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y Rodin:綜合處理腫瘤患者心理痛苦問題_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

2020-12-22 39健康網

Gary Rodin:綜合處理腫瘤患者心理痛苦問題

2016-06-2039健康網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瑪嘉烈公主癌症中心支持治療科主任GARY RODIN教授應邀參加了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16年CPOS學術年會,在大會上,RODIN教授介紹心理痛苦的綜合篩查DART項目,以及階梯式的心理痛苦管理模式,並介紹了腫瘤臨床常見心理幹預方法及常用抗抑鬱藥物的管理與應用經驗,在他看來通過整合方式處理腫瘤患者的痛苦問題有許多技巧,如何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還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在會後接受39健康網的專訪時,RODIN教授還分享了他對於與腫瘤患者交流死亡話題的處理藝術以及對於抑鬱導致自殺問題的看法。

瑪嘉烈公主癌症中心支持治療科主任 GARY RODIN教授

  從焦慮、恐懼到應激障礙

  RODIN教授認為心理痛苦是一個很複合的概念,會場時間有限他並沒有展開討論關於心理痛苦的基本意義,在他展示的一張相關研究數據示意圖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焦慮和抑鬱的情緒貫穿腫瘤病發全程,但他們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疾病階段的不同,這些情緒會有一些波動。

  在腫瘤診斷初期的首要問題是焦慮,尤其在剛開始診斷或者是病情出現波動時,又或者是當併發症出現時,患者的焦慮感都會上升,患者診斷時會感到很難過,甚至感到痛苦。因為這個階段的患者相對招募難度大,目前相關的研究還不多。在全球腫瘤發生率最高的丹麥有一項涉及600萬人口的相關研究,這項基於丹麥全人口的研究數據表明,在癌症診斷的第一周自殺率上升了12%,心肌梗死病發則上升了4倍……而且這種風險在緊接著的一年當中都將存在。

  我們都清楚的知道,需要做一些工作來幫助患者減低這種應激反應,包括我們經常見到的一些應激障礙,比如因為針頭、幽閉空間、CT掃描、抽血等帶來的恐懼症/恐慌症,廣泛性焦慮障礙,以及急性應激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在多倫多的王子醫院關於應激障礙的研究發現,臨床病例或者亞臨床病例中,出現這種情況多數與患者身體症狀關係密切,並且與醫患之間的交流有很重要的關係。在他們與醫生的交流中發現,患者與醫生交流的關係好不好,能夠一定程度預測他們是否會出現這種應激障礙。

  腫瘤患者的抑鬱問題比常人來的要嚴重

  適應障礙是很多因素影響最終造成的結果,RODIN教授認為抑鬱障礙是許多心理障礙症狀的共同通路。如果普通人患有適應障礙,通常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控制抑鬱本身,但對於腫瘤患者而言必須控制所有其他相關因素後,才能夠通過藥物控制住抑鬱。患者從普通的難過到適應障礙,出現亞臨床反應是具有一定連續性的,現下有幾分抑鬱情況就給予藥物治療,但實際情況是藥物應該用在更為嚴重的抑鬱狀態時進行治療。

  RODIN教授做了一項長期研究,早期這項研究有近700人腫瘤患者參與,在他們當中有25%的患者符合抑鬱症的情況,有許多人產生無望感,灰心喪氣而且沒有鬥志,他們的配偶也是如此,甚至在研究數據中顯示,部分配偶的抑鬱情況比患者還要高出一倍。可見抑鬱治療的處理不僅應針對於患者,也要延伸到家庭中,對配偶、家人進行相關治療。

  單純的心理痛苦篩查對於患者來說並沒有幫助,需要將篩查將後續幹預動作連接起來,才會對患者有所益處。通過各種量表的使用,可以判斷患者的痛苦狀態,通過進一步的評估判斷,對患者進行分類,一部分通過臨床幹預改善,而另外一部分迫切需要調整抑鬱、焦慮狀況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有自殺意圖,或者出現無法控制的症狀的病患,需要轉診至心理治療、精神疾病治療。在癌症病房裡可能很多人有過自殺意圖,但實際上僅有0.6%的病人有出現過強烈的意圖,尤其是老年男性由於社交局限,這種傾向更明顯,這部分人群就是迫切需要關注的人群。這些測評的結果都會記錄到電子病歷中,方便相關治療團隊了解這些情況,希望護理人員和醫生能了解這些情況後,先與患者溝通交流再展開後續的治療。

