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文/農夫也瘋狂
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很簡單,說的是在冬至節氣這天如果是陰雨天,那到了過年的時候就會是好天氣,將會迎來大晴天,這樣對於農民走親訪友確實非常的方便。小時候就常聽大人們念叨這句俗語了,雖然不一定是100%的準確,但是「中獎率」還是非常高的。一般在冬至節氣這天是陰雨天,到了過年期間的天氣就比較好。相反,如果這天是個大晴天,那春節期間就多雨水(雪)。
關於這樣的俗語,在農村裡還有很多,並且在不少地方都有類似的農諺。比如在江西有著「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的說法,意思是在冬至節氣這天是大晴天,那到了過年的時候,降雨(雪)的天氣偏多。因為以前農村的路面都是泥巴的,下雨以後就是坑坑窪窪的,到處都是泥巴,因此就有了「邋遢年」一說。相反在冬至節氣這天如果下雨或者是下雪了,那到了春節期間就會是以晴天為主。類似的說法還有浙江的「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山東和湖南的「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等等。
冬至節氣這天的天氣不僅可以預測春節期間是降雨還是天氣,而且還能預測春節期間的冷暖。在湖南、廣東等地區有著「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的農諺,意思是說冬至節氣這天很冷,那到了春節就會比較暖和。而冬至節氣這天很暖和,那春節就會很冷。
看似這句俗語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卻是有科學依據的,在冬至節氣的時候就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一般都是冬至節氣以後半個月才是最冷的,也就是「三九」期間。如果當年冬至就開始冷了,表示冷得早,自然春節就不會太冷了。相反冬至還很暖和,就表示冷得遲,在春節期間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在桂林也有農諺「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說明在多地都有這種情況。
從以上這幾句農諺看得出來,冬至節氣和春節期間的天氣剛好是相反的,冬至暖和,春節就冷,冬至下雨,春節期間就是晴天。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對這些可能不以為然了,但這些都是古人的大智慧,是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在以前沒有天氣預報的時代,勞動人民就是根據這些古人的經驗之談來預測天氣,並且安排農事的,不得不說有些準確率還是挺高的。因此,即便是到了今天,有了天氣預報,還是有必要把這些俗語、農諺繼續傳承下去。你還知道哪些冬至節氣的農諺呢?歡迎補充!
更多三農精彩資訊:
「冬至逢壬才數九」,到底哪天開始數九?2020年春節是「幾九」?
它看起來像玉米,畝產15噸,一次種植收割多年,牲口愛吃長膘快
俗稱「草中皇帝」,90年代才引進,畝產20噸,種1次可持續收割8年
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用發財小手點個讚哦,順便也可以關注一下小編,感謝欣賞!