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農村諺語,這些農村諺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諺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諺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關於冬至節氣的諺語「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諺語的意思是什麼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農曆十一月的月末,那麼當年冬天的氣溫要稍微高一些,不過在第二年春天容易發生倒春寒。俗語中的「寒冷正二月」的意思是並不是在農曆二月天氣會很冷,而是會出現倒春寒的意思。
在過去由於技術有限,人們並不能像現在一樣通過電視、網絡等知曉未來的天氣,所以人們只能通過老一輩的人們總結出來的農村諺語來推斷未來天氣的走向。冬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進入到寒冷的冬季,如果冬至節氣在農曆的十一月月尾,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意味著今年的冬天來的比往年要晚一些,冬天的氣溫也要稍高一些,這個冬天將會是暖冬。智慧的勞動人民發現,如果冬季氣溫略高,在第二年春天氣溫開始回升後,冷氣流會開始活躍,從而出現強降溫天氣,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倒春寒。因為冬至節氣在十一月的月尾,從冬至後開始數九,一般立春在五九尾或六九頭,正好在農曆二月,所以才有了「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的說法。
除了有「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的說法以外,還有「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大寒在月中,天寒也無霜」的說法,意思是如果冬至在月初,今年冬天最冷的時間將會在春節前後,如果冬至在月中旬的話,整個冬天將會很暖和,不會出現霜凍情況。
今年冬至的時間是公曆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八,也就是「冬至在月頭,大寒年交夜」,但是根據「冷在三九」的說法,今年冬天最冷的時間段並不是在春節前後,因為今年從冬至到春節還有50天的時間,到春節時已經過了立春節氣,氣溫已經開始回升,所以今年最冷的時間段是在臘月上旬到中旬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