  抑鬱嚴重程度:指導治療的關鍵度量值

  抑鬱狀態也分多種因素,有時與藥物相關,有時則與病人身體情況有關,癌症患者抑鬱症狀需要進一步鑑別診斷。抑鬱嚴重程度是指導治療的關鍵,對於輕度和中度抑鬱而言,心理治療仍然是主要治療方式,抗抑鬱藥也會有一定的效果。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一樣是處理抑鬱有效果,但是分階段、分情形、分步驟的階梯型治療,給予綜合性的心理治療方案配合藥物治療能夠更有效的緩解腫瘤患者的痛苦。

  當我們在會後問到RODIN教授,在緩解痛苦感的手段中的藥物的給予方式和標準時,他對疼痛篩選的必須性給予了肯定的答案。他認為我們需要對疼痛進行篩查,需要尋找帶來疼痛的原因,針對不同病症都要先解決痛苦產生的原因,首先解決生理病症上的疼痛(比如儘快治療病症),其次再通過心理和藥物幫助緩解疼痛。因為藥物可能有一定副作用,所以需要去平衡其中的利弊,但是對於晚期患者,我們不希望患者感到疼痛,通常我們會給到足夠量的藥物,因為如果身體上感到疼痛的話,心理也不會感到很舒服。雖然很多人不想吃這些藥物,但實際對患者來說是很重要的,能夠有效幫助他們有效改善痛苦狀況。

  抑鬱是許多心理痛苦的普遍表現,RODIN教授認為如果能夠有效控制住抑鬱的話,就能有效控制住自殺的傾向,首先我們還是應該先解決患者身體症狀,有時候患者的焦慮感是因為他們不了解病症的信息,可以試圖給予患者更多的幫助,讓他們能夠了解疾病,了解癌症,了解治療的方式,這樣的做會讓病人了解到家庭和專業人士都會給予他支持,也會讓他們有機會,也有空間去談他的這些感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幫助患者解決無助感,讓他感受到來自各界的支持。腫瘤患者面臨的抑鬱、焦慮等心理痛苦問題,需要多方面共同作用,十分有必要訓練醫生、護士、心理治療師以及患者家屬,讓他們了解患者的抑鬱程度表現和處理方案。

  關於死亡的話題 並非只能沉重

  在癌症的不同階段,死亡的話題隨時都有可能被提及,尤其是對於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在姑息治療階段,如何去談論死亡的話題才能讓患者坦然處之是需要一些技巧的。RODIN教授在會後接受39健康網專訪時表示,我們不應該逼迫患者去討論死亡相關的話題,事實上他們經常會考慮這些問題。RODIN教授的經驗是,如果他們願意聊的話,在與病人交談時,通常話題會圍繞「你對將來有什麼想法?你對將來打算如何安排?……」等一些比較開放性的話題去了解患者對於死亡和未來的看法,他們更能接受並且願意在一個合適的環境和時間和我們一起來正視這些問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患有肺癌,你會很擔心嗎?你會願意跟他人聊這樣的話題嗎?……我們會更希望患者面對這樣的話題時,能在一個更舒適的環境下去談論這些話題。」,RODIN教授說到。

