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的由來及傳說

2021-02-15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

「普度」這個風俗,我們翻閱舊籍,所得的概要,是個道釋兩氏之說混合而構成的。考究起來,在道教方面是中元節的蛻形,在釋氏方面是盂蘭會的別稱。

七月十五這天叫做「中元節」,而從前盂蘭會的舉行也在這天,如今先把「中元節」的起源,寫在下面:

考《修行記》云:「七月中元乃大慶之月」,《道藏經》云:「七月十五太上老君同元始天尊會集福世界」,《道經》云:「七月十五九地靈官下人間,校定罪福」又云:「中元作元都大醮於玉京山,採諸花果幢幡寶蓋,獻諸聖眾。」

上述的記載,中元節由於道教醞釀而成,己甚明顯;而月份、日期、作用,也已經確定了。雖則對於「普度」二字,未曾明表出來,然而普度的風俗,於此已經具有雛形了。

按《道經》為道教經典,《隋書·經籍志》云:「《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那麼,《道經》在隋以前已有其書,於此可證中元節於隋以前已有其俗了。

如今再說盂蘭會。我們要知普度的意義,必先明了盂蘭會的解釋:

考(合璧》云:「盂蘭盆經言目蓮比邱救母事,後人因廣為華飾,乃至刻木、削竹、飴蠟,剪綠模花之形」。又云:「天竺云:盂蘭倒懸救器也,謂目連救母饑渴,如解倒懸之具,今人飾食味於盆誤矣」。唐《六典》云:「中尚署進盂蘭盆。」《荊楚記》云:「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佛。」照上述看起來:盂蘭會於唐代已極盛行,那時無論官、僧、尼、道,以至於俗——民間一一俱有盂蘭之舉了。上引各籍,雖屬零碎,而盂蘭會的風俗已可見一斑。我們再查《辭源》「盂蘭盆」條所載更覺具體,把它錄出來:「梵語。盂蘭本雲烏籃,此翻救倒懸,謂以盆貯百味,以供養諸佛,以救眾生倒懸之苦也。昔日目連入地獄,食物入口,即化烈火,佛教作此以度其難,世俗七月中元日延僧結盂蘭盆會,誦經施食,義起於此,俗謂之放焰口」。這一來,對於盂蘭的意義、沿習,說得頗為詳盡了。

我們翻閱歷史,道教的起源,雖由於秦漢方士,陰陽之說錯雜而成,然張道陵創五鬥米道,張角創太平道,詭託於老子,於此道教才具了胚形。唐初稱老子為唐室鼻祖。高宗因上老子尊號,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開崇玄館,道教大盛。這尤可作他們不息的演進的旁證。上文我們既證明中元節隋以前已有這個風俗,如果就歷史上觀察,似可肯定在漢以後,才有這個「中元」的名詞。

佛教入中國,當以漢明帝時,蔡愔使西域,求得四十二華經,及釋迦之像,並迦葉摩騰、竺法蘭二僧而歸,因建白馬寺,使二僧譯經其中,是為中國譯經之始。盂蘭會是根據於盂蘭盆經而來的,我們再閱盂蘭盆經,在頁首明署「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竺法護是不是和竺法蘭同一人,現在尚難於查考,然漢明帝西晉初年,其間相距只三十餘年,假定竺法蘭和竺法護同屬一人,他於明帝時來中國,設為二十歲,至西晉初,也不過五十多歲,說明帝時來中國譯佛經的竺法蘭,即是西晉時譯盂蘭盆經的竺法護,也不會有所矛盾的。盂蘭盆經譯出於西晉時代,是就譯經本中所得的證據,那麼,盂蘭會的風俗,至少總在西晉時或西晉以後,才產生,似無可疑義了。如把我們所探索的中元節產生時間的痕跡,拿來和盂蘭會互相印證,它們產生的時間,誰先誰後,相差總不致於甚遠罷?

盂蘭會和中元節,它們各有它們的歷史,可是因襲成風,一般人受著佛家的影響,似乎比道家更大。這或許由於他們所處的環境各有不同的緣故,我們姑且勿去評論他。這裡我們所需查考的是目連比邱的來歷,和盂蘭盆經的內容。

普度的由來既然和目連比邱有直接的關係,而目蓮比邱所為之普度故事,又和盂蘭盆經有直接關係,那麼,我就把目蓮比邱的來歷和盂蘭經的內容考據一下:

《唐釋元應一切經音·目犍條》載云:「上莫鹿皮,下巨焉反。或言『目伽略子』者,訛也,則正言『沒特伽羅子』或雲『毛馱伽羅子,此乃後母為名。『沒特加』,此雲『綠豆』,『羅』,此雲『執取』,或雲『挽取』。本名『俱利伽』,或言『拘隸多』,此後父名也。舊雲『俱律陀,不正也。」又翻譯《名義集選》云:「『目犍連』,正雲『沒特伽羅』,此雲『採菽氏』,姓也。字『拘律陀』,樹名也,其父母禱樹神得之,因以為名,神通第一。」這兩條所解雖稍有異同,而目連的傳說,不是中國固有的,已彰著了。

