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將至,農諺「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是啥意思?在理嗎?

2020-12-20 小馬話三農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農村諺語,這些農村諺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諺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諺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關於冬至節氣的諺語「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諺語的意思是什麼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農曆十一月的月末,那麼當年冬天的氣溫要稍微高一些,不過在第二年春天容易發生倒春寒。俗語中的「寒冷正二月」的意思是並不是在農曆二月天氣會很冷,而是會出現倒春寒的意思。

在過去由於技術有限,人們並不能像現在一樣通過電視、網絡等知曉未來的天氣,所以人們只能通過老一輩的人們總結出來的農村諺語來推斷未來天氣的走向。冬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進入到寒冷的冬季,如果冬至節氣在農曆的十一月月尾,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意味著今年的冬天來的比往年要晚一些,冬天的氣溫也要稍高一些,這個冬天將會是暖冬。智慧的勞動人民發現,如果冬季氣溫略高,在第二年春天氣溫開始回升後,冷氣流會開始活躍,從而出現強降溫天氣,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倒春寒。因為冬至節氣在十一月的月尾,從冬至後開始數九,一般立春在五九尾或六九頭,正好在農曆二月,所以才有了「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的說法。

除了有「冬至在月尾,寒冷正二月」的說法以外,還有「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大寒在月中,天寒也無霜」的說法,意思是如果冬至在月初,今年冬天最冷的時間將會在春節前後,如果冬至在月中旬的話,整個冬天將會很暖和,不會出現霜凍情況。

今年冬至的時間是公曆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八,也就是「冬至在月頭,大寒年交夜」,但是根據「冷在三九」的說法,今年冬天最冷的時間段並不是在春節前後,因為今年從冬至到春節還有50天的時間,到春節時已經過了立春節氣,氣溫已經開始回升,所以今年最冷的時間段是在臘月上旬到中旬期間。

