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華人社會

2021-02-08 柬埔寨燕窩信息

柬埔寨首都金邊的大街隨處可見掛著漢語招牌的店鋪。例如,東北洗腳房、廣東美發

屋等,而網吧入口處也有「發郵件」、「打字」、「打國際長途」等用漢語書寫的服務內容。

柬埔寨政府規定,外語招牌務必在其上方標上高棉語,其字體也要比其他文字大兩倍,以

此來維護高棉文字的尊嚴。但實際上漢語等外語文字要比高棉語大,而且有的店鋪僅用漢

語招牌。關於高棉語標記的位置,有的店鋪也沒有遵守。

本文系根據筆者兩次在金邊市內的華人聚居區實施的當地調查的成果,以(1)中央

市場周邊、(2)戴高樂大道、(3)幹隆街、(4)蘇克佛祖(Sangkhak Neayok Souk)街、(5)

莫尼旺大道為中心,就各區域的華人居住形態加以介紹。1970 年朗諾發動政變上臺後,政

府便禁止華人經營的商店懸掛漢語招牌。自 1989 年開始採取對外開放政策後,對華人政

策有了放寬,該法律被廢除了。(2)、(3)中有很多沒有掛漢語招牌的店鋪,關於這一點,

可以推測華人經營者當時依法懸掛了高棉語招牌後便沒有摘下。

關於日本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唐人街和華人聚居區的聚居形態,在先行研

究中已經做過調查研究,但有關柬埔寨金邊的華人聚居區的聚居形態的現狀調查報告目前

還沒有。為此,本文擬著眼於該國華人社會的構成——華人與新華僑之間所構成的共生關

系,對金邊市內的華人聚居區的現狀加以論述,以有助於把握柬埔寨華人聚居區的現狀。


1.關於本文中的「華人」與「新華僑」

廣義上說的「華僑」、「華人」,一般前者指仍保留中國國籍的人,而後者則指取得當

地國籍的人。這裡華人也指定居於柬埔寨的第一代老華僑。原來人們認為華僑將會落葉歸

根,但現在已經融入當地社會的老華僑因生活基礎(企業經營和家屬等)問題,實際上他

們已經落地生根。

新華僑也指在柬埔寨投資興業的中國大陸及港澳臺的投資者。在柬埔寨,隨著 1989

年的新政府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和 1994 年 8 月 4 日發布的王國投資法,中國大陸及港臺等

的企業和投資者在該國投資興業的情況增多了。


2.調查概要

如前所述,這次當地調查的對象是 5 個大街。蔡振裕認為烏亞西大道和戴高樂大道是

華人最為集中的地區,而平野久美子則認為莫尼旺大街原來是許多華僑華人居住的商業

區,但關於烏亞西大道,因時間關係沒有調查,而關於幹隆街和中央市場周邊,在調查戴

高樂大道和莫尼旺大道時,得知兩地區也形成了華人聚居區。而且從當地信息中了解到蘇

克佛祖街已經形成了新華僑聚居區。關於整個區域均為華人和新華僑居住區的(2)-(4),

以全部家庭為對象進行了調查,而關於(1)和(5),僅把該區域內局部存在的店鋪密集

區作為對象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決定後,主要利用現場觀察調查法,從把握柬埔寨華人

經濟活動現狀的觀點,以各區域的華人和新華僑的經營行業為主要調查項目,在著眼於以

社團組織為媒介的華人與新華僑的共生關係的同時實施了當地調查。關於各區域的聚居形

態,以筆者本身的現場觀察調查法為中心,並參考對其他各華人社團(圖 1)的採訪調查

及對當地華人社團等刊發的第一手資料的分析加以判斷。

二.華人的國內分布現狀及

構成華人社會的各方言集團的人口概況

截至 2002 年 8 月,柬埔寨約有 70 萬名華人,佔總人口的 5.2%(2002 年中期推算全

國人口為 1350 萬人)。華人主要分布在首都金邊及馬德望、甘丹、貢不、磅針、磅通、波

羅勉、茶膠等省,其中居住在金邊市內的華人最多。關於這一點,有人認為柬埔寨華人總

數的一半居住在金邊市內,也有人認為三分之一的華人居住在金邊。

柬埔寨華人社會的當地化也在穩步進行。現在柬埔寨華人 90%已取得柬埔寨國籍就如

實地反映了這一點。這種當地化的動態表現為:20 世紀前半期由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移居柬

埔寨的第一代華僑因歲月流逝,加上戰亂的摧殘和逃亡海外等,留在該國的已為數不多,

取而代之的是第三代華人(20 世紀70 年代前后土生土長的華人)。現在,柬埔寨全國的華

人人口處於難以準確把握的狀態。即:前面所說的約 70 萬人也是筆者從當地各華人社團

聽到的非正式推算數字。此外,在這個約 70 萬的數字中沒有包括新華僑(大陸、臺港)。

目前居住在柬埔寨的新華僑據說約有 3 萬人。

表 1 2002 年 8 月柬埔寨華人各方言集團的人口概數

人口(人) 在柬埔寨全國所佔的比重(%)