我們為要明白目連的事實,自然不能離開盂蘭盆經,這本經的內容,共分為三章:(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全經不過七百多字,文頗簡略。我們如要知道內容的說明,只須看《釋氏要覽》所述的一段,便可代表。《釋氏要覽》云:「目連此邱,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得食。」這段便是說明該經中序分章的內容。又云:「佛言七月十五日俱百味五果,著盆中,供養十方佛,然後得食。」這段便是說明該經中正宗分的內容。又云:「目連白佛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這段便是說明該經中流通分的內容。

目連以盂蘭盆置百味超度他的母親,並且白佛奉勸世人和他一樣地超度其所親,這個故事經過了這麼的宣傳,以孝做標的自然容易於入人,因為人各有他的父母,人也各有他的或已故的父母,各欲於其父母於幽冥中不受苦厄,於是盂蘭集會,由茲而灌輸於人們的腦裡,以至於實行。況且道家有修煉飛升之論,佛氏有輪迴果報之說,立場雖異,而拔地獄登天堂會附麗在這天舉行,正因為其所謂鬼門關大開,便於超度,初為自己的親屬超度,而佛門以布施為功德,擴而大之,更進而為不屬所親的其他幽魂普及的超度。在古時迷信心理的傳統社會,普度的風俗遂以浸成了。

目連救母的故事,從宗教方面觀察,無非勸世的作用,立意初未可厚非。至於仿這故事而舉行的盂蘭會,那是世人相沿,要自去迷信他,把他踵事增華,形成今日普度的奢風。我們再從古籍上找出這風俗的成因,而得著些累積而成習慣的證據。考《會要》云:「開元四年中元節京師張燈」,隸愈表云:「聞陛下七月十五日幸安國寺,觀禮空王,以為崇福示信」,宋史《禮志》云:「太平興國二年七月中元,御東角樓觀燈,賜從官宴飲」。《釋氏要覽》云:「宋真宗於丁酉歲季春月嗣位,思報昊天之恩,於季春月,詔兩街僧錄問盂蘭盆儀式。時左街僧錄達釋大師行清令賜紫沙門省才依輕附疏。具錄儀式,進於皇帝:皇帝得己,依法修設」。我們所引述這些紀載,雖則都是帝王所做的中元節和盂蘭會,可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我們只消再看《帝京景物略》云:「中夜都人水嬉,縛煙火作鳧雁龜魚」。那麼,民間對於中元的熱鬧,己是「古已有之」了。如今普度的風俗有什麼掛燈,宴客,演戲,——並且有演目連故事的戲文的——放煙火,或許是上述沿襲而來的呢?

中元節日,一邊各祀自己的祖先,一邊普度而祀野鬼,在遜清乾隆以前,還是這樣,我們所取得的證據是《泉州府志·風俗篇》云:「中元祀先,寺觀作盂蘭會,——俗名普度——『南國風俗』中元夜家戶各具齋供羅於門外或垌衢,祝祀傷亡野鬼。」《府志》重修於乾隆年間,這樣地紀載,可見現今輪鋪分日的盂蘭,是在乾隆以後才演變的。這演變的原因,卻有一個傳說:「泉州舊俗中元祀先並普度,有一次因市肆購物擁擠,遂動打架,後來有人倡議,就城廂三十六鋪,以整個七月給他們拈鬮輪流,舉行普度」。然泉俗中元節也有於七月十六日舉行的,相傳是那次打架的結果,勝的保持原日——十五——輸的改為十六,但七月十六日做中元節的比較少數。不消說少數人和多數人打架便會輸。輸的便要移在十六,而十六做中元節如今恰巧又屬少數。那麼,因普度購物打架的傳說,似不儘是虛構的了!

(本文選自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叢書《泉州民間傳說》)

