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是封建統治者制定的官方考試書籍。也就是官方版本的教科書。歷來對其爭議不斷,但從歷史及文明發展角度來說,他們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尤為深遠。
四書五經,是指「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書名單:《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名單:《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我們只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必然得提到「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四書五經」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舉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四書五經」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時至今日,「四書五經」所載內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現代人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
作為新世紀的新青年,對待四書五經,我們也該採取辯證統一的觀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適應自己人生道路的觀點與理念大可儘管「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