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於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學生長期居家上網課,很多學生出現了緊張、恐懼、焦慮等心理症狀,加之中小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很多學生出現心理症狀,甚至導致了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為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心理健康建設,培養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小養成愛黨、愛祖國、愛集體、愛家庭、尊老愛幼、積極向上向善、身心健康的好學生。瓊山區教育局對轄區32所中小學校開展「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進校園活動。對此中華網融媒體心理欄目採訪了負責組織本次活動的瓊山區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鍾學齊主任。
鍾主任認為:這次活動是為了消除疫情的心理影響,使學生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並像陽光般的成長而開展的。此次活動除了給學生發放《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手冊》,主要依據心理學專家韓國中先生主編的本土化《五形心理學》教材中的淨心、正心、美心、護心與養心之道,以韓國中先生為首的心理學專家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文化之精髓與西方心理學的認知、情緒、性格、行為與適應相結合,並與積極心理學的六大美德即智慧、善良、勇氣、正直、自製與卓越相結合,最終形成校園&34;的果實,即天性、孝順、感恩、愛與念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實踐效果。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圓滿了孩子的天性。即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習性是後天習得而來,如自私、任性、忤逆、虛榮、好勝等;稟性是人生來具有的不良情緒,如怨恨惱怒煩;天性是孟子所云:人之初,性本善,即天生具有的純淨尚善的性德。人若想心態陽光,就要常常處在天性做主,抑制稟性起作用,並養成良好的習性,心態就會像陽光般的燦爛。
二、促進了孝道文化開展。孝順是兒女對父母所盡的勿緩、勿懶、敬聽、順承與養老之本份,孝順是和諧親子關係之根。小羊跪乳,烏鴉反哺,說明萬物都有知恩、報恩之靈性與天性。做為萬物之靈性的尚品之人,更應該以孝順為做人之基。
《孝經》云:「孝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孝有層級,小孝為孝之身,中孝為孝之心,大孝為孝之志,至孝為孝之慧。
三、促進了感恩教育的開展。感恩就是回報為你付出的人、事、物、國家、社會及環境。
世界因色彩而美麗,食物因佐料而美味,人因感恩而增福。
感恩天地、國家、父母、老師、同學、朋友、農夫及一切付出的人。感恩需發四心:真誠心、恭敬心、平等心與懺悔心。
感恩特質:知足當下不貪求,回報之心無企圖。
四、促進「愛」的主題教育。愛是無條件的給予與付出。愛如陽光與水一樣,付出前沒有企圖,付出中沒有計較,付出後不求回報。愛是慈悲,愛是用生命喚醒生命,愛是恆常的厚愛與眷顧,愛永無止境。
愛首先愛自己,連自己都不愛的人無條件愛他(她)人。愛別人首先愛自己,這是愛的法則,愛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失,孝之始也」。愛自己的最高境界是長養善德,還原靈性,「孝經」云:「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愛自己是蘊藏,愛他人是流淌,愛在內在,強大能量的釋放,對人對己都是真誠、接納充滿信心和愛!
五、從「念力」層面促進正能量教育。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念力不受高山大海之阻隔,它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瞬時到達。傳統文化認為「無為萬物之始,有為萬物之母」;「無中生有,有生萬物」。量子科學發現,念力是能量,能量產生信息,信息生成物質。世界是如此,內心世界亦然。「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四句話是所有語言資源最具能量的語言,起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效果。這四句話是進入潛意識的信息淨化器,可以瞬間清理潛意識儲藏的不良記憶並填充愛的能量,&34;一次性完成,具有一二三、三二一的特質,進而提升人意識系統中的能量,使人生發生意想不到的改變,正所謂「正氣聚而百事通」,包括能夠改善學業、健康、財富、人際關係等。
總之,通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本土化心理學進校園活動,對學生積極開展了有關陽光成長的五個因素的育人活動,使學生們充分認識了自我,成長了自我,發展了自我!並能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進而實現愛人愛己、調整情緒,釋放壓力,回歸本善,圓滿天性,放飛心靈的心理健康目標。
(責任編輯:孫東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