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至時,你可知「冬至暝,搓丸子,吃湯圓」的由來?

2020-12-23 騰訊網

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今天冬至,手機前的你,搓丸子,吃湯圓了嗎?

在我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中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從復至乾,陽爻逐漸增加,從下往上增長,陰爻逐漸減少,表示陽氣逐漸增強,陰氣逐漸減弱。古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是一個吉日,因此,應該慶賀,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呢。

但是呢,因為我國疆土遼闊,所以,南北方慶賀冬至的習俗,也會因地域不同而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比如說,在我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南方呢,則會在這一天吃湯圓。

我們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南方地區有冬至搓丸子吃湯圓的習俗?

要說這個 「冬至暝搓丸子,吃湯圓」的由來,我們得從一個頗為悽美的傳說開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閩南的一個城市裡,來了三個衣衫襤褸的逃荒者,他們是一家三口。因為貧病交加,這位母親不幸在天寒地凍的冬至那天活活地餓死了,而老父親也餓得昏了過去,為了籌錢埋葬母親,這個女兒決定將自己賣給有錢人家做奴婢,同時,她還向附近的好心人討了碗糯米做的湯圓來給老父親充飢。可是這父親呢,是說什麼都堅決不肯吃,父女倆啊,就這樣在那推來讓去的,誰都不肯先吃。

後來,這老父親見實在推脫不掉,就把那碗湯圓一分為二,一半給女兒,說,「女兒,為父不能養活你,眼看著你忍飢受餓,為父實在不忍心啊,不如我們一人吃一半,等以後我們團圓時在吃圓子好嗎?」就這樣,兩人含淚把這碗湯圓吃完,並約定兩人將來以糯米圓相認。

之後,女兒就到僱主家去工作了,歲月匆匆,很快到了第二年的冬季,女兒非常想念父親,他很害怕父親找不到自己,於是呢,便向主人建議說,主人呢,在我們的家鄉,必須用糯米圓來敬門神,他們才會開門讓財神爺進門。主人一聽,趕緊吩咐她在門的環上粘兩粒又大又圓的糯米圓,到後來父親真的就照著糯米圓找上門來了,父女倆終於團聚了。

這對父女後來漸漸有了積蓄,終於買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是呢,為了紀念團圓,每年冬至的時候呢,他們就在門環上粘上兩粒糯米圓,久而久之是啊,親人在外的鄉親鄰居們也競相模仿,取其吉利和團圓的含義,漸漸的,這個習俗便傳播開來了。

其實,除了食用和粘在門環上,在閩南一些地區的農村,他們還會在爐灶、米缸、犁耙、水車以及豬、雞、鵝、牛等牲畜身上粘貼,祈神保護,禱祝牲畜平安過冬,新年健旺、家人團聚、家族和諧團結。有些地方還要在水果樹上貼上湯圓,在樹幹上劃破一點點樹皮,把湯淋在上面,祈望明年果樹能貼枝,結的果實像湯圓一樣圓圓溜溜。而那些粘上去的湯圓,要等到三天之後才可以把它摘下來。

福建地區「冬至暝搓丸子」的儀式一向是比較隆重的。在冬至前一天,吃過晚飯後,家中主婦就開始張羅著把一隻大筐籮擺在桌上或地上,用開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團,然後,一家子無論大人小孩就圍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團搓成彈珠樣的丸子,放入筐籮裡晾曬。而且呢,這些丸子要以搓得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為好,取名「父子公孫丸」,寓意著歲暮之際一家子圓圓滿滿。然後,在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婦還會煮好紅糖湯,將丸子下鍋,煮成湯丸,先盛一大缽祭祖。之後,全家人便帶著盤裝湯圓、桔橘水果、香燭、銀紙等祭品,上祖祠或上祖墳,敬神、祭祀祖先。

