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寒冷,冬至已至。冬至的由來和傳說你知道嗎?

2020-12-25 瞿塘灩澦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相應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時白晝全年最長。

冬至節的由來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的傳說

1在以前的老北京有著「冬至混沌夏至面」這樣的說法。據說漢朝時,北方的匈奴時常騷擾邊疆地區,使百姓不得安息。但是的匈奴部落裡面有渾氏和屯是兩個首領,十分的兇狠和殘忍。百姓們對他恨之入骨,於是百姓們就用肉餡包成角,取「渾」與」屯「的音,叫做餛飩。百姓們吃了混沌,就乞求平息戰亂,希望過上平靜安寧的日子。因為最初製作餛飩就是在冬至的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2冬至時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叫做」捏凍耳朵「。為什麼要這樣叫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回南陽的時候正是大雪紛飛的日子,天氣極為寒冷。而在路途中他發現南陽的百姓們衣不蔽體,有好多人的耳朵都被動爛了,他的心裡很難過,就叫他的弟子們搭了個棚子,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到鍋裡面煮,煮過之後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一樣的形狀,然後再放入鍋裡面煮,做成了一種叫做」驅寒矯耳湯「的藥物送給百姓們吃。百姓們吃了過後耳朵恢復如初。後來每次到了冬至的時候,人們都模仿做著吃,所以形成了」捏凍耳朵「這種習俗。此後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子「,還有的人們叫它為」扁食「,人們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的人耳朵不會被凍壞。

冬至的到來,說明天氣也漸漸的冷了下來。冬至完了就是年,數九過後便春天,寒冷的天會轉暖。把煩惱放昨天,要懂得珍惜眼前,給自己加油打氣,定會有收穫滿滿!

相關焦點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24節氣冬至的由來冬至冬至也是「數九」嚴寒天氣的第一天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之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都蜷縮著身體。冬至飲食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有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有吃湯圓、長線面的習慣這些冬至美食是否有你家鄉的味道?
  • 冬至的由來和傳說
    原標題:冬至的由來和傳說 (新聞資料)   冬至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 俗語:「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冬至吃「捏凍耳朵」習俗的由來嗎?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冬至吃「捏凍耳朵」習俗的由來嗎?作為舉世聞名的四大古國之一,我們的老祖宗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二十四節氣就如同一盞耀眼的明燈,為農民耕田種地指明了方向。
  • 冬至祝福語 冬至吉祥語文案 冬至的由來
    今日冬至,今年冬至是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對於這個節日你都了解嗎?冬至該如何度過呢?冬至吃什麼?該如何發送給祝福?下面山東中公教育帶大家看下:冬至祝福語,冬至吉祥語文案,冬至的由來等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 今日冬至!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與相對應的「夏至」相反,「冬至」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慢慢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逐步變長,夜晚漸漸縮短。冬至起源由來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 冬至的由來
    冬至的起源傳說冬至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是按照天文來劃分的節氣,古時又將冬至稱為「日短」、「日短至」,據說這一天太陽位於黃經270°,是北半球白晝最短的一天,相對而言,這一天則是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
  • 冬至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冬至由來傳說故事及詩句50字簡短版
    冬至手抄報資料大全1.冬至的由來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1]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史上最全冬至的由來,有人冬至吃餃子和湯圓,居然還有人吃這些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二個節氣,在每年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是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 冬天已至,你對冬至了解多少呢?國人的節氣,窩冬的時候。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節氣|物候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 大雪至冬至怎麼保養身體 冬至大雪有什麼說法嗎
    大雪至冬至怎麼保養身體一、必須及時防寒保暖中醫認為冬季屬陰,因此需要去寒保溫,預防寒冷侵襲身體。2、胸部當寒冷侵入身體之後,最容易受到侵襲的除了腹部就是胸部了。當胸部受寒了就很容易折傷身體內部的陽氣,而且胸部是心臟所在的位置,該位置陽氣受損的話,對心臟自然沒有益處的。所以說,天氣變得寒冷了,這個時候請大家多多為你的胸部保暖,也就是要穿衣物,比如說加件毛衣或是背心,不要讓胸部受冷就好了。
  • 冬至節的由來與習俗
    冬至節冬至(英語: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長至節」等,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
  • 又是一年冬至時,你可知「冬至暝,搓丸子,吃湯圓」的由來?
    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今天冬至,手機前的你,搓丸子,吃湯圓了嗎? 在我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中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從復至乾,陽爻逐漸增加,從下往上增長,陰爻逐漸減少,表示陽氣逐漸增強,陰氣逐漸減弱。
  • 冬至已至,6首冬至古詩,寧靜你的歲月,溫暖你的人生
    年關漸近,冬至已至。「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稱為「亞歲」,足以表明冬至的重要性。古人認為冬至是一個大吉大利之日,因為冬至過後,白晝一天比一天加長,陽氣漸足,新的一個循環又開始了。在這個自古以來就認為是吉祥的日子裡,讓我們喝一杯熱茶,品幾首冬至的古詩,讓古詩寧靜你的歲月,溫暖你的人生。冬至【唐代: 杜甫】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 冬至已至,你吃餃子了嗎?《解神者》「冬至萬物」開啟狂歡
    冬至到,吃水餃。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的時節。在我國北方,每年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在南方有的地方則會在冬至這一天吃上一碗湯圓,當然,也有的地方會順應天時,吃一點綠油油的青菜以此期盼春天早點到來。
  • 適合冬至發朋友圈的說說大全 適合冬至發的精美句子簡短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適合冬至發朋友圈的說說大全 適合冬至發的精美句子簡短 1.寒冷的冬至,希望你都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 2.今天是冬至,坊間有一種傳說:在冬至夜晚9點,如果你吻了心愛的人,那麼你們會一輩子心心相印,不離不棄!
  • 今日冬至!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冬至飲食...
    冬至起源由來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③從這天開始,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最寒冷的階段,到「三九」前後,天氣最冷;所謂「冷在三九、四九」,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寒冷是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 冬至節氣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圖)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冬至吃一口餃子就分開了天地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大吃國,古人過冬至吃啥?吃餃子唄!在北方,餃子和餛飩不是一回事,而南方則保留了這種稱呼。回到開始的話題,冬至為啥吃餃子。國外學者李約瑟在著作《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史》指出:「渾沌留下的最古老的遺蹟,就是今天中國人普遍食用的餛飩,餛飩即混沌二字換上食字旁」。《山海經》裡盤古的故事是這樣說的:「天和地混沌一片,像一個雞蛋一樣,盤古就在雞蛋裡面」(「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
  • 冬至將至,農諺「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是啥意思?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農村諺語,這些農村諺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諺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諺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關於冬至節氣的諺語「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諺語的意思是什麼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你知道冬至這一天是誰的生日嗎?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這天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在我們北方也把這一天叫作小年,在這一天通常要吃餃子,並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民間說法。
  •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有哪些習俗嗎
    冬至過節源於漢,盛於唐宋,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宋《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明代趙可記載:京師最重冬節,不同貴賤,賀者奔走往來。家智置一簿,題名滿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