潮州籍 560000 80

廣肇籍 105000 15

海南籍 30000 4

客家籍 4000 0

福建籍 1000 0

合計 700000 100

資料來源:根據筆者對各同鄉會館的會長或副會長的採訪內容進行整理。


柬埔寨華人社會分為潮州籍、廣肇籍、客家籍、海南籍、福建籍這 5 個方言集團。其

中,潮州籍佔了該國華人總數的 80%,他們主要系揭陽、潮陽、普寧、饒平等出身。其後

按多寡順序分別是廣肇籍(主要是南海、三水、東莞、新會、寶安、花縣等出身)、海南

籍(主要是文昌、諒山、萬寧等出身)、客家籍(主要是興寧、紫金、梅縣、大埔等出身)、

福建籍(主要是泉州、同安、漳州、廈門等出身)。華人所使用的語言按各自的籍貫大體

分為潮州話、廣東話、海南話、客家話、閩南話 5 個語系。柬埔寨政府從法國殖民地獨立

以後,就沒有對華人各方言集團進行人口普查,甚至沒有進行各民族的人口普查。為此,

不得不依據對各會館採訪調查的非正式推算數字。表 1 是該國華人各方言集團的人口概數

(2002 年 8 月),是筆者根據對各會館的採訪調查整理的推算數字。在概述構成柬埔寨華

人社會的各方言集團人口後,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參考。

三.關於柬埔寨華人的經濟活動

在西哈努克執政的 1954-1970 年期間,柬埔寨華人的經濟狀況還是比較好的,華人

商業經營者在該國商業經營者中佔了 92%。20世紀 60 年代初,柬埔寨全國有大小 2 萬多

家工商業店鋪,其中 70%以上系華人經營。而且,在金邊市內約 3000餘家工商業店鋪中,

2000 餘家系由華人經營。在這些華人經營者中,約半數是潮州籍。此外,在主要城市,華

人工商業店鋪計有 8000 家。當時除商業以外,華人經營的主要工業店鋪有食品加工業、

縫製業、日用品化學工業、金屬機械加工業、木材加工業等。

1975年4 月,民主柬埔寨(波爾布特政權)誕生。政府在國內斷然實行了極左的經濟

政策,強制降低商品價格,禁止個人經營工商業,廢止市場和貨幣。為此,以工商業為主

體的華人經濟受到了重大打擊,其中也有不動產被沒收並被逮捕入獄的大企業家。而且,

在該政權下,將包括華人的數十萬城市人口下放到農村,在農業合作社的組織體制下從事

農耕。由於鬆散的管理體制和惡劣的環境,許多華人在農村死亡,或逃亡海外。進而 1979

年上臺的韓桑林政權追隨越南實行的迫害華人政策再次造成了華人逃亡海外的現象,這個

時期從柬埔寨逃亡的華人推算達十幾萬人。

1987 年以後,柬埔寨政府為了激發華人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採取了靈活的經濟政策。

例如,承認華人在工商業領域的個體經營,1989 年廢除了政府應擁有華人企業股份(30

-40%)的制度。為此,華人有可能進行大規模工商業的獨資經營,同時經營不善的國營

企業也分期轉讓給華人。此外,自這個時期,政府也鼓勵逃往海外的華人回國及投資做生

意。如上所述,柬埔寨自 1989 年實施了對外開放政策,可見此前政府也已重新考慮對華

人政策。

現在,柬埔寨的華人大部分從事工商業,尤其經商者較多,該國華人約 70%從事第三

產業。其行業相當多,具體有如下這些:進出口貿易業、運輸業、不動產業、旅遊業、酒

店業、飲食業、夜總會經營、超市經營、日用雜貨店經營、理髮業、布料銷售業、西服裁

縫業、鐘錶銷售業、家電銷售業、摩託車銷售業、藥店經營等。根據華商日報社編《東南

亞明珠柬埔寨》(2003-88-90),該國商業的 92%由華人控制,以零售商和批發商為首,

其次是進出口貿易商。除了以上行業之外,現在柬埔寨華人還從事金融業。加華銀行和湄

江銀行都是國內規模很大的銀行,特別是加華銀行,在為工商業企業提供資金服務和為提

高農民的生產力以促進農村發展提供資金援助方面得到了政府的讚賞,現在已成為最高級

別的銀行。此外,華人設立的銀行還有安達銀行,而在近年來進軍金融業的華人社會的五

大幫中,潮州籍的活躍尤為顯著。關於潮州籍在金融業中的優勢,高橋在 1972 年就 60 年

代該國華人社會五大幫的主要從事行業也敘述了同樣的情況,經過波爾布特和朗諾政權之

後,現在潮州籍又恢復了在金融業的地位。

此外,柬埔寨華人的製造業在振興該國民族工業方面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華人約

20%從事第二產業,以獨資或合資設立工廠。其具體行業有:木材加工業、食品加工業、

飲料水製造業、釀酒業、香菸製造業、金屬機械製造業、建築業、縫紉業、製鞋業等。另

外,該國約有 10%的華人從事農業和漁業等初級產業,主要栽培橡膠、胡椒、水果、蔬菜。

因戰亂和政變受害頗深的柬埔寨華人今天在柬埔寨的國家重建和經濟復興上起到了

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恰逢急速的經濟國際化,華人的影響力日顯重要。部分有實力的華

