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唐多令》,垂柳不縈裙帶住,道盡依依惜別的愁思與憾恨

2020-12-22 騰訊網

《唐多令·惜別》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此詞描寫漂泊生涯中與戀人惜別的難以排遣的離愁,反映了一種鬱鬱寡歡、孤寂落寞的失意情懷,構思新巧,情感細膩,極富藝術感染力。

唐多令·惜別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

這是一首客中送別的詞作。 構思新巧,感情真實,描寫細膩,文筆暢快。

上片寫秋愁。「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怎樣才算合成「愁」字?它是離別的人「心」上的「秋」景。即使芭蕉在那不下雨的時刻,也會發出悽涼的聲響。

起首兩句,作者巧妙地把一個「愁」字分開來,成為「心」與「秋」,而且「秋」在「心」上。一下子使人產生很多聯想。舊時文人,喜愛把秋光與愁悶聯繫在一起,將秋天的蕭瑟景象移情於人事的變化,抒發悲秋的感慨。作者也不例外,抓住這點,在此特意吟哦。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照理講,秋陽照耀下的芭蕉,該是綠得可愛的景色,而在作者看來,芭蕉颼颼作響,恍惚是「離人」傷別時的痛苦的心聲。也就是說,在「離人」的眼裡,在「離人」的世界裡,一切都是愁思與憾恨的根源。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人們都說秋天的夜晚涼爽宜人,但我害怕登臨樓頭,看那皎潔的月色。作者為什麼怕登樓看月呢?因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靜夜思》詩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裡,作者借用了這個意思,表明自己有著濃烈的鄉愁。同時,也使詞意很自然地過渡到下片。

下片抒發感慨。「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歲月蹉跎,往事在夢中消逝。花兒凋謝,時光似煙水白白流去。群燕辭歸,列隊向南飛去,而我卻長久地流落異鄉。

前兩句以比喻、對照的手法,感嘆美好的年華早已沒留蹤跡。後一句化用曹丕的《燕歌行》的詩意,傾吐淹留異鄉的苦悶。這種寫景含情、抒情寓恨的文筆,語極悽惻,哀感甚深。

「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垂柳不留住離人,卻光想系住行舟又有什麼用處?

「垂柳」是眼中秋景 ,而又關乎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 。「 縈」、「系」二字均由柳絲綿長思出 ,十分形象。「垂柳不縈裙帶住 」一句寫的是其人已去,「裙帶」二字暗示對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間的關係 ;「謾長是 ,系行舟」二句是自況,意思是自己不能隨去。

羈身異鄉,又成孤零,本就有雙重悲愁,何況離自己而去的又是一位情侶呢。

由此可見,篇中「離人」二字具有多重含義 ,是離鄉又逢離別人,其愁也就更其難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尚留,情不得已,難以釋懷,無賴至極,於是埋怨起柳絲的系或不系,真是耐人尋味 。