最後,上山祭祀祖先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特別要注意頭面部的防寒哦,在寒冷的冬天,如果不注意保護頭面部,令其長期暴露在外,我們的體熱就會從這裡向外散,導致能量消耗、陽氣受損。另外,在外界冷空氣的刺激下,頭部的血管很容易收縮,肌肉也會跟著緊張,極易引起風寒感冒、咳嗽、頭痛、鼻炎等症,所以,冬至時節,一定要注意頭部的保暖和防風。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這麼多了,我們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搓湯圓過冬至,體驗傳統習俗|城廂區幼兒園舉辦冬至主題活動
    城廂區青山學校  在冬至來臨之際,青山學校幼兒園組織孩子們開展「濃濃傳統情,暖暖冬至日」的冬至搓湯圓、品湯圓的主題活動。活動開始前,老師先給孩子們講解冬至的由來和習俗,讓孩子們了解冬至吃湯圓的緣由。,華亭第一中心幼兒園開展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認識我國的冬至節,知道冬至的由來和習俗;了解到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進一步加深對傳統的認識。
  • 冬至要吃湯圓是為什麼?冬至吃湯圓的寓意由來及傳說介紹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我國各地的風俗民情雖各有差別,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高興。
  • 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 閩南人吃湯圓拜床母趣多多
    每到這一天,不少地區的民眾都要搓冬至丸子,並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祖行動。那麼,你知道閩南冬至有哪些習俗嗎?泉州冬至吃什麼 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視頻)泉州掃墓習俗有別 有的在三月初三有的在冬至泉州吃湯丸閩南有句諺語:「未冬節著要搓圓,無講是冬節。」閩南人吃丸子的節日,一年共兩次,元宵吃「上元丸」(年初的「頭丸」)、冬至食「冬節丸」(年末的「尾丸」),寓意著頭尾都圓滿,一年到頭順順利利,團圓美滿!說起冬至,閩南人都知道它是吃「湯圓」和祭祖的節日。
  • 冬至搓湯圓,一搓就裂開,做對這一步,黏性特好,怎麼搓都不開裂
    090冬至到了,你們準備好了嗎?素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說法,你們都準備好了嗎?阿娟家昨天晚上是全家總動員,老老小小都來搓湯圓了。據說,冬至是遠古帝堯時期,為了農業生產命令羲氏、和氏兄弟推定的節氣,中間就有「冬節」,就是現在的「冬至」,而到明、清時期慢慢就有了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從那時起,到了冬至的時候,就要用糯米粉做「粉圓」,而粉糯米做的丸子,慢慢就被稱之為「湯圓」。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 冬至吃湯圓由來和傳說 南方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嗎原因分析
    2018年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
  • 回歸傳統 喜迎冬至——下原鎮山珀幼兒園開展「冬至親子搓湯圓」活動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為了讓幼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內涵及家鄉習俗,弘揚民俗文化,2019年12月19日下午,下原鎮山珀幼兒園舉行了「回歸傳統 喜迎冬至」親子搓湯圓活動。
  • 揉麵團,搓湯圓!萬家星城幼兒園的冬至暖心又美味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邱欣藝冬至,不僅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南方地區則有吃冬至米糰、吃湯圓的習俗。為了讓幼兒了解傳統節日習俗,豐富幼兒生活經驗,萬家星城幼兒園小班開展了「暖暖冬至,搓搓湯圓」活動,孩子們在輕鬆歡快的氣氛裡一起迎接了溫暖的冬至。活動中,老師先帶孩子們一起了解了冬至節日的由來和傳統習俗,孩子們齊聲朗誦冬至的兒歌,然後在歡快的「賣湯圓」歌聲中開始了愉快的活動。
  • 鬼糕、薑母鴨……@福建人 冬至你吃了啥?
    冬至這天, 有北方吃餃子, 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然而福建人可沒那麼簡單, 五花八門的冬至美食讓你大飽口福。
  • 東陳鎮南凌幼兒園開展「迎冬至,搓湯圓」親子活動
    冬至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民間也把冬至稱為「小年」,因此,就有了「吃了湯圓長大一歲」的說法。為了讓幼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12月19日,東陳鎮南凌幼兒園開展了「迎冬至,搓湯圓」親子活動。活動前,老師先介紹了冬至的由來。