人實業家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建成了綜合性企業集團,不動產開發也成為重要的經

營行業之一。此外,金邊市內高級酒店中也有華人實業家出資的酒店。柬埔寨的富豪榜中

有許多華人,實際上政府稅收的相當部分是華人企業繳納的。而且政府為了表彰華人對國

家經濟發展的貢獻,迄今已授予約 20 名華人實業家以「勳爵」的爵位。政府推薦爵位候

選人,經國王批准後生效。通常獲得爵位需要最低 10 萬美元的捐款,捐款用於國家最需

要的領域。代表該國華人社會的楊啟秋(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柬埔寨潮州會館、柬埔寨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和潮州會館永遠名譽會長許銳騰都被授予了該爵位。順便提一

下,許銳騰是該國綜合企業集團——泰文隆集團的創立者,並擔任集團總裁。泰文隆集團

的總公司位於毛澤東大道,總公司之下是系列子公司(酒店、銀行等)。

許銳騰 1942 年出生於柬埔寨商業界名人之家,父母系潮州揭陽出身,有 8 個兄弟。

始於 20 世紀70 年代的戰亂給該氏建立的事業基礎帶來了毀滅性打擊。為此,他從金邊逃

到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地謀生,但由於他善於經營,具有開拓精神,不久便重新創業,

開始經營香菸製造業和運輸業(現為泰文隆集團的主要業務)。此外,與合作夥伴一起租

船輾轉柬埔寨各地,為難民運輸糧食和衣服及日用品等,事業經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一

躍成為了該國著名的商業界大亨。許銳騰僅 4個月便創建了佳安國際成衣有限公司(工廠

面積 1 萬餘平米,職工 1000 餘名),還經營著前述的湄江銀行和五星級酒店,以及市內有

名的奧林匹克中央市場。泰文隆集團擁有幾架直升機和數百輛卡車組成的運輸隊。


隨著柬埔寨經濟的復興與發展,現在該國的華人經濟正在從國內轉向世界。如前所述,

在金邊市內出現了華人實業家經營管理的五星級酒店和華資商業銀行(加華銀行等),其

經營戰略表明華人已將經濟全球化納入視野,這說明該國的華人經濟正在從面向國內轉為

面向全球。但總體來看,該國華僑的經濟活動絕大多數依然處於經營基礎脆弱的中小企業

水平。表 2 是該國的最高級華人社團——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第三期理事名單(2001 年當

選,任期 4年),從該表可以看出總會的幾乎全部理事都從事企業經營(或管理)。雖然無

法推測各企業的事業規模,但從各個行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出華人在各領域的經濟活

動。


四.華人聚居區的商業分布

1.中央市場周邊

中央市場四周沿街有許多貴金屬銷售店、家電銷售店、機械銷售修理店等掛著中文招

牌的華人經營的店鋪。作為該地區的景觀,除了有十多家貴金屬銷售店,還有很多家銷售

電腦零件、印表機、複印機、彩電等電化製品的家電銷售店,也可以看到一些銷售柴油機、

發電機、拖拉機等的機械銷售修理店。筆者造訪的貴金屬銷售店的 40 多歲華人女店主基

本上不懂普通話。而在市場中央附近櫃式店鋪(主要是貴金屬、鐘錶、服飾品銷售店)的

年輕華人女店員們似乎在華人學校受過系統教育,普通話講得很流暢。據筆者採訪,她們

大部分系廣肇和潮州出身。

中央市場周邊的企業經營者大部分是華人,從行業集中於貴金屬銷售業和家電銷售業

的性質看,聚居於該區域的華人多為商人,整個區域有著批發街的景象。此外,僅就柬埔

寨中國商會和柬埔寨中國港澳僑商總會來看,在該地區,沒有一家加入柬埔寨中國商會或

柬埔寨中國港澳僑商總會的新華僑會員企業,因此可以認為該地區沒有華人與新華僑混居

的情況。

2.戴高樂大道

自莫尼旺大街交叉路口朝西南走 1 公裡左右,有一條名曰戴高樂大道的街道,街道兩

側掛著中文招牌的華人店鋪鱗次櫛比。作為華人商業區的該大道的景觀是東南亞的唐人街

中常見的店面,一樓是店鋪,二樓以上是住宅。不過,店頭並沒有東南亞唐人街常見的為

遮陽和擋風的騎樓。而且該大道也沒有像日本的橫濱和神戶等世界各地的許多唐人街所見

到的那種觀光地化的象徵——門樓,這表明該地區尚未成為觀光地。分布在該大道的行業

有玻璃製造業(包括窗框、吊窗製造)、招牌製作業、家具製造業、機械銷售修理業(發

電機、柴油機、拖拉機類)、鐘錶銷售業、床上用品銷售業、窗簾布料銷售業、乙烯樹脂

軟片銷售業、匯兌業、牙科醫院、藥店、酒坊、青果店、麵包店、咖啡飲食店等。店鋪數

量尤其多的是製造、銷售一條龍的玻璃製造業和招牌製作業以及修理、銷售一條龍的摩託

車零件銷售業,這些行業大部分屬於家庭手工業經營。表3 是金邊市內華人經營的玻璃制

造業的店鋪名單(從商號判斷,有不少經營者為華人的店鋪),在總共39 家店鋪中,有 28

家集中於戴高樂大道(約佔整體的 72%)。根據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潮州會館會長楊啟