相關焦點

  • 下周一冬至,4句冬至的農諺,可預測過年的天氣,值得收藏
    很多人都說這幾天的天氣太冷了,其實是因為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老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進九」,冬至節氣到了,也就意味著寒冷的冬天真的來臨了,並且在冬至節氣後就要開始「數九」了,之後就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了。12月21日就要迎來冬至了,也就是下周星期一,筆者和大家分享4句冬至節氣的農諺,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可以預測過年時的天氣,值得收藏哦!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3個節氣,在過去冬至還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又被稱作日短至、冬節、亞歲等,並且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北方有吃水餃、南方吃湯圓、年糕等習俗。
  • 農俗「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啥意思
    昨天是農曆的冬月初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冬至」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也就是說冬至節的地位一點不亞於過年。在北方農村,冬至這天要包餃子還要給祖宗供奉祭品,而且有著跟過年一樣的習俗,女兒在這一天不能回家,通過這種種足可見冬至日的重要了。
  • 俗話說:「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那麼今年的冬季會不會寒冷呢?農村有句俗語叫:「冬至在月初,後悔無火爐;冬至在月中,無棉也過冬;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這句話也是農村人根據冬至這一天的時間,來判斷冬季到底會不會寒冷,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 冬至:為什麼俗語說「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
    但老人們卻說: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今年春節不會太冷。所以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的說法,體驗尤為深刻。這句俗語完整應該這樣講:冬至在月頭,寒冷到年底,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無霜。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今天日頭會早早地落山,但冬至之後白晝將會一天天的拉長,也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冬至也是數九連天的開啟,從今天開始也就正式的步入了數九寒天,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數九才算過完。其中最為寒冷的是三九和四九期間。北方地區滴水成冰江河封凍,一派嚴寒氣象。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冬至將至,農俗『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尾老農不要被』,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2020年12 月14日,距離『冬至』還差一周的時間,這個時期北方大部分地區天氣已經很寒冷了,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開始陸陸續續返鄉,在家的農民也開始購置年貨,因為『冬至』到了,離過年就很近了,人人都盼望春節能有個好天氣,走親訪友也就方便多了,農村有句俗語『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中單衣可過冬
  • 冬至將至,農諺「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是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地表中尚有餘熱,所以寒冷的冬天是從冬至節氣開始。在農村有「提冬數九」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開始進入到數九寒冬。
  • 今日冬至,為什麼農村老農說:冬至在月頭,寒冷在正月?
    今天是12月21日,也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再有幾個小時後,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就會正式與大雪節氣完成節氣交接了。從冬至到來的時間上來說,今年的冬至算是在「月頭」,畢竟是庚子年的十一月初七嘛!咋說都是在十一月中的上旬。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這句俗語是說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火爐要後悔,看到這句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俗語想要看明白還是非常簡單的,畢竟我們在俗語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句俗語是說如果冬至在月頭,那麼這年的天氣是非常寒冷的,也許老牛都會被凍死,而冬至在月中,那麼這年的冬天穿著單衣都是可以的,如果冬至在月尾,那麼這年的天氣將會異常寒冷,沒有火爐的人家都會非常後悔。那麼這就俗語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 「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最近幾天大家都在討論天氣寒冷的問題,又在開始討論暖冬還是冷冬的問題,這也說明人們的確想早點知道冬天天氣的冷暖,好做好準備。這不,馬上到冬至節氣了,古人對於冬至節氣還是有很多俗語說法的,其中有些對於冬季天氣預測還是有很好的借鑑作用的。其中有句是「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寓意著冬天到了嗎?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寓意著冬天到了嗎?時間:2019-12-21 18:23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寓意著冬天到了嗎? 你們哪裡降溫了嗎?筆者這裡今天是大降溫了,看來冬天還是來了。
  • 今年是「冷冬」嗎?今冬啥時候最冷?聽聽農村的老諺語咋說
    導讀:今年是「冷冬」嗎?啥時候最冷?而這句俗語中的「冬」指的是冬至節氣,而「頭」、「中」和「尾」則分別是指月的上旬、中旬和下旬。有些人就疑惑了,冬至節氣不是每年都是在12月22日前後嗎?怎麼還會在月初、月中和月末呢?其實在古代的時候,農民安排農事勞動都是依據農曆的。而冬至節氣在每年農曆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些年份是在月初,有些年份是在月末,還有些年份是在月中。
  • 冬至是哪一天,為何要「燒紙」,冬至日期預測今冬冷暖靠譜嗎?
    冬至是哪一天,為何要「燒紙」,冬至日期預測今冬冷暖靠譜嗎?「大雪」節氣馬上趕到,距離冬至也就不遠了,今年冬至具體哪一天來臨呢?不過,對此,很多村民卻擔憂,會不會寒冷推遲,過完年會出現「倒春寒」呢?都說「三九四九冰上走」,今冬何時「數九」,過年前後會冷嗎?對於村民的這些問題,我們簡要的分析一下一、冬至是哪一天,從何時開始「數九」?
  • 「吃完冬至飯,一天長一線」!說的啥意思?老祖宗真是太智慧了!
    後天,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星期天)。 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交九」和「數九寒天」。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今年冬天會冷麼?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在農村,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餃子吃,老人們常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而在南方人們就會煮一些湯圓吃,主要就是通過這些熱乎的食物消除寒意。「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什麼意思?教你分辨冷凍暖冬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什麼意思?教你分別冷凍暖冬文/風雪過去沒有小巧便於攜帶的手機,也沒有隨時隨地可以查詢的工具,人們對於天氣的預測只能通過肉眼觀察。怎麼預測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句預測天氣狀況的俗語:「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一個,一月分為上、中、下旬,月中就是一個月的中間。假如冬至出現在一個月的中旬,就說明這個冬天會非常冷,可能要多穿更多衣服了。
  • 6時23分「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關於冬至的十句俗語,你了解多少?
    冬至是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也被稱為「冬節」,在農村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節日,因此「冬至」節氣也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比如說以下的這十句農諺,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四、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這句俗語說,如果冬至在冬月初,那麼過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