  • 冬至時節吃湯圓,元宵節吃元宵,同樣的食物,為何有不同的名稱?
    冬至到了浮圓子、吃湯圓是華人圈熱愛的傳統民俗。 大家族在冬至節時吃湯圓、 元宵節吃元宵,其樂融融。紅白兩色的冬至湯圓象徵陰陽。華人喜歡吃湯圓由來已久,本來湯圓和元宵也不分,你「元來」有我,我「圓」中有你,本是一家圓,大圓、小圓都是圓,吃起來口感也一樣! 那麼怎麼有不同的名稱?
  • 白蒲幼兒園大班開展「搓湯圓 迎冬至」活動
    冬至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民間自古以來就有「冬至大如年」的傳統習俗。為了讓幼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升孩子的生活情趣。19日下午,我們大班年級組開展了「融.合」教育「搓湯圓,迎冬至"的活動。
  • 冬至習俗 廈門家家戶戶搓湯圓、「敬祖」
    ­  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郭坤聰介紹,冬至的習俗,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過去廈門家家戶戶都要用糯米磨成粉,摻水後再用手搓成圓狀,稱作圓子。圓子有兩種,一種是裡面有餡的,一種是沒餡的,揉入白糖紅糖都可以。
  • 冬至難道不是吃湯圓的嗎?
    一年一次的冬至又要到了,又可以找藉口吃糯糯的湯圓了!黑糯米湯圓黑芝麻餡絕對是湯圓裡的當紅明星,視覺上,黑色的汁餡與白色的皮形成對比,黑白色衝擊眼球,又有一股炒芝麻的香氣,甜甜的,吃起來還帶一點磨砂感,特別好吃。
  • 搓湯圓、吃湯圓、看表演……冬至將至,翔安這兒的老人被暖到了
    天氣越來越冷  又是一年冬至來臨  是時候吃湯圓了  ,營造社區敬老、愛老的氛圍,12月19日上午,廈門蓮花醫院聯合霞浯社區、廈門火炬學校,在霞浯社區老年活動中心開展了「情暖冬至,愛在霞浯」冬至敬老愛老活動。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說我們冬至是吃湯圓的
    今天是冬至,朋友圈裡被北方朋友們的餃子刷屏了。但是很多南方的朋友提出了質疑「我們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啊!」冬至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南北方的習俗差異,但是其寓意都是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 鳳凰縣箭道坪幼兒園:迎冬至 搓湯圓
    紅網鳳凰縣分站12月21日訊(通訊員 張翠華)「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過冬至,吃湯圓,是中國傳統習俗。為弘揚傳統節日,啟迪兒童心智,體驗冬至的到來,12月21日上午,鳳凰縣箭道坪幼兒園幼兒園開展冬至搓湯圓主題活動。
  •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
    我們民間有一句俗諺: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湯圓。所以一到冬至,就可以看到市場裡到處擺著芝麻湯圓、花生湯圓,鹹的、甜的各色湯圓,家庭主婦也忙著磨米做湯圓,希望一家人都可以吃上湯圓,一家人好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在吃過湯圓之後,還在門上粘上一兩粒湯圓。
  • 冬至吃哪些傳統食物 南方冬至節習俗是什麼(2)
    冬至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隻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徵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取「公孫丸」好兆頭。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12月22日6時23分,迎來冬至節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人們最初過冬至,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冬至的由來
    也有一種說法是張仲景告老還鄉時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到南陽百姓衣不遮體,很多人的耳朵都凍爛了,非常難受,就讓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 並製作了「驅寒矯耳湯」施捨給百姓食用,百姓吃了以後凍傷的耳朵很快就好了,也因此流傳下來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而且在我們老家有句諺語叫「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