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社會防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佳木斯公安局著重在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上下功夫,創新思路,深化警務改革,延伸治安觸角,紮實推進「一村一警務助理」警務模式,健全完善農村技防建設,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全市農村地區公安基礎工作不斷加強、刑事案件發案持續下降,實現了「工作重心下移、惠民質效提升」的工作目標。
一、開拓進取,啟動「一村一警務助理」工作。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廳關於創新社會治理機制的改革要求,市公安局結合本地實際,將實施「一村一輔警」作為重點工作狠抓落實。一是突破慣性思維,外學經驗換思路。在認真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基礎上,佳木斯公安局經過充分思考、廣泛交流和認真研究,形成推行「一村一輔警務助理」警務模式決議。二是精築示範樣板,試點先行探新路。佳木斯公安局黨委主動向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主要領導專題匯報,爭取政策、人員、經費、裝備全面支持;制定出臺《佳木斯市公安局關於開展「一村一警務助理」警務模式工作實施方案》,採取「先試點運行後全面鋪開」工作方式,確定樺南、樺川、郊區為試點先行單位,2017年底前,在全市全面運行「一村一警務助理」警務模式。三是注重實際實效,持續督導走實路。為確保試點工作高效運行,不走偏路、少走彎路,市公安局主要領導三次深入試點單位,走遍樺南、樺川、郊區「一村一警務助理「工作站,與當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交流研討,爭取政策支持;實地查看人員配備、軟硬體建設、檔卡簿冊,確保工作落地;現場指出存在問題、限期整改、跟蹤問效,確保「一村一警務助理」工作有序高效開展。
二、整體統籌,規範「一村一警務助理」工作。在工作中,各單位按照「五化」的標準,推進了「一村一警務助理」工作正規化建設。一是堅持人員本土化。本著「人熟、事熟、地熟、情況熟」原則,招聘本鄉本土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未就業大學生、治安積極分子、非村組幹部等人員,經個人推薦、組織推薦,公安機關面試篩選、體檢、審核後招聘錄用為「一村一警務助理」。二是做到隊伍專職化。在村委員設立專門「警務助理」工作站,落實「警務助理」駐村機制,在轄區派出所民警指導下專職開展治安防範、交通協管、矛盾糾紛調解、情報信息收集、法律政策宣傳、警務下沉聯繫、便民利民服務等八項工作。三是實現管理規範化。「警務助理」由各地公安機關統一管理、統一著裝、統一配發裝備;由「輔警辦公室」按照工作職責、工作規範、行為規範管理規定,對「警務助理」實施動態性管理和考核。四是突出職能多元化。「警務助理」是農村村級警務工作主體,主要從事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糾紛化解、服務群眾、黨的政策法規宣傳、組織開展群防群治等基層基礎工作。同時按照「8+2」或「8+N」模式,依託村「兩委」開展工作,協助「兩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開展群眾工作。五是落實保障標準化。明確「警務助理」管理體制為黨委政府領導、政法綜治協調、公安機關主導、相關部門共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重點落實人、財、物保障,公安機關全權負責使用、管理、獎懲、辭退等事宜,解決「警務助理」保障難題,為「一村一警務助理」模式運行奠定政策基礎。
三、規範流程,健全「一村一警務助理」機制。市公安局將健全完善管理機制建設作為「警務助理」工作模式常態運行的保證,全面規範了工作制度。一是統一軟硬體建設。按照「一村六個一」標準統一配備硬體建設,即一個工作站、一個警務標牌、一套工作制度、一圖工作流程、一輛交通工具、一款信息軟體,切實達到辦公有地點、採集有工具、工作有臺帳、管理有制度,為「警務助理」開展工作提供基礎物質和科技支撐保障。二是統一業務培訓。「警務助理」上崗前,公安機關利用一周時間集中培訓,重點加強法律基本常識、科技系統應用和群眾工作技能培訓,做到職責、任務、責任、獎懲「四明確」,確保「警務助理」能夠配合民警紮實做好農村警務工作。三是統一管理制度。市公安局制定出臺《「一村一警務助理」工作手冊》,詳細規範管理規定、職責任務、樣表圖冊以及如何做群眾工作等內容,統一規範「一村一警務助理」工作職責和任務、工作紀律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檯帳、工作日誌等,使之達到工作有方向、有目標、有要求、有紀律。四是統一考核獎懲。由派出所組織實施考核,以群眾滿意和履職情況為重點,實行「周匯報、月考核、半年一評議、年度測評」工作機制,建立績效考核與工作補貼掛鈎機制,建立「警務助理」優勝劣汰工作機制,確保「警務助理」認真履職盡責,保證「警務助理」隊伍戰鬥力。
四、基層首創,打造「一村一警務助理」品牌。針對各地經濟發展、人員結構、治安狀況不同,市公安局在統一建設標準、工作機制基礎上,不搞同一化、一刀切,倡導基層首創精神,做到一縣一亮點、一村一特色,打造「一村一警務助理」獨有品牌。一是研發「警務助理」一網通。為實現基層警務與公安系統有效連結,樺南縣公安局在全省率先研發「警務助理」一網通APP工作軟體,為「警務助理」工作插上科技翅膀。二是完善農村視頻監控網。市公安局抓住黨委政府有利契機,將農村技防建設納入「一村一警務助理」工作必建項目,科學規劃視頻點位,籌措資金加密視頻探頭數量,做到出入村口、交通要道、重點部位全覆蓋。同時在「警務助理」工作站建設小型視頻監控終端,實時視頻巡查,有效震懾各類違法犯罪發生。三是打造民族特色工作站。樺川縣星火鄉是朝鮮族鄉,縣公安局考慮其特殊性,聘請當地朝鮮族居民為「警務助理」,建設「警務助理」工作站時,一切文字均使用朝鮮文字、漢文「雙語」通譯,方便辦理業務、警情通報、安全宣傳等工作需要,搭建兩族群眾情感,得到當地居民肯定和歡迎。四是建設安全防範體驗館。郊區分局在紅升村「警務助理」工作站內,建立「警務助理安防體驗館」。針對當前易發多發盜竊案件、街頭詐騙案件、火災隱患等進行演示,村民通過「警務助理」講解和實物演示,有效提升防盜、防騙和安全防範技能;在平安村「警務助理」工作站,製作以「警助在你身邊」和「警助來支招」為主題的宣傳展板,警示教育群眾識詐防假,提升群眾自防意識。五是共建護航民生扶貧點。民興村是佳木斯市公安局精準技貧對接村,為紮實開展扶貧工作,郊區分局在「警務助理」工作站基礎上,建立警助愛心超市,號召社會力量免費提供大米、麵粉等生活必需品並捐助贈衣物;建立警助影院,定期播放農業種植、畜牧養殖教育片,回應民意播放村民喜聞樂見的警示教育片,既拓展警務助理服務範圍,更提升惠民利民工作實效。
目前,「一村一警務助理」警務模式已經在全市農村地區全面鋪開,各地「警務助理」充分「四熟」優勢,嚴格履行職責,在維穩創安工作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警務助理」工作站成為黨和政府政策宣傳的先鋒號、信息採集的新觸角、警民魚水關係的協調站、治安防範的最前哨。(採編:張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