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來和傳說

2020-12-17 人民網河南頻道

原標題:冬至的由來和傳說

(新聞資料)

在古代,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樞的日子,這一天之後,陰氣漸消,陽氣漸長。冬至,皇帝到天壇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裡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冬至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傳說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來源:中國興農網)

 

(責編:楊曉娜、黃莎)

推薦閱讀

古都商丘「蝶變」:城市讓生活更美麗  闖紅燈的少了,公交車上讓座的多了,城市「牛皮癬」不見了,背街小巷乾淨了,河水變清澈了,「商丘藍」成為常態了,城市更加宜居了……【詳細】

相關焦點

  • 天氣寒冷,冬至已至。冬至的由來和傳說你知道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相應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時白晝全年最長。
  • 冬至節氣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圖)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冬至吃一口餃子就分開了天地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大吃國,古人過冬至吃啥?吃餃子唄!在北方,餃子和餛飩不是一回事,而南方則保留了這種稱呼。回到開始的話題,冬至為啥吃餃子。國外學者李約瑟在著作《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指出:「渾沌留下的最古老的遺蹟,就是今天中國人普遍食用的餛飩,餛飩即混沌二字換上食字旁」。《山海經》裡盤古的故事是這樣說的:「天和地混沌一片,像一個雞蛋一樣,盤古就在雞蛋裡面」(「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
  • 冬至的由來
    冬至的起源傳說冬至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是按照天文來劃分的節氣,古時又將冬至稱為「日短」、「日短至」,據說這一天太陽位於黃經270°,是北半球白晝最短的一天,相對而言,這一天則是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
  • 冬至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冬至由來傳說故事及詩句50字簡短版
    冬至手抄報資料大全1.冬至的由來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1]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關於冬至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那麼冬至的由來是什麼?冬至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小編整理了有關冬至的傳說故事,感興趣的看下去吧。
  • 冬至吃湯圓由來和傳說 南方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嗎原因分析
    2018年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
  •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由來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及故事傳說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由來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12月22日6時23分,迎來冬至節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24節氣冬至的由來,「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
  • 冬至節的由來與習俗
    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 冬至祝福語 冬至吉祥語文案 冬至的由來
    今日冬至,今年冬至是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對於這個節日你都了解嗎?冬至該如何度過呢?冬至吃什麼?該如何發送給祝福?下面山東中公教育帶大家看下:冬至祝福語,冬至吉祥語文案,冬至的由來等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18:02:12.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 俗語:「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冬至吃「捏凍耳朵」習俗的由來嗎?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冬至吃「捏凍耳朵」習俗的由來嗎?作為舉世聞名的四大古國之一,我們的老祖宗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二十四節氣就如同一盞耀眼的明燈,為農民耕田種地指明了方向。
  • 冬至要吃湯圓是為什麼?冬至吃湯圓的寓意由來及傳說介紹
    2017年冬至到了,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2017年冬至具體時間)。那麼冬至吃什麼好?冬至的飲食習俗各不相同,江南一帶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冬至吃湯圓有哪些寓意?詳情如下:冬至吃湯圓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習俗30字50字 冬至的故事傳說簡短版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那麼冬至的由來是什麼?冬至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小編整理了有關冬至的傳說故事,感興趣的看下去吧。
  • Cat加菲說:冬至的由來和風俗
    冬至的由來: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的風俗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贈鞋帽、藏冬冰。
  • 史上最全冬至的由來,有人冬至吃餃子和湯圓,居然還有人吃這些
    冬至的傳說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 又是一年冬至時,你可知「冬至暝,搓丸子,吃湯圓」的由來?
    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今天冬至,手機前的你,搓丸子,吃湯圓了嗎? 在我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中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從復至乾,陽爻逐漸增加,從下往上增長,陰爻逐漸減少,表示陽氣逐漸增強,陰氣逐漸減弱。
  • 明日冬至中國進入「數九寒天」 冬至節氣習俗和飲食養生分享
    明日冬至12月21日,「冬至」,北半球將迎來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自冬至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在每年陽曆的12月21日至23日,太陽運行到黃經270度時。據史料記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古籍《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
  • 冬至的由來是什麼?中國的各個朝代是怎樣過冬至的?
    作為24節氣裡被最早制定的一個,很多人其實不知道,冬至是在一次國家的規劃中被制定上的。當時是由於周公測影,最後測出來這個洛邑是天下之中的一個地方,進而定成了土中。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原本只是出自政治運動的一個行為,居然在後來演化成了一個節日。冬至的由來是什麼?
  • 關於春節貼對聯 冬至吃餃子的傳說
    每當過年的時候,按照傳統習俗,家家戶戶都貼對聯、吃餃子,貼對聯、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呢?一、貼對聯的傳說。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二、吃餃子的傳說。東漢時期有個神醫叫張仲景,他醫術高明,不論什麼病總能手到病除,人們都稱他是「醫聖」。一年冬天張仲景從外面行醫歸來,一路上雪花飄飄,寒風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