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惜別》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此詞描寫漂泊生涯中與戀人惜別的難以排遣的離愁,反映了一種鬱鬱寡歡、孤寂落寞的失意情懷,構思新巧,情感細膩,極富藝術感染力。
唐多令·惜別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
這是一首客中送別的詞作。 構思新巧,感情真實,描寫細膩,文筆暢快。
上片寫秋愁。「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怎樣才算合成「愁」字?它是離別的人「心」上的「秋」景。即使芭蕉在那不下雨的時刻,也會發出悽涼的聲響。
起首兩句,作者巧妙地把一個「愁」字分開來,成為「心」與「秋」,而且「秋」在「心」上。一下子使人產生很多聯想。舊時文人,喜愛把秋光與愁悶聯繫在一起,將秋天的蕭瑟景象移情於人事的變化,抒發悲秋的感慨。作者也不例外,抓住這點,在此特意吟哦。
「縱芭蕉不雨也颼颼。」照理講,秋陽照耀下的芭蕉,該是綠得可愛的景色,而在作者看來,芭蕉颼颼作響,恍惚是「離人」傷別時的痛苦的心聲。也就是說,在「離人」的眼裡,在「離人」的世界裡,一切都是愁思與憾恨的根源。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人們都說秋天的夜晚涼爽宜人,但我害怕登臨樓頭,看那皎潔的月色。作者為什麼怕登樓看月呢?因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靜夜思》詩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裡,作者借用了這個意思,表明自己有著濃烈的鄉愁。同時,也使詞意很自然地過渡到下片。
下片抒發感慨。「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歲月蹉跎,往事在夢中消逝。花兒凋謝,時光似煙水白白流去。群燕辭歸,列隊向南飛去,而我卻長久地流落異鄉。
前兩句以比喻、對照的手法,感嘆美好的年華早已沒留蹤跡。後一句化用曹丕的《燕歌行》的詩意,傾吐淹留異鄉的苦悶。這種寫景含情、抒情寓恨的文筆,語極悽惻,哀感甚深。
「垂柳不縈裙帶住,謾長是,系行舟。」垂柳不留住離人,卻光想系住行舟又有什麼用處?
「垂柳」是眼中秋景 ,而又關乎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 。「 縈」、「系」二字均由柳絲綿長思出 ,十分形象。「垂柳不縈裙帶住 」一句寫的是其人已去,「裙帶」二字暗示對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間的關係 ;「謾長是 ,系行舟」二句是自況,意思是自己不能隨去。
羈身異鄉,又成孤零,本就有雙重悲愁,何況離自己而去的又是一位情侶呢。
由此可見,篇中「離人」二字具有多重含義 ,是離鄉又逢離別人,其愁也就更其難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尚留,情不得已,難以釋懷,無賴至極,於是埋怨起柳絲的系或不系,真是耐人尋味 。
這裡,作者以極富詩情的藝術語言,描繪垂柳恍惚可以系物而空自徒勞的形象,寫出客中送別時起伏多姿的內心活動,道盡依依惜別的愁思與憾恨,給人以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