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5級本科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清華大學優良畢業生榮譽獲得者,曾獲得 「國家獎學金」、「清華之友——白晶獎學金」、 「好讀書」獎學金等諸多獎項;畢業期間成功申請史丹福大學等5所著名院校博士項目,未來計劃從事神經生物學相關的工具開發研究。
大學四年 戀戀不捨
總的來說,當時最渴望的就是「清華人充實而幸福的大學四年」,如今回頭看,我的確感受到了充實而問心無愧的幸福。
對於大學生活,我最不舍的主要有兩樣。首先是最可愛的老師們和身邊的小夥伴們,他們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在學業上,初入大學的我就是在老師們的指引和輔導員的幫助下,逐漸適應了大學的學習節奏,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一想到就要和帶領我們走入科學殿堂的老師們說再見了,真的很難過,尤其是劉棟老師和李珍老師,當我在課題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是他們的鼓勵和支持幫我一次次挺過難關,助我邁出科研的第一步,讓我終生受益,真的很感謝老師們!
我對於身邊的小夥伴們同樣是非常不舍,平時的點點滴滴,比如不著邊際的閒聊、困難時候的互相鼓勵、分享信息時的友愛和關懷,都會成為我最難忘的回憶,而認識了這群有理想、有行動力的小夥伴,更是我大學期間最珍貴的收穫。第二樣不舍的就要數清華的食堂了,到現在我還沒有把所有的食堂都吃遍,吃過的菜品也不及總數的十分之一。現在就要匆匆離開了,看起來當年「吃遍清華美食」的宏圖大志只能成為一個美好的夢了。
與生命學院副院長劉棟合影
科研訓練 受益匪淺
在科研上,我喜歡探索未知、挑戰自我。
最先讓我燃起了對科研的熱情、明確對科研興趣的就是清華學堂生命科學實驗班。在那裡,三年來每周末的學術活動,比如Journal Club、與優秀科學家座談、學術沙龍等等,不僅使大家受到了良好的學術訓練,也鍛鍊了大家的科研思維和展示能力。同時我也非常感激學堂班指導委員會主任劉棟老師在我課題不順的時候給了我很多幫助和建議;也很感謝老師在我課題長時間沒有進展、感到困苦、迷茫的時候,讓我明白——對於本科生來說,更多地體驗科研的過程並找到自己最喜歡的研究方向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引導我最終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課題方向,在科研之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2018年暑假,我有幸入選史丹福大學UGVR項目(Undergraduate Visiting Research Program),和另外17名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們共同來到美麗的史丹福大學進行為期八周的暑期科研,在那裡我們順利完成了「利用光控分子馬達實現光操縱蛋白質在神經元樹突中的定位」(Optical control of protein localization in neurons by photoswitchable molecular motors) 課題並獲得了導師Michael Lin教授很高的評價。
經過不斷的嘗試與探索,我認為神經科學是非常有趣而充滿挑戰的領域,目前我還在鍾毅老師的神經生物學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並參與課題「動態記憶維持階段對已加固記憶的增強」(Enhancement of consolidated memory during dynamic memory maintenance)的研究,文章目前在投。在這次的科研過程中,我體驗過無數次實驗失敗的痛楚,也品嘗過成功的喜悅,收穫非常之大。同時,由於神經科學與計算機科學的聯繫緊密,我也完成了計算機輔修學位的學習,希望能夠在以後更好地用所學解決專業問題,推動神經科學的發展。
在斯坦福暑研期間的海報展示
寫給你們的話
「尋求幫助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這裡,也有一些話想要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勇於向別人尋求幫助。我之前也沒有辦法理解這句話,更沒有勇氣踐行這句話。但經過大學四年,現在的我越來越意識到,尋求幫助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例如在我申請出國的過程中,很多學長學姐如鄒心之、徐一帆、楊林楓、孫笑塵、路瑤等等都給我了特別大的幫助,他們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幫我修改個人陳述,提出關於面試準備的建議,甚至還在我到波士頓和紐約面試的時候讓我借住,現在每每想起這些都讓我感到特別溫暖。在此我想告訴學弟學妹們,當你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要勇於開口向別人尋求幫助,大多數人會很樂意幫助你們,因為幫助別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另外就是要多讀書、多思考,學會將閱讀的時間碎片化,養成即使在繁忙之中也能積少成多閱讀的習慣。
參加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會
俗話說,「半國英才聚清華」。吳妍說:「感謝清華這樣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對我的歷練,感謝老師、輔導員、同學們、學長學姐和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們對我的幫助。在清華四年的成長和經歷,必將成為我人生寶貴而溫暖的回憶。在未來,回想起在清華奮鬥的時光,一定會是一抹永不褪色的幸福。」
來源:清華招生 萊福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宣傳中心 編輯 | 劉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