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這個視頻,一個小女孩躺在地上撒潑打滾,旁邊站著外公外婆,外婆手裡端著藥讓她喝,但是看這樣子,兩個老人是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
小姑娘一邊在地上翻滾,一邊嘴裡大喊:「我不喝!」外公幾次嘗試下手把小外孫女抱起來,但她力量實在是大。
就在這之後,在房間裡的姐姐手拿作業本就出現了,怒氣衝衝地朝地上打滾的妹妹走來。
沒有說話,但是原本打滾的妹妹仰頭看見姐姐來了,「噔」的一下爬了起來。
看姐姐的樣子,明顯是嫌妹妹吵到自己學習了,所以才來收拾妹妹的。
妹妹也很失去,立馬爬起來接過姥姥手裡的碗,把藥一飲而盡。姥姥看到這一幕怎麼也憋不住笑了。
01
二胎家庭裡的「一物降一物」,往往是哥哥姐姐「降」弟弟妹妹
一般來講,孩子最怕的人要麼是爸爸,要麼是媽媽,但在二胎家庭裡,這樣的關係可能不適用。
因為有可能二寶相對於父母的話,可能更聽哥哥姐姐的話。
這並不是少數家庭這樣,而是多數二胎家庭都這樣。
之前也有一個小男孩不喝口服液,無論媽媽怎麼勸都不管用,但是姐姐拿著練習冊去問媽媽的時候,弟弟突然站起來,接過媽媽手裡的口服液就喝了起來。
02
這種一物降一物的關係為什麼會存在?
分析一下就能明白箇中原因:
爸媽只是嚇唬,哥哥姐姐是真打
在一些家庭中,家長不會真的打孩子,所以這就讓那些特別會看眼色的孩子摸到了空子,知道如何威脅父母,但是在哥哥姐姐這裡並不管用。
因為哥哥姐姐才管不了那麼多,才不會因為你小就一定讓著你,畢竟哥哥姐姐也是孩子。
哥哥姐姐比父母更了解弟弟妹妹的想法
再怎麼說孩子之間的溝通可能比跟父母溝通的都多,他們都是同齡人,也更了解彼此的脾氣秉性。
所以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哥哥姐姐 能站在弟弟妹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當然也最能理解弟弟妹妹撒潑打滾、蠻橫不講理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對於二寶來說,他們的那些伎倆,在哥哥姐姐眼裡早就被看透了。
哥哥姐姐抓住了弟弟妹妹的把柄
「你不聽話我就把……告訴爸媽。」
這樣的威脅讓孩子很害怕,所以就選擇了任由哥哥姐姐擺布。
不管怎樣,家裡有個能降住二寶的大寶,能幫爸媽省不少事兒。
03
爸爸媽媽也要從中反思一下為什麼家裡的二寶更聽大寶的話。
從中就能找到和孩子溝通的要點了。
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審視孩子的問題很重要
我們很多家長總是站在制高點去看孩子的問題,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沒有同理心,讓孩子不能認同。
其實回想一下自己是如何成長的,幫孩子去排憂解難。而不是單方面的命令、指教。
家長的經驗也是在小時候不斷試驗才得來的,而孩子沒有經歷過,所以對父母給出的意見不能感同身受。
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走一些彎路,這樣,你再去引導孩子的時候,等孩子這件事做完才發現原來爸爸媽媽給的方法是最合適的。
這樣,孩子也就更加信任爸爸媽媽了。
說到做到好立威
就像開篇提到的視頻一樣,外公外婆只是在一旁站著看,沒有一個「狠角色」,所以讓妹妹更加猖狂。
孩子也是因為家長不會真打,所以才如此放肆。
但如果爸爸媽媽能夠說到做到,那看到的將是另一幅景象。
不要光嚇唬,只打雷不下雨,孩子早晚摸透了,也就不怕了。
所以父母還是應該說到做到。
比如吃飯,「你要不吃我就收走了,中途餓了也沒東西吃。」
那麼接下來就照做就好了,中途真的不要給孩子東西吃,體會到餓了,下次就能按時吃飯了。
孩子就是如此有眼色。
04
「老大憨,老二精」,二寶天生就有競爭意識
很多人都說「老大憨,老二精」,這不是沒有依據的。家裡的二寶一出生就有競爭意識,有哥哥姐姐的前車之鑑,所以他們更知道如何做能免於挨揍,成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討父母喜歡。
老二最會看臉色,更會「看人下菜碟 」。
所以,很多時候,聽聽大寶的聲音,不要只聽二寶的一面之詞,這樣才能處理好大寶和二寶之間的問題,儘可能的做到一碗水端平。
雖說比較難,但在判斷兩個孩子的事的時候,你公平的態度同樣可以給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記住,二胎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說這樣的句式:「你是哥哥/姐姐,你得讓著弟弟/妹妹……」
把老大對老二的付出變得理所當然,久而久之,老大就容易迷失自我,變成「扶弟魔」,或者說是表面服從卻內心抗拒,這樣都不利于大寶的心理髮育。
在教育我家大寶和二寶的時候,從來不會說誰小偏心誰,不會讓老大一味的忍讓妹妹,有時候我會讓大寶加入到教育二寶的行列,對他們兩個都很公平,誰錯就是誰錯,所以,他們兩個的關係也一直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