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湯圓的由來

2020-12-17 杞人杞事

我們民間有一句俗諺: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湯圓。所以一到冬至,就可以看到市場裡到處擺著芝麻湯圓、花生湯圓,鹹的、甜的各色湯圓,家庭主婦也忙著磨米做湯圓,希望一家人都可以吃上湯圓,一家人好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在吃過湯圓之後,還在門上粘上一兩粒湯圓。不知緣由的人看了, 以為這戶人家,有個調皮的孩子,黏黏好玩。其實這其中有一段少被人知的因由——

聽說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人一心想修道成仙,於是告別家人,隱居在一座深山中。也許後來,難以忍耐山中生活的寂寞,因此竟跟一隻猩猩朝夕相處,有了感情。最後甚至結為夫婦,還生下一個孩子,名叫海瑞。後來這人帶了兒子海瑞離開深山,直到臨死,才將這段往事吿知海瑞。 海瑞得知了這件事情,極想找到母親,卻不知到何處尋覓,他聽得人家說,猩猩最喜歡吃湯圓, 於是心生一計,便將從家到山上的沿路途中,都黏滿了湯圓。那山裡的猩猩果然出來,沿著山路 吃湯圓,吃到海瑞家門。母子因此得以相會。後人被海瑞這番孝心感動,因此冬至時節,在祭祖拜神之後,就象徵性地把湯圓黏在門柱上。至今仍有些地方沿襲這個風俗。、至於冬至吃湯圓,也有一段溫馨的故事——

據說有一個極賢惠孝順的媳婦,因為家庭窮困,到了冬節這天,她看到每家每戶都買了山珍 海味,熱熱鬧鬧的慶祝著,只有自己家中實在拿不出錢,買好的東西來孝敬婆婆。最後靈機一動, 她就將家中米甕中剩下的一些米拿出來,用石磨磨成漿,再將這些米漿中的水分瀝乾,然後把瀝 幹的米粉末,用手搓成一粒一粒的湯圓,加些菜當佐料,煮成一碗圓仔湯,端到婆婆面前。婆婆 吃了這個巧媳婦做出來的新口味,心裡又喜又愛,逢人就提起這種美食,對於媳婦的孝心更是稱 贊不停。這事一直在當地流傳著。後來一些當媳婦的,也想獲得賢孝的美稱,因此到了冬至這天, 大家爭相煮湯圓給公婆吃,於是這習俗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相關焦點