秋所言,在該大道,經營玻璃製造業的華人大部分是潮州籍,原材料從中國大陸、泰國等

進口。

該大道的事業經營者大部分是華人,但也有一家加入柬埔寨中國商會的新華僑企業

(參照表 4),因此不能說完全是華人聚居區,應看作已形成華人與新華僑混居的區域。此

外,從行業集中於玻璃製造業和招牌製作業、摩託車零件銷售業的情況看,聚居於該大道

的華人總體來看手藝人較多。為此,街道本身呈現出手藝人街的景象。


3.幹隆街

從莫尼旺街的交叉路口往西走 1 公裡,有一條街道的兩側並列著許多掛著中文招牌的

華人店鋪。從店鋪數量的多寡來看,該大街特別顯眼的是汽車零件銷售業(不包括摩託車

零件)和貿易公司。此外在莫尼旺大街的交叉路口附近集中了 7 家麵包店。另外還有一家

店員大部分是華人的大型餐館。汽車零件銷售業所出售的零件不一定是進口商品,但該大

街也有經營日本產汽車輪胎進口業務的貿易公司,因此有可能銷售進口商品。另外,在該

大街沒有看到摩託車零件銷售業,可能因為該行業都集中於前述的戴高樂大道。這種情況

表明華人之間的商業活動形成了不同區域具有特定行業的可能性。不同街道存在特定行業

(一種分工)的情況是否說明國內華人商業進行一體化並相互聯繫?因柬埔寨目前尚未有

各特定行業的同業團體(業緣組織)和中華總商會(同業團體的統一組織),因此很難認

為使各個華人商業一體化的體系已經構成。但是,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自成立(1990 年

12 月 26 日)以來,針對華人企業或個人的商業間、近鄰間、家庭間的糾紛,通過該總會

內設置的調停小組進行積極的處理和勸告,引導當事人和解及取消訴訟,因此可以說該總

會擔任著同業團體的部分工作。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潮州會館會長楊啟秋經營的「新棉


美貿易有限公司」和「進裕報關運輸公司」、以及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機關報、該氏任董

事長的「柬華日報」總社也位於該大街。此外,該大街還有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理事、潮

州會館常務理事陳平川經營的「龍川汽車進出口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進口豐田汽車。

作為華人商業區的該大街的景觀與戴高樂大道一樣也是店鋪一家連著一家。


該大街的事業經營者大部分是華人,加入柬埔寨中國商會或柬埔寨中國港澳僑商總會

的新華僑會員企業也有 4 家,其中也有擔任社團幹部的新華僑(參照表 4)。此外,從行業

集中於汽車零件銷售業和進出口貿易公司的性質上說,聚居於該大街的華人商人很多,而

麵包店也很集中,因此聚居在那裡的還有很多手藝人。這樣,在該大街,在華人商人、手

藝人聚居的同時,也形成了華人和新華僑混居的區域。

4.蘇克佛祖街

蘇克佛祖街位於中央市場西側,與戴高樂大道和幹隆街等繁華街相反,是路面很窄的

巷子。立地條件總的說來不太好, 20世紀 90 年代這裡成為了主要從中國大陸為獲得商機

而移居柬埔寨的新華僑的商業區。在蘇克佛祖街,店鋪數量特別多的是以家族經營為主體

的小規模中國餐館。除了中國餐館之外,也有兼營國際電話業務的網吧。另外,街區南側

(店鋪對面)是加油站用地和未整理的區域,沒有店鋪。據華商日報社報導,該街道是小

規模中國餐館集中的區域,被當地中文媒體稱為中華美食街,有 20 家左右的餐館在營業,

從餃子、面類到炒菜等,中國各地的菜餚均能提供,菜餚種類繁多,價格低廉,不僅中國

人,日本人和韓國人遊客也會光臨,但可以看到部分餐館衛生條件惡劣。

該街道沒有一家加入柬埔寨中國商會的新華僑企業。這意味著萬一發生合同上的糾

紛,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遇到政府當局動用司法權等其他問題時,得不到社團積極進行