  正如在演講結束時,RODIN教授提到的那樣,與病人交流這些話題後,通常會發現患者對死亡的焦慮感會減輕不少。我們會發現在中國現在有一些狀況正在變更,可能老一輩的人很忌諱去討論死亡的話題,但是現在更年輕一些人群,他們並不避諱去談論這些。但是我們需要去訓練醫生、護士和心理工作者,如何去討論這些話題?如何減輕患者對死亡的焦慮,管理癌症生活秩序,讓他們感覺到生活更有意義十分有必要。與醫生交流時,他們之間聊的更多是關於症狀的話題,而心靈關懷的醫生交流的更多內容是患者對於生命的意義,如何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生存質量。Rodin 教授開展的CALM (Managing Cancer AndLiving Meaningful)心理治療研究發展項目正是著力於研究這方面的工作,CALM 代表著「癌症疾病管理與有意義地生活」,是專門設計給癌症患者,特別是晚期癌症患者的短程心理治療方法。他聚集了各國在腫瘤患者心理治療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共同設計了CALM 心理治療模型。到目前為止,CALM 治療的研究成果已經在很多國際期刊發表和會議上報導,得到腫瘤治療行業同仁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CALM 這個詞翻譯成中文有鎮定、安寧、從容自若的意思,這也是希望患者在面對癌症甚至是死亡時能夠達到的一種心理狀態,讓死亡不再那麼沉重。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CPOS)學術年會圓滿落幕
    11月14日,乘借中國腫瘤學大會(CCO)東風,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中國腫瘤心理學學術年會在廣州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
  • 湖南省腫瘤醫院心理心靈關懷...
    焦慮和抑鬱是腫瘤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腫瘤科的臨床工作者,及早識別、及時幹預焦慮或抑鬱情緒,對提高惡性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改善臨床預後很有必要。近日,作為腫瘤心理醫生的必備工具書——《臨床焦慮與抑鬱管理》中文譯著正式出版發行。
  • 腫瘤患者心理問題
    「八要」原則1、要找個傾吐心事的人:說出心中的焦慮與恐懼,並澄清一些錯誤想法;2、要接受患病的事實:身體病了,但是心理不能被疾病打倒,3、要有信心,凡自助者天助也; 4、要少抱怨常感恩:因為無法改變自身患病的事實會讓心情變得更糟糕
  • NCCN的譯版工具測量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溫度」
    痛苦可能會使人們更難應對癌症、症狀或治療。使用NCCN心理痛苦溫度計等工具可以鼓勵討論,使討論成為一種常態,而不會使患者有任何的恥辱感(恥辱感會導致一些患者避談心理或深刻的個人問題)。 NCCN執行長、醫學博士羅伯特-卡爾森(Robert W.
  • 合肥中醫腫瘤名家方恩喜,初心不忘,堅守抗癌一線40餘年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腫瘤傳統醫學委員會委員、安徽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中醫腫瘤學術帶頭人方恩喜主任,堅守中醫抗癌臨床一線40餘年,形成了獨特的、注重實效的學術風格和臨床體系,在中醫腫瘤治療上取得了顯著效果,尤其在預防腫瘤轉移與復發方面卓有建樹,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切實延長患者生存周期,深受同行關注和患者肯定。
  • 蘇州同濟醫院:蘇州市立醫院腫瘤分中心成立:蘇州腫瘤康復新希望
    據悉,蘇州同濟醫院腫瘤內科以蘇州腫瘤學科帶頭人、蘇州市立醫院腫瘤科主任錢軍教授為核心,開展應用化學治療、中醫藥治療、癌症疼痛治療、營養康復治療、心理康復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等多種手段,將為蘇城腫瘤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腫瘤風險評估及系統幹預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
    大會選舉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高禹舜為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腫瘤風險評估及系統幹預委員會主任委員,尹芝南、單戰海、張臨友、石彬、李智立、陳錦飛、馮強、張蕾、張成崗、左佔傑為副主任委員,塗文軍、張曉明任副秘書長。
  • 影響腫瘤患者心理的八大因素,醫護人員及家屬需要共同了解
    版權聲明:本文摘選自於保法教授書籍《腫瘤患者心理變化及探索》,版權所有,請勿轉載。八個影響腫瘤病人心理反應的因素中,除了病人的性格特徵和社會文化因素醫護人員難以改變外,其餘的六個方面的因素都可以通過過努力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態。希望我院醫護人員能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冬澤受邀參與湖州市抗癌協會肝膽胰腫瘤年會
    2018年肝膽胰常見疾病及多學科聯合診治高峰論壇(湖州市抗癌協會肝膽胰腫瘤年會)於6月2日-3日在湖州市召開。此次會議為提高湖州市肝膽胰腫瘤的診療水平,對肝膽胰外科常見疾病治療展開了探討,匯報了肝膽胰腫瘤治療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 腫瘤康復陽光行暨胸部腫瘤防治及康復系列科普活動疫情後再出發
    在康複方面,廣大癌症患者經過初期治療,離院返家後,如何預防復發轉移、避免或減少二次治療缺乏專業、系統、規範指導,在心理疏導、健身指導、飲食輔導、生活引導方面缺乏必要的幫助。 為進一步傳播科學抗癌理念,普及腫瘤康復知識,提升社會公眾對腫瘤預防、治療和康復的科學意識。由福建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處指導。
  • 腫瘤患者想升白,藥物和打針該怎麼選擇?
    不過,升白針如何運用,具體還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判斷。王亞偉表示,如果患者發現自己的白細胞檢查結果超出了參考值範圍,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不需要特殊處理,停用升白針1-2天左右,升高的白細胞就會逐漸降至正常範圍了。還有些患者擔心有副作用或者怕麻煩,想靠口服藥物來升白。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預告
