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訓練準備(四)玩兒出高度1
我認為孩子在上學前,主要的任務就是玩兒,過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玩兒就是他喜歡什麼就給他什麼,喜歡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按照孩子的天性不加幹涉雖然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孩子畢竟對這個世界知之甚少,他們總是很隨意和隨性地選擇玩具和玩兒的方式,大部分時候基本上就是在消磨時間。我認為在這個時候,家長應該作為孩子第一階段的引領者,幫孩子選擇玩兒什麼,什麼東西更好玩兒。雖然同樣是玩兒,如果一個東西又好玩兒,又能提高孩子的某項技能,讓孩子擁有某項能力或意志品質,或者能夠培養孩子在某方面的興趣,那麼這樣玩兒就很「高效」,能夠達到「雙贏」的目的了。當然這是在孩子喜歡和自己選擇的前提下。作為家長,只是給孩子提供選項。所以我要研究一下什麼東西最好玩兒,怎樣玩兒既能讓孩子玩兒的開心,又能讓孩子學到有用的東西。
我把孩子的玩兒分為以下幾類:
一. 個人類
個人類玩兒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信息類(視頻,音頻和書籍)
孩子看動畫片,聽兒歌,看圖書是孩子接收信息的非常重要的途徑。兒子的許多話都是從動畫片中學來的。但是對於視頻,一定要嚴格控制,尤其孩子小的時候,不但會使孩子的眼睛近視,還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在這方面我是失職的,由於兒子三歲前在姥姥姥爺那裡,而老人對孩子嬌慣放任,從來不限制兒子看電視和手機的時間,有時每天能看3-4小時。
但由於兒子不在身邊,我也是有心無力。在反覆糾正又反覆發作的過程中,我想清楚了,如果孩子不在自己身邊,怎麼說,怎麼提醒都是徒勞的,只能盡力把損失減到最小。
而且老人上了年紀,孩子在看電視和手機的時候,老人才能得到休息的時間。他們帶孩子的確也非常辛苦。
最後的結果是,對兒子看手機嚴格控制(傷害最大),看電視基本上不怎麼管了。等兒子回到我們身邊,我就要嚴格管控,算是亡羊補牢了。
話雖如此,適當地給孩子看些動畫片,知識性的視頻是必要的,但是要嚴格控制時間,而且通過控制時間可以鍛鍊孩子的自律和忍耐力。
我這個階段給兒子準備的動畫片是《小豬佩奇》和《豬豬俠》,兒子非常愛看,還喜歡唱裡面的歌曲。偶爾也看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最近我開始給他看《小豬佩奇》的英文版。當然是他看完中文版之後,再給他看英文版。這個階段給他聽英文短期效果不大,但是卻能培養他的語感,需要堅持。許多家長覺得短期內沒有效果,就覺得沒用就放棄了,其實這是有問題的。語言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不可能短期內有很大的效果。就算是逼著孩子學出一定的效果,遺忘率也會非常高。給孩子聽的英文最好是孩子能理解的東西。比如當他看過中文版的《小豬佩奇》之後我才給他看英文版的,這樣許多詞孩子能「猜」出來。關於語言學習,我後面會有專門的章節描述。
為兒子準備的音頻主要是故事類的,準備等他回來後每天睡覺前給他聽,當然我也會給他講一下圖書。我現在準備的故事類音頻有:
《0-5歲睡前故事》,《凱叔系列》,《晚安媽媽睡前故事》等。
知識類和詩詞類的音頻我不準備在兒子四歲前給他播放了,我覺得他對這些缺乏形象性的東西還很難接受。等他四,五歲或更大一點兒以後或者能接受的時候再說。
書籍在上一篇已經闡述過了,此處不再重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