調解等援助,表明該區域的新華僑處於極不穩定的商業環境下。同時,這意味著他們還沒

有與當地有實力的華人建立紐帶,沒有任何政治靠山。順便提一下,那裡也沒有一家加入

柬埔寨中國港澳僑商總會的新華僑企業。該街道的企業經營者大部分是新華僑,僅從柬埔

寨潮州會館和柬埔寨華人理事會的理事名單(就業場所和住居)來判斷,並沒有華人,因

此沒有掛中文招牌的 4家店鋪應該是高棉人。因此,該街道應該不存在華人和新華僑混居

的情況。可以推測,該街道原來並沒有形成華人商業區域,是 90 年代中國大陸移居柬埔

寨的新華僑為了獲得商機而逐漸定居在那裡的。


5.莫尼旺大道

該大道在市內也是交通量多的繁華街,華人和新華僑的店鋪共存,開展商業活動(參

照表 2、表4),與上述的4 個區域不同,西歐人的店鋪也不少,因此隨處可見現代的時髦

建築,並沒有像戴高樂大道和幹隆街那樣形成簡單明了的店面。華人主要經營酒店、餐館、

大型超市、書店、文具店、旅遊業、匯兌業、娛樂設施等,新華僑則主要經營酒店、餐館、

旅遊業、國際電話服務業等。酒店和旅遊公司集中的市內首屈一指的繁華街莫尼旺大道正

因為原來是許多華僑華人居住的商業區,所以也有大陸、臺灣、香港資本的酒店、餐館、

銀行等。在該大道,經營事業的新華僑與蘇克佛祖街的情況不同,有 9 家加入柬埔寨中國

商會或柬埔寨中國港澳僑商總會的新華僑企業,同時也有幾名就任該商會幹部的有實力的

華僑(參照表 4)。例如,該商會會長高華經營的捷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旅遊業)和皇朝

大酒店(酒店業)、以及理事倪紅生經營的意先餐廳(餐館業)都位於該大道。進而,柬

埔寨華人理事總會、潮州會館副會長杜瑞通經營的「萬裡旅遊公司」和廣肇會館會長蔡迪


華與朋友合股經營的「國際書局」總店也位於該大道,從事企業經營的華人社團幹部也不

少(參照表 2)。此外,潮州會館特刊登載了許多會館理事經營的酒店和餐館、旅行社等的

企業廣告,而位於該大道的公司尤其多。這樣,該大道的特徵是形成了高棉人以及包括其

他民族的華人和新華僑混居的區域。

五.關於柬埔寨華人社會華人和新華僑的共生關係

前節闡述了戴高樂大道、幹隆街、莫尼旺大道形成華人與新華僑混居區域的情況。此

外,雖然在這次當地調查中沒有作為調查對象,但從當地的第一手資料可以知道,與上述

和街道一樣,毛澤東大道也是華人與新華僑混居的街道(參照表 2、表 4)


在既是市內中心地帶也是華人商業區的這些街道,可以看到新華僑參與商業活動的情

況。其背景可以說有以下這些:新華僑就任柬埔寨中國商會和柬埔寨中國港澳僑商總會等

新華僑社團幹部或新華僑企業成為該社團的會員;通過平時的社團活動與華人建立了牢固

的紐帶即共生關係。實際上,在這些街道,經營企業的華人中有不少擔任柬埔寨華人理事

總會和各同鄉會館等華人社團幹部(參照表 2)。表明柬埔寨華人社會華人與新華僑建立了

牢固的共生關係的典型事例是柬埔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等複合組織的存在。該促進會於

2001 年 4 月 21 日在金邊正式成立。由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柬埔寨中國商會、柬埔寨中

國港澳僑商總會共同發起,該國華人社會各界贊成一國兩制及中國和平統一的人們共同參

與成立。其宗旨是:「團結國內的華人華僑,增進發展與中國大陸、臺灣人民和世界各國

華僑華人及社團組織的交流關係,早日實現中國和平統一」。該促進會基於這一宗旨,在

政治、經濟、文化、學術、科技、信息、貿易、體育、觀光等多方面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華

僑華人和社團組織的密切聯繫的同時,促進國內華人華僑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如上所述,

柬埔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是華人社團的最高領導機關——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和新華

僑社團——柬埔寨中國商會、柬埔寨中國港澳僑商總會共同設立的複合組織,由此可以看

出在該國華人社會中,華人和新華僑以社團組織為媒介建立了共生關係。反映以社團組織

為媒介的華人與新華僑共生關係的其他事例可以說有以下這些:(1)柬埔寨中國港澳僑商

總會理事幹部擔任廣肇會館(華人社團)理事幹部職務,以及該總會和理事幹部或會員企

業對廣肇學校設施的擴充提供資金援助和獎學金;(2)在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於 2002 年7

月設立柬埔寨華人文化教育基金會時,柬埔寨中國商會和柬埔寨中國港澳僑商總會分別捐

款 1000 美元,各商會會長分別捐款 500 美元,各商會副會長和部分理事分別捐款 200-500

美元給基金會;(3)2003 年 12 月柬埔寨中國商會作為當地主辦團體在金邊舉辦「中國四

川省、湖北省商品展覽銷售會」時,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作為後援團體進行了支援。此外,

