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民間有一句俗諺: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湯圓。所以一到冬至,就可以看到市場裡到處擺著芝麻湯圓、花生湯圓,鹹的、甜的各色湯圓,家庭主婦也忙著磨米做湯圓,希望一家人都可以吃上湯圓,一家人好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在吃過湯圓之後,還在門上粘上一兩粒湯圓。不知緣由的人看了, 以為這戶人家,有個調皮的孩子,黏黏好玩。其實這其中有一段少被人知的因由——
聽說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人一心想修道成仙,於是告別家人,隱居在一座深山中。也許後來,難以忍耐山中生活的寂寞,因此竟跟一隻猩猩朝夕相處,有了感情。最後甚至結為夫婦,還生下一個孩子,名叫海瑞。後來這人帶了兒子海瑞離開深山,直到臨死,才將這段往事吿知海瑞。 海瑞得知了這件事情,極想找到母親,卻不知到何處尋覓,他聽得人家說,猩猩最喜歡吃湯圓, 於是心生一計,便將從家到山上的沿路途中,都黏滿了湯圓。那山裡的猩猩果然出來,沿著山路 吃湯圓,吃到海瑞家門。母子因此得以相會。後人被海瑞這番孝心感動,因此冬至時節,在祭祖拜神之後,就象徵性地把湯圓黏在門柱上。至今仍有些地方沿襲這個風俗。、至於冬至吃湯圓,也有一段溫馨的故事——
據說有一個極賢惠孝順的媳婦,因為家庭窮困,到了冬節這天,她看到每家每戶都買了山珍 海味,熱熱鬧鬧的慶祝著,只有自己家中實在拿不出錢,買好的東西來孝敬婆婆。最後靈機一動, 她就將家中米甕中剩下的一些米拿出來,用石磨磨成漿,再將這些米漿中的水分瀝乾,然後把瀝 幹的米粉末,用手搓成一粒一粒的湯圓,加些菜當佐料,煮成一碗圓仔湯,端到婆婆面前。婆婆 吃了這個巧媳婦做出來的新口味,心裡又喜又愛,逢人就提起這種美食,對於媳婦的孝心更是稱 贊不停。這事一直在當地流傳著。後來一些當媳婦的,也想獲得賢孝的美稱,因此到了冬至這天, 大家爭相煮湯圓給公婆吃,於是這習俗就一代一代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