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病中醫臨床診療叢書》日前在京出版發行。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會長王承德任總主編,65位專家組成編委會、235名學者參與寫作,耗時3年精心打造的風溼病領域的專業叢書。《叢書》共17冊413萬字,從醫80年的百歲國醫大師路志正盛讚為「中醫藥事業之幸事,風溼病患者之福音。」
風溼性病痛是一種常見病,在我國發病率達30%,其特點是常見、多發、病程長、難治癒。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110種難治性疾病當中,風溼性疾病11種。為了提高風溼病診斷和治療水平,突出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滿足患者的需求和臨床工作者的需求,本套《叢書》不僅匯集了西醫風溼病最新的前沿動態,還摘錄了古代名醫名家的經驗用藥;同時又有當代風溼病學大家、名家的經驗總結。
本套《叢書》編委會陣容強大,王承德擔任總主編,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董振華教授擔任主審;路志正和王永炎院士及晁恩祥國醫大師為之做序。《叢書》以西醫命名的17個最常見病種(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關節炎、成人斯蒂爾病、反應性關節炎、乾燥症候群、纖維肌痛症候群、骨關節炎、痛風、骨質疏鬆、白塞病、風溼性多肌痛、硬皮病、炎性肌病、銀屑病關節炎、兒童常見風溼病、產後痺)為目。冊冊體例一致、每冊各為9章,分別是歷史沿革、病因與病機、診斷與鑑別診斷、中醫治療、西醫治療、常用中藥與方劑、護理與調攝、醫案醫話、臨床與實驗研究。
「如此鴻篇巨製,乃風溼病診療之集大成者,蔚為壯觀。」國醫大師路志正說。全套書綱舉目張,條分縷析,廣搜博採,匯通中西,開合有度,可通覽亦可分檢之。其立論嚴謹,條理分明,集醫理與實踐、醫學與藥學、中藥與針灸、治療與保健於一體,是編著者多年風溼病臨床經驗的結晶,對醫、教、研和患者的康復均有很高的應用指導價值。他認為,風溼病是世界頑難之疾,其治療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尚需廣大有志於風溼病研究的仁人志士勤於臨床,不懈探索,傳承創新,攻克頑疾。
國醫大師晁恩祥表示,《叢書》匯集國內著名中醫風溼病專家,通力合作,如此鴻篇巨著,乃風溼病診療之集大成者有著較高的實用性,值得推薦。每一分冊以病立論,獨立成篇,理法方藥齊備。通覽古今,中西並重。細觀其學術性,理論性,權威性均有較高的水平。
「風溼叢書十七卷,傳承創新一片心;黃卷青燈千百夜,字字珠璣粒粒金。」國醫大師孫光榮說,綜觀《風溼病中醫臨床診療叢書》,主意高遠,結構緊密,持論允當。溯源古今賢達之述著,博採歷代名家之方藥,綜述現代研究之成果,中醫為體,西醫為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治療與調攝相結合。辨證天人合一,論治三因制宜,療效與藥物的評介中肯而適當。《叢書》真可謂專科專病現代診療書籍的範本。
「《叢書》的出版發行,是中醫風溼病學界之大事,又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重大成果。」首都國醫名師姚乃禮說。《叢書》從臨床診療目的出發,在論述中醫對風溼病認識的同時,結合西醫學研究之最新進展,對風溼病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對其流行、轉歸、預後有了新的視角,不僅為風溼病的辨治提供了系統的理論和規範,也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更多的診療思路。
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認為,《風溼病中醫臨床診療叢書》在中西醫兩個不同學科的關係處理中,探索出了符合時宜的雙贏之路:一書在手,知中知西,利患利民,應時應需,反映出中醫人在人格上的包容大度、思維上的靈活睿智、追求上的高效務實。
「風溼之病,歷史悠久,其與骨傷疾病關係密切。」全國名中醫孫樹椿表示,這套叢書既有實用性又有指導性,內容詳實,易懂實用,深度、廣度必備,不僅匯集了西醫風溼病最新的前沿動態,又摘錄出古代名醫名家的經驗用藥,同時又是當代風溼病學大家、名家的經驗總結,反應了國內中醫風溼病學界的最高水平。
首都國醫名師房定亞認為,《叢書》將中醫傳統觀念與現代醫學認識相結合,借鑑現代醫學風溼病分類與命名,系統介紹了臨床常見的17種風溼性疾病診療方法,更加切合現代中醫風溼病臨床實際,不但授中醫風溼病醫師以圭臬,而且更能為西學中醫師、甚至西醫學者提供有益的借鑑和參考。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教授朱建貴表示,《叢書》與時俱進,為提高風溼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突出中醫藥特色和優勢,融匯總結中西醫治療風溼病的科研成果和經驗,適應風溼病學科的發展,滿足臨床需求而編寫,高屋建瓴,傳承創新。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