在社團活動的延長線上體現兩者共生關係的事例有:(1)柬埔寨華人理事總會會長楊啟秋

與柬埔寨中國商會會長高華的商務合作;(2)與實力派華人合營縫製工廠,或實力派華人

經營管理外資縫製工廠(業務合作)等。尚不清楚各街道的華人和新華僑混居是否產生了

商業活動上的綜合利用效果。但如前所述,柬埔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不僅通過社團活動

加強與海外華人社會的合作,而且也促進了國內華人華僑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在社團活 55

動的延長線上兩者的共生關係的建構得到了承認(商業合作或業務合作等),從這些事例

可以推測兩者在同一區域的混居以社團組織為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商業活動上的綜

合效果。柬埔寨現在依然是人治國家,要擴大商務,與擁有批准權的政府高官建立關係是

不可或缺的。在柬埔寨,副總理、國務部長、經濟財務部長、信息部長、公共事業運輸部

長、國會上議院議長等內閣部長的過半數和政府行政機關的許多高官都是華人,在他們之

間不少人以血緣、地緣關係為媒介與華人社團和實力派華人建立了牢固的關係。這也意味

著以華人社團幹部為中心,與政府高官建立牢固關係的有實力的華人是存在著的。因此,

新華僑與擁有這種政治後盾的實力派華人建立牢固的紐帶,就等於在該國發展生意有了保

障。而且對華人來說,與新華僑建立關係後,可通過合作提攜等方式抓住擴大生意的好時

機。在戴高樂大道、幹隆街、莫尼旺大道等有可能使新華僑開展業務的原因是他們以社團

組織為媒介與具有政治背景的華人建立了牢固的共生關係,從這種意義上說,與沒有跟當

地實力派華人建立關係的新華僑可以說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戴高樂大道、幹隆街以及莫尼旺大道,華人和新華僑以社團組織為媒介建立共生關

