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安市公安局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工作紀實

2020-12-20 中國警察網

「派出所強則公安強,派出所穩則社會穩。」四川省廣安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王峰說,「派出所是公安機關最基層的綜合性戰鬥實體,也是公安機關最大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正因為有了派出所這一陣地,我們才能把視角延伸到社會各個層面。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就是要把公安機關這一優勢強化到極致。」

今年以來,廣安市公安局主動適應新時代要求,按照「123」工作思路,搭建「小腦+手腳」工作體系,牢固樹立「黨建統領+民意引領」兩個導向,緊盯「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三大目標,全面開展「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本地化創建,全力打造「楓橋經驗」廣安樣本,以最強實戰護航平安廣安建設。

搭建「小腦+手腳」體系,夯實派出所工作根基

廣福派出所位於廣安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擔負著守護城市中心腹地的重要職責,轄區共有社區5個,實有人口8.3萬人,人口密度大,治安形勢複雜。改革之前,廣福派出所原有民警17人、輔警24人,按社區警務隊、巡邏防控隊、案件辦理隊和勤務指揮室「三隊一室」運行。派出所所長汪亞飛說,將轄區刑偵中隊整合至案件辦理隊、巡邏防控隊整合至社區警務隊後,廣福派出所實際在崗民警增至31人,輔警增至50人,有限警力得到充分整合,有效緩解了長期困擾派出所的警力不足問題,社區警務與巡邏防控脫節、打擊與防範脫節的現象得到了根本扭轉。

據了解,2018年以來,廣安市公安局再造警務流程,在全市公安機關推行派出所「一室兩隊」勤務運行模式改革,以勤務指揮室為龍頭,整合轄區刑偵中隊、交警中隊,在城區派出所設社區警務隊、案件辦理隊,在農村派出所設農村警務隊、農村交管隊,按「532」標準配置警力,搭建起派出所「小腦+手腳」的「一體兩翼」工作體系。

——做強「小腦」。明確勤務指揮室履行指揮調度、信息研判、圖像應用、情況匯總、精細考核、推動落實「六大職能」,統一按照「四個一律」要求規範勤務運轉,即情報信息收集研判一律由勤務指揮室承擔,指令流轉反饋一律通過扁平化指揮調度平臺,指揮調度、信息研判、視頻巡查成果一律形成電子臺帳並報備,勤務指揮室空轉一律通報問責,讓勤務指揮室真正成為指揮派出所行動的「小腦」,與市、縣警務指揮部「大腦」一道,構成市、縣、所三級指揮體系,勤務運轉更加高效。

——做實「腿腳」。深化社區警務和農村警務,推動警務工作前移,按照「1+2+4+N」標準(1名民警+2名輔警+4支隊伍+N支社會力量)配備警務室力量,推行城市社區「一格一輔警」、農村地區「一村一警務助理」,共配備社區民警135名、社區輔警332名、網格員859名,社區警務室、駐勤制警務室全部實體化運轉,將警務觸角延伸至社區網格、村組細胞單元,真正把警務室建設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派出所」。

——做優「拳頭」。明確界定派出所與專業隊在案件辦理方面的職責邊界,引導派出所立足本轄區發案,加大「現案」「小案」偵辦力度,提高轄區現案破案率,最大限度樹立派出所權威。由警務指揮部和科信部門牽頭,研究制定派出所信息化實戰應用標準和手冊,業務警種先後下放信息化應用權限17項,有效支撐起派出所實戰應用。

堅持「黨建統領+民意引領」兩個導向,走實新時代群眾路線

2018年12月17日是轉業士官、輔警劉善江正式加入協興派出所的第一天,協興派出所所長肖良帶領全所民警、輔警,在鄧小平銅像廣場重溫入黨誓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淬鍊初心使命。

這是每個進入協興派出所工作的民警、輔警必經的一道儀式。肖良介紹,堅持黨建統領,培育最強信念,是協興派出所創下連續15年隊伍無違紀違法記錄的根本保證。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廣安市公安局始終堅持黨建統領導向,以「築牢忠誠警魂、爭當故裡先鋒」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全面開展「最強支部」創建活動,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五化」建設,按照「一室一廳一長廊」的建設標準,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紅色陣地規範化建設,紮實開展隨崗訓練和黨員民警積分制管理,為警務工作凝聚了強大的支撐和動力。

為充分發揮派出所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廣安市公安局大力推動所長、社區民警進班子,引導公安派出所積極參與街道、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全市15個試點派出所的所長全部進入鄉鎮(街道)黨政班子,黨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村)委副書記、非黨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村)委會副職制度全面落實。

