費用卻在年年上升,2018年這三項費用支出佔經營成本比重接近40%,而其2016-2018年的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從15%上升至22%。
「去福瑞達化」下面,是與福瑞達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先不說郭學平曾在山東藥學科學院下屬的山東省生物藥物研究院、山東福瑞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分別任職10年,山東生物藥物研究院一開始就是華熙生物的技術「賦能」源頭,比如郭學平指導了華熙生物的玻尿酸原料研發,當時部分借調的研發人員由華熙生物支付工資,但社保繳納主體仍為山東藥科院,而華熙生物副總經理劉愛華曾當了4、5年的山東省生物藥物研究院副院長。
除此之外,華熙生物的發展與福瑞達的關聯交易脫不了關係,主要功臣即福瑞達參股公司博士倫福瑞達——美國博士倫參股的合資公司。2005年博士倫福瑞達已是華熙生物的第二大客戶,2006年、2007年又躍居成第一大客戶。
三年時間,其向華熙貢獻的銷售額分別佔到總銷售額的23.9%、30.4%、13%。
同樣受到資本質疑的,還有吳劍英的昊海生科。
實際上昊海生科曾在2011年與2013年兩次申請A股創業板IPO,然而都未成功,於是才在2015年轉戰港股上市。與華熙一樣,業務增長的同時其港股市場的表現卻不盡人意,隨後在去年回到科創板,但昊海生科在科創板上市的第6個交易日開盤價報88.53元,跌破了89.23元的發行價,成為科創板首批跌破發行價的新股。
而回歸A股,昊海生科就一直處在圈錢的質疑當中,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盈利能力,在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昊海生科都不冒尖,發行價如此之高,且為港股股價2倍。這不得不引人想像。
從市場份額與資本實力來說,這個行業更像是華熙與福瑞達在雙雄爭霸。
華熙生物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及銷售企業,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透明質酸原料銷量達到500噸,華熙生物透明質酸原料產品產量近180噸。也就是說,華熙生物全球市佔率接近36%。
在營銷上,華熙也有自己的一套操作,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2018年底故宮口紅的驚豔誕生,一夜爆紅,同時也將背後品牌的潤百顏的生產商華熙生物,推到世人面前,不然到今天也很少有人知道華熙生物這家公司。
福瑞達營銷能力不及華熙,但其背靠魯商集團,在擁有核心技術的同時,去年魯商集團為了完善全資子公司福瑞達集團的上下遊產業鏈,收購了全球第二大玻尿酸原料工廠焦點生物,讓福瑞達戰鬥力直線up。
一左一右,誰也不輸給誰。
最重要的是,玻尿酸產業還是一塊大蛋糕。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 2018年,透明質酸填充項目成為中美日等國最受歡迎的醫美項目之一,受益於此,醫藥級透明質酸在中國醫美市場的應用佔比也在逐步提升,從2014年的28%上升到2018年的46%。
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查報告,預計在未來五年,全球透明質酸原料市場將保持18.1%的高複合增長率,在2023年達到1150噸的市場銷量。
另外在中信證券研究報告的預測中,今年中國的玻尿酸行業將達到1000億元級別的市場。
那麼玻尿酸行業的下半場,到底是掌握核心技術的福瑞達還是長袖善舞的華熙生物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