系的事例在其他國家的唐人街幾乎看不到。例如在美國,第一代老華僑和第二、三代華人

與香港及近年的廣東籍移民有著共同的籍貫和語言,但長期以來在美國鞏固了地位的老華

僑對人數佔壓倒多數的新移民感到威脅,而且趨於美國化的第二、三代在文化上與新移民

不同,兩者的接點很少。另一方面,來自大陸的新移民會講普通話,但實際上分為各出身

地的方言集團,整體來說他們與廣東語系集團的香港、東南亞、印度支那以及老華僑比較

疏遠。而且這種狀況使得各種各樣的中國人之間產生了一些矛盾。但是,現在在柬埔寨華

人社會,在美國華人社會所見到的那種華人與新華僑產生矛盾的情景並沒有出現,莫如說

兩者之間建立了牢固的共生關係。這是因為,實力派華人本身有著獲取商機的目的,但更

應提及的是他們已經認識到該國的華人社團復興後還不久,其組織體制還處於尚未成熟的

階段,這時對華人來說,為了加強、發展華人社團組織內部的體制和最終實現整個華人社

會的發展,與新華僑共存下去是很重要的。即:容易產生共生關係的土壤已經具備。筆者

認為這是柬埔寨華人社會的很大特徵。近年來國際化對柬埔寨華人經濟的波及和在促進市

場經濟的過程中,華人及新華僑創建了新的行業,為此不能不認為兩者之間存在競爭關係,

但考慮到該國的華人經濟總體仍處於脆弱的狀態(絕大多數依然是中小企業),且是法治

觀念淡薄的人治國家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兩者應該處於共生關係。

顯然,在中央市場周邊形成了華人聚居區,而在蘇克佛祖街則形成了新華僑聚居區。

山下清海以美國舊金山、洛杉磯及紐約等大城市的華人社會為例,說明在這些大城市,華

人聚居於老式唐人街,而新華僑則有著聚居於隨著新移民的流入而形成的郊外型新華埠的

傾向,可以看到明顯的分居現象。但是,就蘇克佛祖街來看,絕對沒有美國那樣郊外型新

華埠的性質。



筆者雖然兩次對當地進行了調查,但因時間所限,沒有調查到上述 5 個華人聚居區各

方言集團的商業分布情況,而且也沒有調查到地方城市的華人經濟現狀。如果能夠弄清有

關各方言集團商業分布的特徵,也可以看出他們所從事的主要領域的一定傾向。這樣的話,

關於 20 世紀60 年代柬埔寨華人的商業活動,通過與高橋保所著的《柬埔寨華僑社會的現

狀及其性質》(載河部利夫編:《東南亞加強社會變動論》,亞洲經濟研究所 121-169,1972

年)進行比較考察,也有可能對該國華人社會的各方言集團的商業活動上的變化進行歷史

的考察。進而如果能夠大體上弄清地方城市的華人經濟現狀,通過對由此派生的流通機構

進行分析,也有可能對地方華人經濟與首都金邊華人經濟的聯繫進行考證。關於這些情況,

作為今後仍需弄清的重要研究課題,筆者想要專心對其加以調查,以便能夠弄清柬埔寨華

人社會的整體狀況。


相關焦點

  • 柬埔寨華僑華人概況
    華僑華人移居柬埔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資料顯示,20世紀60年代達到43萬人,後由於柬埔寨長期處於戰亂,大批華僑華人淪為難民,流落異國他鄉,華僑華人人數銳減,其中僅金邊市的華僑華人就迅減過半。80年代末期,柬埔寨社會政治和經濟秩序趨於穩定,華僑華人人數也逐漸回升。目前,全柬埔寨華僑華人的總數約在60萬以上,絕大多數華人已加入柬籍。
  • 實拍柬埔寨金邊到處都有中文標誌,柬埔寨華人的地位今非昔比
    在上世紀的70、80年代,由於外敵入侵和外來勢力的挑撥,柬埔寨的華人一度受到排擠和歧視,幾十所華語學校被迫關閉,華人之間不敢講中文,不少華人華僑冒著生命危險逃亡國外。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柬埔寨全面恢復了和平,戰後柬埔寨的領導人非常重視和中國的關係,華人華僑的命運也因此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他們逐漸恢復了昔日的地位,在柬埔寨的經濟生活重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柬埔寨華人搶購中元節祭品 華人市場生意火(圖)
    柬埔寨華人搶購中元節祭品 華人市場生意火(圖)     烏亞西神料店出現購物人潮(柬埔寨《星洲日報》)    每逢重要節日到來,物品都會隨著上漲,而作為必備祭品的水果,也會水漲船高。(柬埔寨《星洲日報》)   中新網8月22日電 據柬埔寨《星洲日報》報導,21日是華人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柬埔寨許多華人市民因而搶購大量祭祀用品和肉類,令銷量和價格皆比平時上漲了許多。
  • 「愛心無大小,公益無國界」華人華僑攜手走進柬埔寨福利院
    (馳騁新聞駐柬埔寨新聞採編中心)5月31日(六一節前夕),柬埔寨湖南僑商聯合總會、來自中國(河南、廣西)的愛心人士、中華自駕聯盟柬埔寨置業分會、華人華僑等個人與組織,攜手走進柬埔寨福利院,看望與慰問100多名孤兒,以及照顧孤兒院從事後勤的志願者。
  • 南亞華人「外語角」免費語言交流與學習平臺在柬埔寨金邊拉開帷幕
    馳騁新聞柬埔寨金邊報導: 5月15日,在柬埔寨的幾位熱心的東南亞華人華裔同胞們共同策劃下,南亞地緣平臺美神酒店、信捷哥英文不掛科、中華自駕聯盟柬埔寨總會、世界臺海和平促進會柬埔寨組委會、中國北京樂桔文化影視傳媒學院、中國貴州奇威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愛心滿世界
  • 旅柬埔寨華人中元節祭拜好兄弟
    旅柬埔寨華人中元節祭拜好兄弟     中國僑網消息:據柬埔寨《星洲日報》報導,8月26日為農曆七月十四中元節。
  • 華人夫婦在柬埔寨被害,「可能因為朋友圈」
    近日,柬埔寨華文媒體《柬華日報》報導稱,5月2日上午7時左右,位於柬埔寨西南部的西哈努克省(簡稱:西港)波禮努縣一對中國籍男女被殺害,兩人屍體在廁所裡被發現,屍體多處傷痕,室內有財物被竊的痕跡。經當地警方初步認定,兩人死於他殺。經柬埔寨當地警方初步認定,彭志明夫婦死於謀殺。
  • 柬埔寨華人圈突傳大好消息!在柬埔寨華人、留學生可以免費學英語了!掃碼立進!
    疫情之下 柬埔寨保持連續8日無確診雖然航班有所增加,但是票價昂貴不少華人、留學生身在國外,卻被迫困在家。
  • 柬埔寨華人移民加拿大 從地獄到天堂