  • 冬至要吃湯圓是為什麼?冬至吃湯圓的寓意由來及傳說介紹
    2017年冬至到了,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2017年冬至具體時間)。那麼冬至吃什麼好?冬至的飲食習俗各不相同,江南一帶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冬至吃湯圓有哪些寓意?詳情如下:冬至吃湯圓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 冬至吃湯圓由來和傳說 南方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嗎原因分析
    2018年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
  • 又是一年冬至時,你可知「冬至暝,搓丸子,吃湯圓」的由來?
    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今天冬至,手機前的你,搓丸子,吃湯圓了嗎? 在我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中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從復至乾,陽爻逐漸增加,從下往上增長,陰爻逐漸減少,表示陽氣逐漸增強,陰氣逐漸減弱。
  • 史上最全冬至的由來,有人冬至吃餃子和湯圓,居然還有人吃這些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 最早的土圭觀測臺在今天的河南登封,名叫周公測景(影)臺。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今日冬至|吃餃子吃湯圓都是福至
    意思是冬至這一天,應該養生靜心地度過。古人對冬至的重視可見一斑。時至今日,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北方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南方也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冬至吃什麼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為什麼要吃餃子由來
    冬至美食,你知多少  北方 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
  • 冬至的由來
    冬至吃餛飩冬至吃餛飩是北京的習俗,老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據說這個習俗起源於漢朝。相傳在漢朝時期,北方的匈奴經常滋擾邊疆,搞得百姓不得安寧,當時的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非常兇殘,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於是就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的音,這就是餛飩的由來。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非常之多。 酬神祭祖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
  • 冬至吃湯圓!紅白湯圓必學做法、酥炸和糖水經典兩煮法讓你吃甜甜
    冬至吃湯圓是每年必經傳統習俗,吃湯圓象徵長一歲,不論是包餡湯圓、小顆紅白湯圓,每個人各有喜好。吃湯圓習俗做法裡,除了冬至吃湯圓,在新人訂婚儀式、結婚場合也有紅白湯圓,紅白湯圓可說是陪伴成長的料理。紅白湯圓該怎麼製作?
  •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由來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及故事傳說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由來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
  • 揉麵團,搓湯圓!萬家星城幼兒園的冬至暖心又美味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邱欣藝冬至,不僅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北方地區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南方地區則有吃冬至米糰、吃湯圓的習俗。為了讓幼兒了解傳統節日習俗,豐富幼兒生活經驗,萬家星城幼兒園小班開展了「暖暖冬至,搓搓湯圓」活動,孩子們在輕鬆歡快的氣氛裡一起迎接了溫暖的冬至。活動中,老師先帶孩子們一起了解了冬至節日的由來和傳統習俗,孩子們齊聲朗誦冬至的兒歌,然後在歡快的「賣湯圓」歌聲中開始了愉快的活動。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說我們冬至是吃湯圓的
    今天是冬至,朋友圈裡被北方朋友們的餃子刷屏了。但是很多南方的朋友提出了質疑「我們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啊!」冬至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南北方的習俗差異,但是其寓意都是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 回歸傳統 喜迎冬至——下原鎮山珀幼兒園開展「冬至親子搓湯圓」活動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為了讓幼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內涵及家鄉習俗,弘揚民俗文化,2019年12月19日下午,下原鎮山珀幼兒園舉行了「回歸傳統 喜迎冬至」親子搓湯圓活動。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24節氣冬至的由來,「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過了冬至以後白天逐漸變長。冬至習俗冬至吃什麼?冬至飲食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有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有吃湯圓、長線面的習慣這些冬至美食是否有你家鄉的味道?
  • 冬至瑣事 吃湯圓 祭祖
    按照本地的習俗,冬至那天是應該吃湯圓的,因為我們地處長江三角洲,屬於中國地界裡不南也不北中間地帶,因此湯圓的品種是有甜也有鹹的,對於現在所謂的南北鹹甜湯圓之爭,本地人頗不以為然,鹹甜通吃。我喜歡吃甜湯圓,也喜歡吃鹹湯圓,本地最著名的有四喜湯圓,四喜湯圓是一碗有4個湯圓,4種個品種,一隻是黑芝麻餡的,一隻是水晶餡的,(所謂的水晶是用豬的肥肉,加白糖醃製製作而成,晶瑩剔透,如水晶一般,)一隻是薺菜餡的,一隻是肉餡的。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意義寓意 冬至吃餃子有什麼特殊含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冬至吃餃子相傳與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關。張仲景出生在沒落的官潦家庭。其父親張宗漢是個讀書人。在朝廷做官。由於家庭的特殊條件,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典籍。他勤奮好學,並且酷愛醫學。東漢末年,連年混戰,「民棄農業」,都市田莊多成荒野,人民顛沛流離,饑寒困頓。
  • 五彩驛站 冬至到 吃湯圓咱厝幼兒園萌娃歡樂過佳節
    12月21日,學園飄來了陣陣湯圓香,原來這一天的午點是漂亮的「七彩湯圓」,孩子們翹首以待,紛紛為自己碗裡的湯圓點讚。當天,各個班級還開展了冬至主題活動,各班老師首先為孩子們講解了冬至的由來,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冬至的風俗,各班把廚房搬到課堂,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搓湯圓,忙得不亦樂乎。大家熱熱鬧鬧地圍在一起,品嘗著美味的湯圓,感受著幼兒園大家庭的溫暖。
  • 搓湯圓過冬至,體驗傳統習俗|城廂區幼兒園舉辦冬至主題活動
    城廂區青山學校  在冬至來臨之際,青山學校幼兒園組織孩子們開展「濃濃傳統情,暖暖冬至日」的冬至搓湯圓、品湯圓的主題活動。活動開始前,老師先給孩子們講解冬至的由來和習俗,讓孩子們了解冬至吃湯圓的緣由。,華亭第一中心幼兒園開展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認識我國的冬至節,知道冬至的由來和習俗;了解到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進一步加深對傳統的認識。
  • Cat加菲說:冬至的由來和風俗
    冬至的由來: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的風俗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贈鞋帽、藏冬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