這裡,作者以極富詩情的藝術語言,描繪垂柳恍惚可以系物而空自徒勞的形象,寫出客中送別時起伏多姿的內心活動,道盡依依惜別的愁思與憾恨,給人以無限遐想。

相關焦點

  • 吳文英的一首詞,開篇妙語雙關,涉筆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來
    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是一語雙關的用法,讀之很有巧趣。再如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其中的一個絲字就與思諧音,可謂鍊字精準。但詩人總是喜歡含蓄,讀者在閱讀時就需要用心體會,才能感受古典詩歌的無窮魅力。下面介紹吳文英的一首詞,開篇妙語雙關,涉筆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來。
  • 10首值得背誦的古詩詞,不做胸無點墨之人
    纏綿思盡抽蠶繭,宛轉心傷剝後蕉。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黃景仁《除夕偶成》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 宋代吳文英《浪淘沙·燈火雨中船》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這首詞是吳文英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的,吳文英漂泊中重到臨安(今杭州),尋訪故園舊居,追憶當年的情人。 吳文英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
  • 15首最美宋詞情詩:餘生只願與君度,情深不負共白頭
    朱粉不深勻,閒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愛,穿越了時間,不拘於外物羈絆。相遇容易,相守不易。正如李之儀所寫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 詩詞丨15首最美宋詞情詩:餘生只願與君度,情深不負共白頭
    朱粉不深勻,閒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愛,穿越了時間,不拘於外物羈絆。相遇容易,相守不易。正如李之儀所寫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 劉長卿的這首詩,送別友人歸去深山草堂,訴盡了依依惜別之情
    長亭的路上,垂柳依依,碧草連天,唯美的環境卻難掩離別的傷感。與朋友傷感離別的時刻,長亭踐行,離別的話語說了千千萬,離別的苦酒也喝了不少。時間悠悠而過船兒就要出發,無論有多少不舍,此刻不得不忍受離別之痛,諄諄的話語,淚水浸溼的眼角無不顯示著依依惜別之情。離別之時總是充滿了傷感,令人思緒萬千,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劉長卿的送別詩《送靈澈上人還越中》送別友人回越中。
  • 吳文英的一首《風入松》,借景抒情,表達了內心深深的惆悵和思念
    不寫「見」而寫「聽」,描繪了詞人日夜不忍看到花兒在風雨中飄落的孤悽之況,所以只能聽風聽雨,愁風愁雨。接下來一句中,「痤花銘」是北周時期著名文人庾信的一篇作品,作者在這裡借用之,代指葬花詞。「草」為動詞,即起草,書寫。看到落花滿地的悽涼之景,詞人不僅想要葬花,更想為其草銘,傷春惜花的他不禁愁緒萬千。
  • 觀宋填詞168|七寶樓臺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吳文英的爭議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60年),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關於他的爭議,一個是從文學創作上來看,有人推崇,有人貶低。另一方面,吳文英和姦臣賈似道有來往,也頗為人所爭議。莫重來,吹盡香綿,淚滿平蕪。上闕還是黃昏的樓前憑欄,下闕一下子轉到雨夜燈下。
  • 唐多令十闋:欲畫梅花方退雪 萬千痴慕碎心揉
    一段淺相遇,幾許深相知,最憫有人不懂情。不戀風花雪月美,卻依愛恨情愁苦。難以讀懂曠戀,今生人間一場醉,不知塵緣幾世醒。 驀然回首,也曾千辛萬苦,立志宏圖,也曾名利雙收,那般繁華。如今盡懂,寧靜致遠方乃修心之道,為顧及本色,固名利皆拋。人生追求至此,淡看過往,清心生起,何以再運籌帷幄。或許,你之經歷與我一樣,因為你憐憫的淚光已經向我傾訴,相知,同是天涯淪落人。
  • 垂柳:神異與詭異,風水與禁忌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MK工作室】,經原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垂柳作為一種常見的綠化樹種,在人們日常的生活中並不少見,許多人愛其柔美的姿態,也愛有它的詩歌。從古至今,垂柳被中國人賦予了許多的文化意象,但比起文人墨客們對其的想像,民間對垂柳的文化想像則要更加天馬行空,在各地的百姓心目中,垂柳有著更加豐富多彩的形象。
  • 這28首宋詞,唱盡大宋王朝319年
    《蝶戀花》誰道閒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他的詞委婉含蓄,清麗雅淡,沒有沿襲老師蘇軾的豪放詞風,卻成為了婉約派的掌門人。一首《滿庭芳》,讓他有了「山抹微雲學士」的美稱。
  • 宋詞極簡史丨這27首名作,唱盡大宋王朝319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秋窗讀書圖》宋 劉松年 《唐多令》 【宋】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 燕辭歸、客尚淹留。 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 在古詩詞中,愁思是有形狀有長度有分量的
    在張仲素的這首《燕子樓》中,女主人公盼盼因為思念自己已經歿去的丈夫,守舊愛而不嫁,因此成為一段佳話。詩中盼盼對於丈夫的相思就是一種難以排遣的愁思。怎樣讓讀者感知到盼盼的愁思有多麼綿長而沒有盡頭呢?張仲素就賦予了它一定的長度:地角天涯未是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