    吉祥是柬埔寨籍華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的祖父從中國逃命到金邊,成為難民,之後在柬埔寨安下家來。吉祥作為第三代華人華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再次帶著全家從柬埔寨逃命,來到了加拿大,如今吉祥老兩口已是兒孫滿堂,一家人在加拿大生活已有40年了。
  • 柬埔寨拋售5000萬美元!在柬華人薪資要繼續縮水
    為了擺脫美元對柬埔寨經濟的控制,柬埔寨早在今年5月28日就曾宣布,從9月1日起會加速回收1美元、2美元和5美元這三類小額美鈔,當時這一舉動還被外界解讀為柬埔寨正式開啟了去美元化的進程。 所以當柬埔寨國家銀行這一次宣布要拋售5000萬美元來幹預外匯市場時,很多人更願意相信,這只是柬埔寨加速去美元化的又一手段。
  • 柬埔寨西港「華人城」,9成餐廳被中國人承包,人均GDP暴漲了10倍
    柬埔寨西港「華人城」,9成餐廳被中國人承包,人均GDP暴漲了10倍西哈努克港簡稱西港,它是柬埔寨除首都金邊以外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唯一一個經濟特區,它的定位有點類似於中國的深圳。作為一個新興的旅遊島嶼,西哈努克港的風光一點也不遜於馬爾地夫還有帛琉這種馳名已久的老牌旅遊勝地,更何況柬埔寨的消費低廉,其價格優勢非常明顯。據說在柬埔寨有近30萬的中國人,其中有2/3的人都會選擇定居在西港,最主要的原因是西港的企業多是中國人創立的。
  • 陰曆七月十五 柬埔寨金邊華人「拜好兄弟」(圖)
    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柬埔寨《星洲日報》報導,8月27日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是華人傳統的中元節(又叫鬼節),潮州人習慣稱為「七月半」或「拜好兄弟」。    據說在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所有在地府中的無主孤魂都被放出來找吃。人們在中元節期間,會在中午拜祖先,然後傍晚拜「好兄弟」。
  • 哪些柬埔寨的華裔富豪,影響著整個柬埔寨的經濟?
    柬埔寨就是華人華僑的聚集地之一,有100多萬華人華僑,要知道整個柬埔寨只有1500萬人口,這些華僑中不免有很多富豪,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柬埔寨的華人富豪。皇家集團總裁:陳豐明陳豐明的祖籍是廣東潮州,他是柬埔寨的標誌性人物,還被柬埔寨皇室授予了勳爵爵位。
  • 越南發生排華打砸中資企業事件 數百華人躲避暴亂逃至柬埔寨
    越南發生排華打砸中資企業事件 數百華人躲避暴亂逃至柬埔寨大批華人躲避暴亂進入柬埔寨在越南發生的反華騷亂致使在越南的大批華人從陸路逃往柬埔寨路透社引述柬埔寨警方發言人的話說周三(5月14日)「有600多華人從越柬邊境的巴域國際邊境檢查站進入柬埔寨」。柬埔寨的巴域市位於從越南商業中心胡志明市到柬埔寨首都金邊的高速公路上。這名發言人還說,這些進入柬埔寨的華人中,目前許多住在金邊的賓館和旅店中,大約有100人停留在邊境的巴域。「局勢穩定後,這些人可能會回到越南或去到其他地方」。
  • 柬埔寨第五家中文報紙《高棉日報》正式創刊
    新華網金邊11月2日電 柬埔寨第五家中文報紙《高棉日報》2日正式出版發行,柬埔寨參議院主席謝辛、首相洪森、國會主席韓桑林分別籤發賀詞和賀信,對中文《高棉日報》創刊給予高度評價。謝辛、洪森通過賀信表示:「目前,柬埔寨華人已達到一百多萬,華人在柬埔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希望中文《高棉日報》能「全面見證柬埔寨社會發展步伐,為柬埔寨國家提供一個對外交流平臺與形象推介窗口」。
  • 柬埔寨單身女性過剩,為啥不嫁華人?當地美女:是中國男人不肯嫁
    說到柬埔寨,我們可能會感到有些奇怪,這個地方在中國可能沒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但是,柬埔寨實際上是一個東南亞國家,在中國遊客中很受歡迎,這裡的人對中國人非常友好,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柬埔寨是東南亞第一個與中國進行全面5G合作的國家。
  • 100萬華人在柬埔寨,大部分是潮州人,有錢人多!
    柬埔寨有100萬以上的華人華僑,這些華人華僑主要居住在金邊、西港、馬德望。了解柬埔寨的人都知道,柬埔寨經濟很落後,是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柬埔寨那麼窮,為什麼還有100多萬華人華僑?柬埔寨的華僑華人中,祖籍是潮州的約佔百分之八十左右、其餘是海南和福建的。像柬埔寨首相洪森的父親就是潮州人,洪森首相的夫人也有華人血統,是海南人的後裔。最早去柬埔寨的華人是誰,是什麼時候不得而知。
  • 7天10萬中國人撤離柬埔寨?怎麼回事?
    1近日,有中國自媒體發文說,進入9月,在柬埔寨的華人上演「大逃港」。而且據柬官方預測,9月在柬華人將減少近20萬。據說是柬埔寨機場等待回國的中國人這意味著什麼?簡單說,現在柬埔寨所有的華僑華人,可能也不過100萬左右。那麼,如果消息屬實,這幾年新湧入的華人,差不多都要回國了。在一些自媒體發出的西港街頭照片,隨處可見的中國餐館生意開始凋零。因為大量在西港的中國已經捲鋪蓋回國了:沒人吃中國菜了,當地人也吃不起,扛不住租金啊!
  • 7天近10萬中國人撤離柬埔寨?事實是這樣的
    1近日,有中國自媒體發文說,進入9月,在柬埔寨的華人上演「大逃港」。而且據柬官方預測,9月在柬華人將減少近20萬。據說是柬埔寨機場等待回國的中國人這意味著什麼?簡單說,現在柬埔寨所有的華僑華人,可能也不過100萬左右。那麼,如果消息屬實,這幾年新湧入的華人,差不多都要回國了。在一些自媒體發出的西港街頭照片,隨處可見的中國餐館生意開始凋零。因為大量在西港的中國已經捲鋪蓋回國了:沒人吃中國菜了,當地人也吃不起,扛不住租金啊!
  • 柬埔寨首相洪森對話美國東協商務理事會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柬華日報》報導,儘管面臨疫情威脅,但柬美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額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