鄰水縣公安局城東派出所民警唐小紅2008年開始在洪英警務室工作,她是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洪英的徒弟。2017年,唐小紅榮獲「全國公安派出所情滿萬家派出所好民警」稱號,並作為四川省公安機關唯一代表出席共青團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唐小紅介紹,為暢通警民溝通渠道,城東派出所在院落小區、企事業單位、行業場所等不同群體中分類建立微信群、QQ群,開展防範知識、普法教育宣傳,加強與轄區群眾的溝通交流,及時回復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推動警民溝通由「面對面」向「鍵對鍵」拓展。

在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工作中,廣安市公安局始終堅持民意引領導向,落實「兩回訪一報告」制度,凡轄區發生入室盜竊案必須登門回訪,其他警情案件針對性電話回訪,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問題適時開展打擊整治,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定期組織召開居民座談會,向群眾通報轄區治安狀況,報告履職情況。圍繞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事,固化「五小問題」治理機制,切實加強「小案件」查辦、「小糾紛」調處、「小隱患」排查、「小問題」整改、「小困難」幫扶,抓早抓小,源頭治理,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緊盯「三大目標」,打造「楓橋經驗」本地樣本

新時代,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已經成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

「我們依託街道綜治中心,全面整合派出所、特巡警、交警、城管、綜治、醫院、學校、物管、保安、環衛等力量,構建起全科網格工作體系。」大佛寺派出所所長彭才人說,通過建立分流機制、聯動機制、督辦機制、倒查機制,現在各部門都能自覺參與各類治安隱患和突出治安問題解決。

在廣福派出所,有一個「老熊調解室」。2018年11月,退休幹部、原龍臺鎮黨委書記熊先佳領銜,在廣福派出所組建人民調解員駐所調解室,先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18起,他被轄區群眾親切稱為「老熊」。廣福派出所所長汪亞飛介紹,除了老熊調解室,派出所還會同社區物建了人民自治調解員53名,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一線延伸到小區,近距離幫助群眾處理各類矛盾、糾紛。

圍繞矛盾不上交,廣安市完善人民調解員駐派出所工作機制,按照城區、中心場鎮、其他農村派出所分別不少於4人、3人、2人標準,聘任駐所專職人民調解員257名,88個派出所實現人民調解員駐所全覆蓋。採取糾紛類警情「七步工作法」,對規範處警、及時取證、組織調解、後續處置、事後回訪、跟蹤關注等七個重點環節進行規範,確保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化解。

新時代的基層治理,最強大的力量源泉來自於人民群眾。廣安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2012年9月,廣安市組建了第一支「紅袖章」治安志願者隊伍,到目前,各類平安類社會力量已發展到200多支,「思源義警」「平安護學隊」「新兩車四員」(計程車、滴滴專車和外賣人員、快遞員、停車收費員、環衛工人)正與派出所一道,形成警民共建共治的生動局面。

圍繞平安不出事,廣安市公安局大力實施「平安合伙人」計劃,通過建立健全警企、警校、警醫、警銀、警媒等一系列平安共建機制,建設更加廣泛的警務共同體;深入開展治安問題突出居民小區整治活動,推動配合有關部門全面組織開展平安小區、平安單位、平安校園、無毒社區等系列基層平安組織創建活動,將創建工作納入對轄區單位、基層組織綜治考核,動員組織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平安創建活動,構築起「社會治安社會治」的立體化社會治理新格局。2019年以來,全市涉案警情、可防性案件同比分別下降28.32%、39.96%,現案破案率達48.1%,同比上升2.9%;八類暴力案件、九類黑惡案件現案破案率達92.6%,入室盜竊現案破案率達56.4%。

7月8日,廣安市民張娟需要辦理戶口遷移業務,她通過「微戶政」網上查詢、諮詢及網上審核戶口遷移資料後,於7月10日到廣安區政務中心一次性辦結了其本人及兒子的戶口遷移業務。

「微戶政」只是廣安公安零距離服務群眾的一個縮影。目前,廣安公安通過「網際網路+公安」,建設集網上公示、網上諮詢、網上辦事、網上監督、網上互動、網上宣傳、網上評價、網上支付、網上郵遞「九大功能應用」於一體的網上辦事平臺,平臺涵蓋戶政、治安、出入境、交警、網安、禁毒、法制、監管等8大警種335項業務,其中335項業務實現網上告知,224項業務可以網上預約,109項業務可以網上全流程辦理,真正實現了公安業務「一站式受理、一站式流轉、一站式辦理、一站式服務」。平臺自2014年開通以來,累計訪問量1000萬餘人次,總辦件量近10萬件,群眾滿意率達99.9%。

圍繞服務不缺位,廣安市公安局還全面推進「一站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在全市公安機關搭建起政務服務中心、派出所、治安警務平臺、警務室四級綜合服務窗口架構,實現了戶政業務縣域範圍內「全縣通辦」;同時,整合戶政、出入境、交警等警種部門自助設備,建成自助服務區11個,為群眾提供24小時自助辦理服務。(文/宋江 楊豔 圖/鄭繼明)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