相關焦點

  • 中元節的由來及習俗
    中元節也稱之為「鬼節」,這一天人們要祭祀先人,還有些人在這一天要到河邊去放河燈,傳說這天是地獄開門值日,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團圓
  • 中元節的由來與習俗
    中元節也稱之為「鬼節」,這一天人們要祭祀先人,還有些人在這一天要到河邊去放河燈,傳說這天是地獄開門值日,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團圓
  • 【微風俗】從小吃到大的普度,你知道普度的由來嗎?普渡(中元節)閩南風俗裡堪比春節的重要節日/為啥普渡要「起燈腳」和「倒燈腳」?
    據一些後地的文字資料以及老人們的口頭講述,輪流普度乃起自清朝,因為祭祀行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場供求緊張。人們常為買東西打架。清乾隆年間,由地方鄉紳出面呈請由抽籤決定城廂三十六鋪的輪流普度日期,而七月半節依舊家家祭祀祖先。從那時起,鯉城區以及相關聯的部分鄉村都以『鋪境』為單位輪流做普度。
  • 閩南「吃普度」的源起
    有人說,各家各戶請很多客人是為了顯示自己,也有人說是怕普度公吃完祭不走,叫來很多人壯膽,可以嚇走普度公。我想,後者的理由也許是比較原始的,前者則是派生出來的一種客觀效果。事實上「吃普度」表現出今日的普度活動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於輪流做普度,使人們有更多互訪機會以及參加的自由度高,普度時節的社交圈大於春節,這是普度的一大特點。
  •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2017-01-28 00:20:5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  春節的傳說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
  • 救倒懸|盂蘭盆法會的由來
    救倒懸|盂蘭盆法會的由來幸運的我們如今尚在人世,生活不論快樂或痛苦,都還有機會值遇三寶而改變命運。然而,已過往的父母眷屬,卻無法得知是否往生善處或是淪墮於惡趣中受苦,在世作人時若多行惡業,鮮少積善,或時臨命終時一念墮落起無明惡念,都可能會投生到三惡趣中受苦。
  • 「十六夜」的由來及傳說
    「十六夜」的由來及傳說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興化大部分地區不是正月十五過元宵
  •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時間:2020-11-01 16: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萬聖節前夜是哪一天?萬聖節的由來傳說 萬聖節是幾月幾日?馬上就要迎來萬聖節啦,小夥伴們是不是很期待,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萬聖節的由來和傳說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 立夏的來歷由來及歷史故事 立夏的相關傳說
    立夏的來歷由來及歷史故事 立夏的相關傳說時間:2020-05-05 23: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夏的來歷由來及歷史故事 立夏的相關傳說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一些長輩講它們經歷或者聽聞的故事,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就是要看看在平時,我們聽到的有關立夏的傳說和典故主要有什麼吧
  • 立夏鬥蛋的由來故事 立夏鬥蛋的傳說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立夏鬥蛋的由來故事 立夏鬥蛋的傳說 在這個季節裡會有不同的感受與經歷,夏季的來臨是伴隨著驕陽與雷雨的,一年四季的天氣變化是有跡可循的,而立夏鬥蛋的由來故事有哪些呢?立夏鬥蛋的傳說有哪些呢?現在就隨我們進入以下文章中深入了解一下吧!
  • 希臘海洋神話傳說:愛琴海的由來
    希臘海洋神話傳說:愛琴海的由來愛琴海的由來這則神話故事講述的是做王之前的武修斯,英勇地斬殺米諾陶洛斯的故事。所謂埃勾斯投海自盡的傳說實際是因為古希臘人無法理解愛琴海的名稱而創造出來因為「愛琴海」一名源自前希臘時代,無法用希臘語來解釋。
  • 爐石傳說:時間從「海怪年」開始,你知道爐石傳說年份的由來麼
    相信不少的老玩家都經歷了很多年份的替換,就算是萌新的玩家,應該也經歷過之前的一次年份更改,爐石傳說從最開始的「海怪年」到現在的「巨龍年」,你知道這個年份是怎麼開始由來的麼?在爐石傳說最開始的五個版本是沒有「年份」這種說法的,當時只是正常的發布版本、卡牌而已。
  • 冬至的由來和傳說
    原標題:冬至的由來和傳說 (新聞資料)   冬至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 臘八節的由來傳說故事盤點 臘八節是為了紀念誰簡介
    臘八節,即農曆十二月初八,一些地方有喝臘八粥的習俗,關於臘八節的由來,還有很多種故事傳說。臘八節由來及傳說如下:  臘八節的由來及臘八節故事傳說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 要普度眾生,得先普度自己
    當然這是佛法高深的人才能將眾生給普度了如果沒有那個能力卻攬著這個活又將是怎麼樣呢?一直流傳著,自己沒有把握就不要去度眾生,否則反而是自己被眾生給度走了。很多進入紅塵普度的人,就是弄來弄去被皈依徒弟給拉走的,今天跟著這個在一起明天跟著那個在一起,造成了不是徒弟皈依你,是你皈依你徒弟,可有什麼辦法呢?
  •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
    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很多版本,但其中有三個版本被大家認可:   一是萬聖節源於萬聖起源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斯,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凱爾特人。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並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
  • 2018中元節是幾月幾日 中元節由來傳說故事
    2018中元節是幾月幾日 中元節由來傳說故事  2018年8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在中國中元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傳說。時至今日,中元節仍然是眾多人們祭祀的日子,藉此懷念先人寄託希望。 節日由來傳說:   中元節「廟普」 中元節,可以說是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
  • 處暑是什麼意思節氣有什麼風俗 吃鴨子習俗由來介紹
    處暑節氣有什麼風俗 吃鴨子習俗由來介紹­  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  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鴨全身都是寶。
  • 中秋由來與傳說
    中秋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 端午節英語作文: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端午節英語作文: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 2012-06-20 15:49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