    消除癌症誤區   倡導健康生活2014年腫瘤防治宣傳周時間:2014年4月14-19日地點: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辦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國癌症基金會、國家癌症中心協辦單位: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中國控煙協會、北京醫院、朝陽醫院、北京抗癌樂園「2014年腫瘤防治宣傳周」將於4月14-19日開展系列腫瘤防治宣傳活動,以「消除癌症誤區、倡導健康生活」為主題,向廣大市民宣傳科學的癌症防治知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對癌症的誤解和恐懼,幫助大家確立戰勝癌症的信心。
  • 阻擊腫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有力推動肺癌...
    身為腫瘤內科主任、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委會副主委、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非小細胞肺癌專委會候任主委,王潔溫柔知性背後,有著令人矚目的專業學術背景。8月29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多學科診療專業委員會成立暨首屆學術大會將在早秋的北京召開。作為大會主席、中國醫師協會腫瘤多學科診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潔準備在開幕式上致辭。MDT是以患者為中心和以多學科專家組為依託的多種診療模式有機結合,保障腫瘤患者最佳診療方案的實施,促進學科間交融合作。
  •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探討腫瘤病人不良心理反應的產生
    版權聲明:本文摘為於保法教授《腫瘤患者心理變化及探索》書籍內容整理編輯而成,版權所有,請勿轉載。需要(need)是個體因缺乏或追求某種刺激所引起的不平衡狀態。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人們的一切活動是為了滿足需要。
  • 福建省腫瘤醫院主辦腫瘤康復陽光行暨胸部腫瘤防治及康復系列科普...
    『健康中國2030』明確提出,到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應提高15%、癌症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需達到80%這兩個目標。但根據最新流行病學調查表示,我省腫瘤發病率、死亡率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腫瘤防治還任重道遠。作為我省唯一的一所集腫瘤預防、治療、科研、教學、培訓於一體的省級腫瘤專科醫院,我們需要扛起這份責任,也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向著這兩個目標前進!
  • 疑難腫瘤論壇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疑難腫瘤專業委員會年會會議報導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第四屆長徵疑難腫瘤論壇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疑難腫瘤專業委員會年會於12月12日如約而至。此次會議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疑難腫瘤專業委員會、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上海申康醫學與健康促進中心和北京生命綠洲公益服務中心主辦,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腫瘤科承辦,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腫瘤科協辦。在前期論壇成功舉辦並日益發揮越來越大影響的背景下,本次論壇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吸引了26000多名線上、線下觀眾的目光,是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 中國腫瘤營養志願者部北京桓興腫瘤醫院工作站正式成立
    2020年12月10日,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腫瘤營養志願者部北京桓興腫瘤醫院志願者工作站正式成立,授牌剪彩儀式在院四樓會議室隆重舉行。中國腫瘤營養志願者部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腫瘤系石漢平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於雷主任、中國腫瘤營養志願者部特聘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綜合科叢明華副主任、中國腫瘤營養志願者部副主任賈志丹博士、中國腫瘤營養志願者部秘書長賈儒女士等嘉賓蒞臨現場;北京桓興腫瘤醫院領導:張建國副院長,醫務科李樺主任,院長助理張效東主任,院長助理綜合三科代忠主任,院長助理腹外科張景主任
  • 麗玲訪名醫丨王東東:介入治療為腫瘤患者打開一扇窗
    什麼是腫瘤介入治療?這在很多患者眼裡都是很陌生的詞彙。MDT,通俗地解釋就是多學科協作;而腫瘤介入治療就是介入腫瘤外科和內科之間的治療方式。這兩個方向目前在國際醫療舞臺上正大行其道。臨床統計,至少30%的重大疾病需要多學科協作才能完成治療,而惡性腫瘤多數發現已是中晚期,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這個時候怎麼辦?腫瘤介入治療彌補了這一缺憾,讓這一部分惡性腫瘤患者也能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 【媒體專訪】腫瘤微創介入治療,未來會替代手術嗎?
    有些患者得了腫瘤之後,不再願意見朋友,不願意出去活動。想要活下去,又怕拖累家庭。對於一些患者來說,心理痛苦或許比死亡更令人感到煎熬。「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疾病的根本危害在於傷痛,而醫學是回應人的痛苦的事業。
  • 抗癌,「心理」是關鍵
    很少人有學習過如何處理自己的悲觀情緒,更是只有極少人才有機會學習過快樂這門課程。到底,面對問題時我們該如何保持快樂?當這個問題是癌症時,又如何保證自己不被它先從心理上打倒?心理學上針對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有以下幾種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